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處供水提升工程列入民生實事涉平谷門頭溝朝陽大興等區超5萬居民受益

北京 98℃ 0
摘要:市水務局2月16日召開新聞通報會,深入解讀《北京市推進供水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年—2025年)》。30處城鄉供水提升工程已列入2023年重要民生實事項目,年內還將完成50個山區村莊供水改造,涉及7個生態涵養區。

市水務局2月16日召開新聞通報會,深入解讀《北京市推進供水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年—2025年)》。30處城鄉供水提升工程已列入2023年重要民生實事項目,年內還將完成50個山區村莊供水改造,涉及7個生態涵養區。

50個山區村年內供水改造

市水務局副局長李宇指出,當前,北京農村供水發展不充分問題成為制約首都供水現代化發展的主要衝突體現,也是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服務均等化工作的“短板”。

李宇介紹,多年來,農村地區供水保證率始終在95%以上,自來水普及率長期保持在99%以上。但自本市2008年完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以來,農村地區供水基礎設施建設未曾有大範圍且專項實施的建設投入,部分供水設施運行年限已接近15年,且設施運行專業化管理水准不高,個別農村地區出現了供水水量不足、水質下降等現象。

“為此,我們在方案中從水源頭到水龍頭全過程考慮供水安全。”李宇說。

市水務局供水處處長孫迪介紹,在市級財政部門大力支持下,將安排資金連續三年用於支持山區村莊供水站標準化改造,重點解决農村地區水質波動與水量不穩定問題,全面提升農村供水設施建設水准和服務保障能力。按照計畫,2023年市水務局已將“完成30處城鄉供水鞏固提升工程”納入政府民生實事項目,通過水源井更新、公共供水接入、村莊供水站標準化改造等措施,提高農村地區供水保障水准。30處工程涉及平谷、門頭溝等山區,以及朝陽、大興等平原區。工程實施後,區域供水設施基礎條件和城鄉供水均等化服務水平將得到顯著提升,超過5萬居民將囙此受益。

按照方案中確定的三年完成300個行政村提標改造的目標要求,2023年本市將率先啟動50個山區村莊改造任務,全市7個生態涵養區均有所涉及。“今年主要聚焦山區水量保障不足、水質存在波動的行政村,從供水設施標準化改造入手,針對井房年久失修、功能分區不全、調蓄設施缺失破損等問題,兼顧井房內外佈局的實用性與美觀性,實施供水井房使用功能和利用效率的整體提升。同時通過水源更新、安裝淨化設施等科技手段,把水更安全地送到老百姓家中。”孫迪說。

48個社區“水黃”問題獲解决

自2014年南水進京以來,截至目前,本市城市供水水源70%為南水,1500多萬市民囙此受益。在南水進京伊始,隨著城市供水水源的切換,部分老舊社區出現了自來水發黃現象,給市民生活帶來了困擾和不便。

李宇介紹,為查清“水黃”根本原因,市水務局組織市自來水集團對“水黃”社區樓內供水管線進行了截管檢測,共取樣286處。從取樣現場看,供水管線材質均為鍍鋅鋼管,筦道外觀普遍發生較嚴重腐蝕,筦道內壁銹蝕更為嚴重。經多次組織業內專家學者專題研究分析,認為出現“水黃”問題的社區建設年代久遠,加之筦道內壁銹蝕結垢嚴重,在水源切換的背景下,尤其在夏季氣溫較高時,容易加速水中的鐵離子析出,進而引發“水黃”現象。市水務局在開展老舊公共供水管線更新改造時,將“水黃”問題社區優先納入改造實施專案,截至目前,已逐步分批解决了48個社區、3萬餘戶居民的“水黃”問題。

逐步降低城鎮管網漏損率

本市城鎮現有供水管網總長約1.9萬公里,城鎮管網漏損率低於9.5%。未來三年,本市將從提升科技水准、細化管理手段、健全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發力,力爭將城鎮管網漏損率降至8%以下。除了實施供水管網更新改造、推進智能水錶更換,水務部門還將優化提升管網探漏技能,通過北斗衛星探測和遙感技術等動態監測科技,主動發現並及時修復漏損管線。

市水務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楊進懷介紹,《北京市推進供水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年—2025年)》和《北京市全面打贏城鄉水環境治理殲滅戰三年行動方案(2023年—2025年)》總投資280億元,預計可以新增就業5萬人。同時還可以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其中,擬採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管道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鄉再生水廠(站)建設,吸引社會資本100億元以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