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昭通現場辦公會賦予昭通“脫貧致富示範區、生態保護修復排頭兵、滇東北開發開放新高地”3個定位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生態文明建設、滇東北開發、人力資源開發”4篇文章的要求,昭通市提高政治站位,堅定信心,突出重點,狠抓落實。
昭通曾經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脫貧任務最重的地級市,脫貧人口基數大,是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主戰場。奮力建設脫貧致富示範區,昭通市把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作為首要任務,嚴格貫徹“四個不摘”總要求,緊緊抓住監測—幫扶—增收主線和鞏固—發展—振興主題,認真落實“一平臺、三機制”四個全覆蓋要求,强化組織領導、創新體制機制、凝聚各方合力,培育農村優勢產業,提升就業創業質量,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扎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畧,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一幅產業興旺、基礎設施完善、社會治理向好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烏蒙大地徐徐展開。
新奮鬥的起點——抓實監測幫扶,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以前我們的寨子房子破舊、環境衛生差。現在不僅房子很漂亮,環境衛生也有很大改善,村組公路拓寬讓出行更方便,來寨子旅遊的人越來越多。”談起未來,威信縣雙河苗族彝族鄉半河村垕房村民小組村民陶曉旭信心滿滿。
去年以來,半河村幹群齊心協力打造以美麗鄉村為顏值擔當、以有機農產品為產業支撐、以文明新風為內涵的鄉村振興示範點,垕房在探索中不斷成長、發展。
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昭通市常態化開展監測工作,精准落實幫扶措施,切實推動脫貧成果有效鞏固。
抓實責任落實,實現組織保障全覆蓋。昭通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落實“五級書記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要求,實行“雙組長”指揮體系,堅持“一把手”負總責,層層壓緊壓實市委市政府指揮責任、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責任、市直行業部門行業責任、縣市區黨委政府主體責任、鄉(鎮)村守土責任“五個責任”。實行37名市級領導掛縣聯鄉包村,9名市級領導掛鉤9個萬人以上易地搬遷安置區,選派1289支工作隊4033名隊員開展駐村幫扶,全程督導和推動任務落實。組織4.5萬名幹部全覆蓋一對一結對幫扶14.33萬戶人均收入1萬元以下農戶。2022年,中央、省級到位銜接資金50.58億元,新增小額信貸17.8億元。加强與上海市普陀區、閔行區、松江區和定點幫扶組織對接,深化產業、勞務、消費、人才等各方面的合作,教育醫療組團式幫扶成效顯著。上海到位東西部合作資金6.7億元,6家中央組織和47家省級定點單位幫扶援助1.61億元,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强有力的資金保障。
抓實動態監測,做到賬實相符。認真落實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全力防範化解返貧致貧風險,堅持嚴格落實“雙線並行”的常態化監測預警幫扶機制,做到應納盡納。線上引導羣衆有困難通過“找政府”App求助,線下依託縣鄉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員,市級雙月一調度、部門一月一分析、縣鄉一月一遍訪一研判、村級每旬一辦公、村民小組每天一報告,構建常態化排查監測預警幫扶體系。聚焦鞏固拓展“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成果,認真落實產業就業、教育醫療等幫扶措施,實現精准幫扶全覆蓋,切實做到及時發現、有效幫扶、動態清零。
抓實精准幫扶,確保幫到點上、根上,不讓一戶家庭返貧致貧。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分解細化重點任務,有力促進脫貧成效鞏固提升。截至2022年底,全市“三類對象”55102戶230553人,通過精准幫扶,已消除風險37652戶164441人、風險消除率由2021年的57.39%提高到71.32%,分別比全省、全國高3.12、5.62個百分點。
——義務教育全覆蓋。常態化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動態管理,全市脫貧人口和“三類對象”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無失學輟學。2022年共發放各類資助資金13.74億元、發放助學貸款7.05億元。
——基本醫療有保障。全面落實定額或全額資助參保、大病救治、住院“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即時結報等政策,全市資助參保費達3.55億元,脫貧人口和“三類對象”應保盡保,36種大病專項救治4.57萬人,救治率99.84%;家庭醫生簽約履約54.6萬人。
