我省印發首個有關科技倫理的實施方案明確研究“紅線”促進科技向善

四川 53℃ 0
摘要:經過近一年的醞釀、起草、研究、修訂,科技廳等14家省級組織近日聯合印發《關於健全科技倫理治理機制有效防控科技倫理風險的實施方案》,明確6個方面17條具體措施,推動我省完善科技倫理治理體制機制,提升科技倫理治理能力。

●強調多方參與、協同共治,夯實科技倫理治理四方責任,即科技人員的自我管理責任、科技活動組織的治理主體責任、政府部門的治理監管責任、社會組織的行業自律責任

●構建五大環節全鏈條管控機制,注重從源頭文宣教育、事前聲明承諾、事中抽查檢查、事後動態評估、結果獎優罰劣等五個方面,與科技創新活動同謀劃、同佈局

●全省將推廣生物醫學倫理項目分級評審機制和藥品臨床試驗(GCP)前置倫理審查機制,今年啟動試點

經過近一年的醞釀、起草、研究、修訂,科技廳等14家省級組織近日聯合印發《關於健全科技倫理治理機制有效防控科技倫理風險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6個方面17條具體措施,推動我省完善科技倫理治理體制機制,提升科技倫理治理能力。這是我省首個有關科技倫理的實施方案。

科技倫理是開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科技活動需要遵循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範。《方案》的出臺背景是什麼?有哪些重點和亮點需要特別關注?記者採訪相關部門和參與《方案》研究修訂的專家學者進行解讀。

為何出臺?

學科交叉融合、跨學科跨領域合作,倫理風險和挑戰相伴而生

基因編輯、細胞治療、人工智慧……近年來,隨著科技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勇闖科研“無人區”,可能引發一些未曾有過的科技倫理挑戰,給社會帶來不確定的風險。多位受訪專家認為,科技倫理就是鼓勵創新的同時,明確研究的“紅線”,促進科技向善。

近年來,四川在醫學、生命科學領域持續開展科技倫理審查機制的探索,形成了相對成熟的倫理審查標準化工作程式。但隨著新興科技迅速發展,科技倫理制度相對滯後的衝突凸顯。

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副院長陳蕾看來,加强科技倫理治理是基於科技創新發展的現實需要。“當前,學科交叉融合、跨學科跨領域合作,已成為科技發展新特徵。這一過程中,倫理風險和挑戰相伴而生,但由於科技倫理治理體制機制不健全,科研主體面臨倫理審查標準和流程不明晰、主動研判倫理風險意識不强等問題。”陳蕾說。

領域發展不平衡是科技倫理治理工作中的另一個問題。“在醫學、生命科學領域,倫理審查工作啟動早,建設較為完備。而在快速發展的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領域,科技倫理治理有待强化跟進。”省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王楠說。記者注意到,《方案》中“人工智慧”這一關鍵字共出現4次,與醫學出現的次數一致,可見其重要性。

基於此,在貫徹落實好國家《關於加强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精神的基礎上,經過近一年的起草修訂、多輪多部門研討論證,《方案》正式出爐。

“《方案》基本補齊了現時四川科技倫理工作的短板。”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賈開說。

何為抓手?

從行政主導到多部門多領域協同管理,夯實科技倫理治理四方責任

推動四川科技倫理治理工作,《方案》提出6個方面17條具體措施。

搭建科技倫理治理體系成為首要任務。《方案》強調多方參與、協同共治,夯實科技倫理治理四方責任,也就是科技人員的自我管理責任、科技活動組織的治理主體責任、政府部門的治理監管責任、社會組織的行業自律責任。“這是質的改變,以前更多是行政主導,現在是多部門、多領域協同配合。”四川大學法學院講師郭玉新說。

《方案》還構建五大環節的全鏈條管控機制,注重從源頭文宣教育、事前聲明承諾、事中抽查檢查、事後動態評估、結果獎優罰劣等五個方面,與科技創新活動同謀劃、同佈局,著力防範化解科技領域重大倫理風險。

多位受訪專家強調科技倫理教育的重要性。“在科技創新活動中,科研人員扮演著關鍵角色,需要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創新觀,自覺遵守科技倫理要求。”郭玉新說。

科技倫理承諾則要求落實到各類財政科研專案申報中。“研究內容涉及科技倫理敏感領域的項目未簽訂科技倫理承諾書不予立項。”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科技人員的道德貭素和科技倫理表現也是申請科研專案、人才項目、獎勵項目的重要條件。

嚴格倫理審查方面,《方案》明確,在生命科學、醫學、人工智慧等科技倫理治理重點領域,涉及科技倫理敏感領域研究內容的組織,2024年底前要設立科技倫理(審查)委員會。此外,將探索建立專業性、區域性科技倫理審查中心和科技倫理合作審查聯盟。

如何實踐?

GCP試點今年啟動,人工智慧開展社會實驗

多位專家認為,在落實國家指導性檔案的基礎上,《方案》切合本省實際,指向更精准的行業規範,落地到重點區域和產業,有利於四川重點優勢產業領域在應用端的率先規範和健康發展。

《方案》提出,將在我省重點優勢產業中選擇基礎較好、有現實需求的領域先行探索製定科技倫理治理制度規範。探索製定新興領域、交叉領域的倫理審查標準規範。

四川是生物醫藥大省,而在生物醫藥科技倫理工作中,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於2018年在全國率先開展藥品臨床試驗(GCP)前置倫理審查的嘗試。按照《方案》,全省將推廣生物醫學倫理項目分級評審機制和藥品臨床試驗(GCP)前置倫理審查機制,今年啟動試點。

前置倫理是指在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準予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前,先進行倫理審查,打破先獲得批件再開始倫理審查的傳統模式。

在先行探索中,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創新分級評審管理模式,倫理按照項目風險等級進行相應審查,進一步提高新藥臨床試驗創新能力和倫理審查質效。陳蕾說,分級審查能簡化流程,加快GCP項目立項速度,可為研發企業節約上億元經費。

而在人工智慧領域,《方案》提出,將以成都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為重點,在無人系統區域應用、智慧產品形態演化等方面開展社會實驗研究。“人工智慧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隱私、道德、公共治理等方面的問題,比如此前頗多討論的社區人臉識別系統,就有該不該裝、怎麼裝等問題,就需要做社會實驗來進行責任分配和取得共識。”賈開說。(記者王若曄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