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新涇街道“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啟用“數位司法所”24小時為民服務

上海 37℃ 0
摘要:昨天,長寧區北新涇街道舉行社區數位法治論壇暨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啟動儀式,街道的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暨“法治e站”正式啟用,同步揭牌的還有北新涇基層法治觀察點及“24小時數位司法所”。

  記者舒抒

  白領租房與房東發生糾紛、獨居老人想要諮詢財產公證……面對日常生活中可能發生的涉法涉訴問題,家門口的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能為居民“指一條明路”。昨天,長寧區北新涇街道舉行社區數位法治論壇暨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啟動儀式,街道的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暨“法治e站”正式啟用,同步揭牌的還有北新涇基層法治觀察點及“24小時數位司法所”。這也標誌著北新涇正式啟動創建上海市法治建設示範街道。

  作為上海首批12個人工智慧應用場景之一,北新涇“AI+社區”自2018年開始探索科技賦能基層治理和民生服務。去年,北新涇開始打造被居民區環繞的“24小時數位司法所”,集合遠程調解、線上公證、法宣融平臺等5大數位化公共法律服務專案,創新了遠程法治服務模式。其中,數位化調解室依託市司法局的“智慧調解平臺”實現了“同案同調”,可提供線上證據展示提交、調解筆錄線上簽名、調解協議書智慧生成、法規案例精准推送等功能服務,極大方便了周邊上班族和因出差等原因無法參與線下調解的當事人。

  在位於金鐘路388號的北新涇數位司法所內,位於入口處的一個透明玻璃艙頗為醒目。這是24小時自助服務區域內的多功能公共法律服務艙,可全天候為居民提供多項公共法律服務,包括律師對在押人員的遠程會見,還可在司法所與“智慧公證”系統對接的基礎上提供駕駛證公證、無違法犯罪記錄證明等多項公證業務的遠程辦理。

  “數位化法治建設應回歸便民的基本需求。”在當天舉行的北新涇社區數位法治論壇上,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發展研究院教授趙文聘表示,隨著線上公共法律服務、“24小時數位司法所”等便民服務的完善,接下來各區、街鎮應將線上服務中蒐集到的社區衝突、糾紛等扎實的民情迴響,變為有效的數據並加以分析利用,以此為老百姓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法律服務。

  華東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教授王瑞山提出,基層推進數位建設,應注意平衡科技的理性、剛性與現實的人性、複雜性之間的差距。“現在居民辦事經常要掃碼下載App、登入小程式,社區數位服務應防止對公民隱私的過度蒐集,要從居民角度思考公民資訊安全。”

  據悉,今年,北新涇街道將繼續圍繞轄區內老舊社區多、民生需求大等特點,形成“一個街區、四大板塊”的數位化社區建設方案,即圍繞金鐘路沿線的“慧治金鐘”數位化街區以及智慧安全、智慧康養、智慧宜居、智慧社交等四大數位社區板塊,打造創新驅動的數位法治品牌。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