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齊聚首届東坡文化國際高端論壇探討東坡文化
流風餘韻足千秋
■ 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昂穎
劉曉惠 李夢瑤 邱江華
垂天雌霓雲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2月18日,首届東坡文化國際高端論壇在海口舉行,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齊聚椰城,圍繞東坡思想研究、東坡文學研究、東坡藝術研究、東坡家風研究、東坡傳播研究、海外東坡研究、東坡文旅研究、東坡文創研究等8個議題,探討東坡作品,追尋東坡遺跡,弘揚東坡文化。在他們看來,蘇東坡是學者,傳播中原文化;是詩人,呈現詩意生活;是美食家,奉行萬物皆可烹;是一個豁達的樂天派,在謫居海南期間仍能迸發出生命的火花……
居瓊期間,蘇東坡熱忱地與黎民百姓真誠交往,在海南指鑿雙泉、開壇講學、傳道授業,燃起中原文明的炬火,“風流餘韻,至今未泯”。大家認為,蘇東坡在海南留下了諸多珍貴歷史文化遺產,是海南歷史文化的代表性符號。要切實加強東坡文化的研究和傳承,推動東坡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厚植海南自由貿易港文化底蘊,推動東坡文化研究與旅遊等產業融合發展,凝聚加快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奮進力量。
關鍵字1:東坡民本思想 契合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民者,天下之本;而財者,民之所以生也。”民本思想一直是蘇東坡作品的重要主題。他的很多詩詞文章述及民生、論及民心、談及民瘼,彰顯了體恤民情、敬畏民心、以民為本、割愛為民的民本思想。
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劉勇剛說,蘇東坡在揚州擔任知州儘管只有半年左右的時間,但官聲之佳卻一如他此前主政的密州、徐州、湖州、杭州、潁州等地。在揚州,他與奸臣蔡京叫板,堅決廢除勞民傷財的萬花會;上書朝廷,免除百姓累年的積欠;體察民情民意,維護漕運商船和船夫的經濟利益……
“可貴的是,他將這種仁政精神一以貫之,無論仕途順逆,之死靡它。”劉勇剛說,這一點,在他謫居海南期間亦有充分體現。儘管當時蘇東坡已無實權,但他勤政恤民、以文載道,創辦了海南歷史上第一個學堂,推廣了海南歷史上第一個插秧機……罄其所有、盡其所力,扎扎實實地造福了海南人民。
“‘民本’,是蘇東坡政治哲學思想的三個關鍵字之一。”海南大學教授李英華說,蘇東坡自稱“我是識字耕田夫”,又說“我雖窮苦不如人,要亦自是民之一”。可見,他一直把自己定位為普通百姓的一員。這正是他一生為民呼籲、為民請命、與百姓融為一體的內在緣由。
李英華說,在蘇東坡看來,治國理政必須高度重視“民心向背”問題,從思想上重視民本,深結民心;從經濟上反對聚斂,主張富民;從政治上以身作則,取信於民;從法律上批判法家,提倡平易之政;從教育上要求效法子產,鼓勵學校議政。蘇東坡的政治哲學思想是其一生思考和探索政治問題的智慧結晶,蘊含許多富有生命力的思想精神,至今看來仍有教育和借鑒意義,值得後人進一步發揚光大。
“蘇東坡從來沒有離我們遠去,他的思想至今仍與我們同行,給我們以智慧和啟示。”四川省眉山市委黨校幹部王彥蘇說,為官四十載,蘇東坡縱然經歷了仕途上的跌宕起伏,但始終堅持以民為本、服務人民——在杭州疏湖築堤,在徐州抗洪搶險,在惠州修橋治水,在儋州開壇講學……受到越來越多百姓的愛戴。“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體現了蘇東坡對初心的堅守與踐行。”王彥蘇說。
關鍵字2:東坡優良家風 啟迪當代家庭教育,涵養新時代家風文化
在人生遭受最嚴重挫折之時,蘇東坡的行為和詩文中仍然彰顯出良好的家教家風給他帶來的影響。
“蘇洵和其夫人程夫人是蘇軾、蘇轍的啟蒙老師,其一言一行對兩兄弟的道德情操、風骨氣節影響深遠。”瓊台師範學院院長劉湘洪認為,“三蘇”家庭教育思想的覈心內涵體現在三個方面,即家庭重視文化、長輩注重示範影響、教育重在德才兼備。除閱讀經史子集、作詩填詞外,“三蘇”家庭教育還非常重視仁愛品德的養成,“程夫人治家時,常用家中餘財救濟親戚鄉鄰。”
