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用地供應是投資環境的“晴雨錶”。日前我省出臺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42條”,其中提及的工業用地“標準地+雙信地+定制地”供應模式,為全國首創。資料顯示,去年該供地模式保障了全省1033個項目,投資額超7030億元,以更精准化、精細化的服務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
减時間,企業用地“一步到位”
潔白極簡的現代化廠房、開放舒適的辦公區域、寬敞明亮的生產車間、全智能化的生產流水線……走進位於太倉高新區的拓騰蘇州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濃濃的科技感撲面而來。作為國內脊柱類植入產品市場“領跑者”三友醫療的全資子公司,拓騰公司項目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產值5億元,年納稅5000萬元,成為蘇州“一號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的又一顆閃亮新星。
“公司總部在上海,這也是我們首次把研發和生產中心放在除上海以外的地區。”提起企業選擇落戶太倉的原因,上海三友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總監俞志祥記憶猶新,“過去不少項目,從拿地到取得施工許可證開始動工,往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時間。而此次專案開發太倉政府採用‘雙信’模式,不僅為我們提供‘九通一平’的平整地塊,更將等待時間縮短到了一周,並配備了服務專班,讓企業既省時又省力。”
企業口中的“雙信”,指的是“政企互信”與“政企守信”,這也正是首創於太倉、現時已在全省推廣的工業用地“標準地+雙信地+定制地”出讓模式的重要一環。從政府方面來說,提供“地上淨、地下淨、權屬淨”的“三淨地”,並最快實現“成交即發證、交地即開工、竣工即登記”,企業則要以“契约+協定”的模式,承諾做好按照土地出讓合同、“雙信”協定以及規劃設計要求進行專案開發建設,遵循“雙信”協議書中承諾的包括投資强度、開竣工時間、畝均稅收等條件。
“2020年疫情初期,不少企業因復工複產而困擾,在走訪時一家小微企業主向我們吐露了心聲:企業有擴建需求,期間要在外租賃廠房完成生產,希望儘快開工投產,减少租金支出,這也提醒我們要進一步優化土地審批流程、提升土地供應效率,減輕企業負擔。”太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權益科科長馮曉蕾介紹,常規出讓模式涉及二十多個部門、16個審批事項,辦理時間長、手續繁瑣,如今從“串聯”變“並聯”,審批再提速。此外,出讓地塊已經完成了相關的評估評估、場地平整等前期開發工作,高標準的淨地交付條件從源頭上保障了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
加服務,從“店小二”到“米其林大廚”
從去年年初,省自然資源廳出臺《關於推行工業用地“標准地+雙信地+定制地”供應模式的通知》,到今年年初,我省出臺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42條”,再次強調要推行該模式,强化要素保障。
“過去我們會存在一個認知誤區,認為在政企‘雙信’的基礎上,企業拿地到開工越快越好,實際上卻無形新增了企業開工的壓力。”省自然資源廳所有者權益處處長吳飛坦言,簽訂了“雙信”協定後,企業就必須在30天內確定施工方、圖審、設計方案稽核,但對於動輒幾百畝的重大專案或高設計要求的項目來說,在短短一個月內完成工程設計仿佛“天方夜譚”。囙此,如何為企業和項目精准“把脈”至關重要。
“我們公司的股東在香港、總部在北京,很多事項的申報審批都需要時間,所以我們就選擇了CAA的供地模式,從簽訂投資意向到拿施工許可證花了三個月,在給企業內部流程留足時間的同時,也能確保早開工達產。”元氣森林(江蘇)飲料有限公司的施工現場,元氣森林總部工程部專案經理杜文馳告訴記者,作為企業第六家分公司,項目達產後預計生產總值超24億元,稅收6000萬元以上,並成為全球飲料零碳工廠的示範標杆。
精准匹配企業需求,從“店小二式”的普遍性服務到“米其林大廚式”套餐定制化服務,我省正全力推行土地供應的“定制套餐”。在成交、交地、竣工三個階段,企業可根據產業類型、用地規模、專案進度等實際情況自由選擇方案,同時在各個關鍵節點都有專人專班提供材料清單及注意事項。
為了讓服務更加精細化、精准化、精緻化,我省積極實行“帶條件”掛牌管道供應;鼓勵以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彈性年期出讓等多種形式差別化供應工業用地,推行供地管道定制式,落實地價支持政策。推行定制工業廠房,分期分批逐步引導產業鏈供應鏈企業落地。
2022年,“標準地+雙信地+定制地”精准高效保障全省1033個項目,用地面積9.3萬畝,投資額7030多億元;通過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彈性年期出讓等管道供應工業用地583宗、2.36萬畝,降低企業用地成本15.72億元。
乘科技之翅,創新交易“多點開花”
“數位錢包裏正好有筆資金,既方便又快捷,也不用手續費……”當瞭解到可以通過數位人民幣繳納土地出讓保證金時,酷銳奧斯企業負責人果斷選擇了這種新穎的支付方式。去年7月,酷銳奧思、富瑞合金等企業在太倉使用數位人民幣繳納土地出讓保證金,實現我省“標準地+雙信地+定制地”出讓模式的再一次陞級創新,也標誌著全國首批數位人民幣實現在土地出讓場景應用。
“此次競拍流程新增數位人民幣定制服務模塊,企業可選擇使用數位人民幣繳納土地出讓保證金,滿足了競買方多樣化的支付需求,促進金融創新與惠企便民服務相融合。”馮曉蕾說,通過加强與金融機構合作,發揮數位人民幣安全規範、資訊共用、精准高效等方面的優勢,拓展數位人民幣在自然資源領域的場景應用,可以進一步支撐服務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加速落地。
除了應用數位人民幣場景,我省還嘗試在土地出讓過程中,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去年9月,我省首單“綠票”在宿遷泗洪縣交易完成。江蘇甲等包裝有限公司在受讓這塊土地的同時,一併受讓了土地附帶的51200枚“綠票”,出讓價為5.12萬元。“綠票”交易所得資金,全部用於生態項目投資建設,作為生態恢復、未來污染物治理和新增碳匯補償。
記者瞭解到,“綠票”所代表的生態項目可在交易平臺上用於國有擔保公司擔保、質押和抵押,也可在生態產品交易平臺內交易,享受一定比例總收益分成。“綠票”交易突破了原有的生態項目投資建設和生態名額市場化流通瓶頸,為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提供了有益借鑒。
“下一步,全省將持續推進土地資源要素市場化配寘改革,不斷提高工業用地供應精准度和配寘效率。”吳飛介紹,將積極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結合企業意願,在競買工業用地時,採用不可撤銷、無條件見索即付保函等管道繳納競買保證金,減輕企業現金流壓力,最大限度降低企業用地成本,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與創新力。同時,健全以長期租賃、先租後讓、彈性年期出讓為主的供應體系,推動工業用地供應由出讓為主向租賃、出讓並重轉變,促進工業用地更好更精准地向產業鏈供應鏈重點企業傾斜。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