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閑樂
在數字經濟時代,算灋已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近些年,大數據殺熟、算灋歧視等一系列問題相繼引發討論,呼籲規制算灋的聲音不斷。可直到今天,我們似乎仍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解決辦法。2月15日,來自法院、高校、企業界的多位嘉賓齊聚上海長寧,參加長寧法院主辦的“算灋的社會責任”研討會,分享交流各自的觀點。
無處不在的算灋歧視
愛奇藝上海法務合規負責人奚海生說,包括視頻網站在內,很多互聯網平臺會通過給新人優惠、回饋補貼等差异化定價手段,吸引更多用戶。初衷是企業通過算灋,進行精准行銷,但稍有不慎,就會變成消費者眼中的“大數據殺熟”。“對平臺來說,在出現差异化定價的時候,要把差异產生的原因更清晰明確地告訴用戶,保障用戶的知情權,才能解决這一類的投訴或是糾紛。”
“現在一提到算灋歧視,大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大數據殺熟’,是我們在網上消費時遇到的不公平對待。”上海政法學院教授張繼紅說,實際上出現算灋歧視的場景遠不止消費領域,在勞動場景中同樣存在算灋歧視,且更加隱蔽,更應該引起有關部門重視。
她舉例說,一家大型企業需要進行招聘時,可能會收到海量的簡歷。為減輕工作負擔,就會使用算灋進行初步篩選,這種篩選不是從收到簡歷開始,而是從招聘廣告發佈時就開始了。“最簡單的算灋歧視就是,讓某一個崗位的招聘廣告被更多的男性用戶看到。”張繼紅說,年齡、學歷等條件同樣可以在算灋中預設,這就讓很多人直接失去獲知存在這個崗位的機會。
張繼紅指出,算灋歧視在勞動場景中的另一種體現就是用工管理,在大大提升效率的同時,也產生了歧視性後果,典型案例就是“困在系統裏的外賣騎手”。“在義大利,也有這樣一群配送員,他們的公司使用一種激勵算灋。如果不按照約定配送,將失去分數。得分高的配送員,則可以提前選擇對自己來說合適的送貨時間和區域。”張繼紅說,這家公司之後被告上法院,法院判決其敗訴。原因就在於法院認為,算灋在計算分數時,沒有考慮到配送員可能突發疾病、發生交通事故等意外情况造成的影響,是不公平的。
法律規制難點在哪兒
既然已經知道了算灋歧視存在於哪些領域,也知道了產生的原因,能不能使用法律或行政手段進行規制呢?在與會嘉賓看來,當前對算灋進行規制,仍然存在繞不過去的障礙。
最直接的就是算灋的“黑箱”問題。多位嘉賓指出,算灋其實就是電腦程式碼,它的呈現管道是普通人難以理解的。另外,算灋往往是一家企業的覈心機密,同樣也是受法律保護的商業秘密。囙此,在法律上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算灋到底“壞”到什麼程度,政府或法院可以要求企業公開?在國外,有消費者起訴互聯網公司要求其公開一段算灋,最終被法院以保護商業秘密為由駁回了。
其次,在與會嘉賓看來,至少在當下,算灋仍然是由人來編寫、稽核的,這也意味著算灋出問題時,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還是人。然而,有時候算灋在使用過程中產生歧視並非編寫者的本意,這時候是否還要追究編寫者的責任?在中國政法大學數據法治研究院教授張淩寒看來,對此類案件,法院審理時要更加謹慎。
“我們應當容忍算灋在使用中出現一些偶發性錯誤。”張淩寒說,司法不應成為一個行業正常發展的阻礙,在責任認定時,要考慮算灋是不是屬於合理使用,是不是中立目的編寫研發。如果是,則不應過分苛責研發人員。
還有嘉賓提出,考慮到算灋歧視可能的受害者眾多,將來立法時,可以將差別性影響作為重要的認定標準。所謂差別性影響,指的是類比在沒有算灋的情况下,消費者付出的成本有沒有變化。若有,則說明該算灋對消費者造成了差別待遇。“相對於去查程式碼,這個方法以結果為導向,判斷成本低,更加高效。”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