劉湘洪認為,“三蘇”的家庭教育思想,值得我們借鑒,而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風文化,做孩子的榜樣。同時,家庭教育不僅要重視智育的開發,也要重視孩子健全人格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蘇軾晚年益發欽佩陶淵明其人其詩,所作的和陶詩,既是寄情抒懷,也是對其子孫的諄諄教誨。”中國礦業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教授閆續瑞說,蘇軾通過詩歌寄贈、親自教授、共同唱和等形式,指導兒子讀書以及提升詩歌創作能力。這種寓教於樂、以身作則、知行合一的家風傳承管道,對當代家庭教育仍然具有啟迪作用。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副所長薑秀花表示,“蘇洵家訓”被作為古今二十四篇名門家訓中的第八篇收入了《名門家訓》一書,足見其經典可貴。傳統優良家風是不同時代社會道德規範和核心價值觀的縮影,具有很强的開放性和發展性。挖掘和傳承中國優秀家風家教,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新時代家風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地生根的必修課。
如何實現“蘇洵家訓”等優秀傳統家風與新時代家風的契合?薑秀花認為,可以通過健全長效制度機制、拓展家風傳承通路與創新家風傳承載體等形式進行,“家風傳承的是一種無形的理念和規範,需要豐富的載體、有效的形式、有力的制度保障,才能變無形為有形,實現循序漸進、久久為功的效果。”
關鍵字3:擦亮東坡文化 開發特色文創品牌,推動海南文旅產業升級換代
900多年後的今天,東坡居士如何繼續“圈粉”?不再停留在課本上、文字裏,新時代脉络下,文創產品的開發正讓東坡文化煥發嶄新光芒與更多魅力。
“譬如繪本、漫畫、影視、互動新媒體、遊戲等,都是傳承東坡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位藝術學院黨委書記黃心淵看來,不同的科技手段為東坡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而伴隨虛擬實境、全息影像等數位新科技的湧現,“數位化”正為激發文化產業活力提供更多可能性。近年來,“東坡熱”持續升溫,各地東坡文創產品層出不窮。這一背景下,海南再提東坡文創,如何才能“創”出新意?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範凱熹表示,顛覆現有內容生產模式的AIGC——即人工智慧生成內容,可以成為海南探索東坡文創的一條捷徑。範凱熹認為,生成式人工智慧可以大大加快東坡文創產品的設計過程,生成人類難以想像的新穎設計方案。
對於海南來說,東坡不僅僅屬於儋州。三年的孤島生涯,從“今到海南,首當作棺,次當作墓”的低落,到“垂天雌霓雲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的豪邁,再到最後的“九死蠻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的豁達,蘇東坡走過什麼地方,有過什麼心境,這都給海南留下了永遠說不完的文化話題、挖不盡的旅遊寶藏。
“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固然令人嚮往,但旅遊業的深度開發,還有賴於文化資源,特別是本土文化元素的挖掘與提升。”海南省政協文史委副主任、海南日報口述歷史研究中心主任蔡葩說。
近年來,在海南省各方的不懈努力下,海南東坡文化的影響力已逐漸走出海南甚至走出中國,在全域旅遊發展格局中呈“蓄勢待發”之勢。如何讓“蓄勢待發”成為“多點開花”?蔡葩提出三點做法:一是市縣聯手打造一條東坡上島旅行路線圖,二是以旅遊綜合開發為路徑,帶動整體產業發展,三是繼續加强東坡文化價值的海外傳播。
豐富和繁榮海南文化、為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提供支撐、帶動鄉村振興……提及東坡文化融入海南文旅產業發展的意義,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周向陽掰著手指頭向記者細數,他說:“東坡文化資源是海南加强文旅產業發展的無形資產。”
但縱觀全省,東坡文化資源的利用仍不够充分,部分資源處於閒置、未開發的狀態,尚未找到融入文旅產業發展的切入口,且存在資源分散、區域不平衡等問題。
通過大量的走訪調研,周向陽提出了“一方案、一園區、一產業帶”的對策,即通過製定統一的東坡文化資源保護方案,建立圍繞東坡文化創新發展的現代產業園區,以及培育東坡文旅產業帶,推動海南文旅產業的升級換代。
周向陽建議,海南可以借鑒國內外知名旅遊線路的打造經驗,探索“東坡海南之旅”的軌跡,形成“東坡文化之路”的覈心主幹旅遊線路。通過旅遊線路的打造,串聯東坡文化旅遊景區、東坡文化現代產業園、東坡故居桄榔庵、蘇公祠等旅遊景區景點,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形成東坡文化旅遊產業帶。
“這條產業帶可以納入海南全省旅遊業版圖,與海南南部、東北部構成優勢互補、各有側重的旅遊發展格局。”周向陽說,相信這張獨一無二的海南東坡文化名片,會吸引一大批蘇迷、遊客前來打卡體驗,成為海南文旅產業全面發展的“引爆點”。
(本報海口2月18日訊)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