——兜底保障暖民心。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確保“應保盡保、應兜盡兜”。全市有民政保障對象41.76萬戶68.96萬人,發放各項救助資金26.13億元。脫貧人口和“三類對象”需長期兜底保障基本生活的有18785戶42215人。創新設立保費規模1億元政策性防貧保險,已賠付4894.65萬元,牢固兜底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新征程上,接續奮鬥的故事持續上演。
易地搬遷婦女在文創產業園務工
新路子的探索——挖掘增收潜力,脫貧羣衆持續穩定增收
“‘金滿堂’菜籽油是我們村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的第一張通行證。”鎮雄縣花朗鄉花朗村黨總支書記張小兵告訴記者。
昭通市緊盯農民增收蓄動能目標,率先實施農村居民和脫貧人口兩個三年行動,聚焦家庭年人均純收入萬元以下農戶一對一結對幫扶,聚焦“四項收入”一戶一策製定增收措施,脫貧戶和“三類對象”家庭年人均純收入從上年度的11438.6元新增到13233元、增長15.7%;1萬元以下低收入群體由64.24萬人减少至34.18萬人,其中7000元以下對象全面消除。“五個堅持”推進脫貧人口增收、“五個一”村級集體經濟“混改”試點助農增收、勞動力轉移就業等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
昭通市在制度創新、謀劃產業上下功夫,解决永續增收的問題。在全省率先大膽實踐創新“五個堅持”增收工作路徑:堅持壓緊壓實市縣鄉村四級政治責任保增收;堅持一對一結對萬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幫增收;堅持“線上網路化、線下網格化”築牢幫扶防線守增收;堅持“四議工作法”精准做實增收工作抓增收;堅持開源與節流雙管齊下强基固本促增收。通過全面推廣落實“五個堅持”,全市脫貧羣衆增收工作做到謀有策略、抓有平臺、推有舉措、實有成效,絕大多數脫貧羣衆及“三類對象”家庭都實現有質量的增收。
按照穩存量、調結構、樹品牌、促增收的思路,昭通市緊緊圍繞提高組織輸出、提高省外輸出、提高技能輸出、延長務工時長“三提高一延長”要求,制定出臺創業創新八條措施、低收入脫貧勞動力務工補貼實施方案、進一步做好穩就業促增收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市級財政籌集資金用於脫貧勞動力省外務工穩崗和交通補貼,組織多輪集中輸出活動,對返鄉務工人員實行一對一結對就業幫扶。加快推進“昭通小肉串”、“昭通建工”、“鹽津廚師”、“鎮雄五金工”等地方特色勞務品牌打造,全市累計開展技能培訓40.26萬人次(脫貧勞動力17.12萬人次),其中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34548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914人9.82億元,全市305.2萬農村勞動力、104.55萬脫貧勞動力、19.79萬易遷勞動力轉移就業率分別達83.92%、87.16%、90.99%;新增省外轉移就業3萬人、省外輸出達120.17萬人,占總數的46.92%;新增公益崗位5635個。同時,該市與省外262個地區及企業建立勞務合作機制和跨界穩崗轉崗機制,建立穩崗服務監測點127個,主動對接企業1456家、崗位69.26萬個,向脫貧勞動力推崗64.47萬人次、穩崗16.57萬人。
聚焦重點產業發展,能聯盡聯。大力推進蘋果、竹子等高原特色農業提質增效,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引領帶動農民增收。緊扣基地、加工、品牌、市場各環節,著力培育龍頭企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2022年投入產業資金31.3億元實施產業項目717個。脫貧攻堅期間發展的蘋果、竹子等“八大產業”以及李子、臍橙、奇異果等特色產業已逐步投產,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效益初步顯現。設立1.8億元財政貼息資金,可撬動貸款60億元;新簽約29個農業招商引資項目,總投資162億元,推動高原特色產業量效齊增。製定促進農民增收聯農帶農市場主體獎補辦法,設立規模為9000萬元的獎補資金,鼓勵市場主體與農民建立利益聯結機制。853家企業、1685個合作社、41.39萬戶農戶實現“雙綁”,脫貧戶和“三類對象”雙綁率達93.59%,比2021年上升16.59個百分點。新增小額信貸17.8億元全部用於發展產業。集體經濟上,爭取和投入中央、省財政扶持資金6500萬元,預計2022年全市村集體經濟收入均突破5萬元以上、村均收入達18萬元。全面開展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試點,建立集體股和個人股相結合的混合股份制組織架構,探索村企合作、村社融合、村村抱團等模式,通過資源開發、資產轉租、產業發展等開展多元化經營。
彝良縣雲中苗寨
新標杆的打造——培育典型示範,引領鄉村振興闊步前行
“天上下雨地上流,牛兒拴在屋裡頭,在家難把媳婦找,靚女小夥往外跑,出門打工不回頭……”這首歌謠是彝良縣洛澤河鎮龍潭社區“雲中苗寨”曾經的寫照。“自從苗寨建成開園後,之前的小姐妹對我羡慕不已,寨子裏小夥子找媳婦的眼光也‘挑剔’了。”龍潭社區村民朱雲慧打趣地說。
近日,記者和一撥遊客剛踏入“雲中苗寨”寨門,苗家阿妹就唱起敬酒歌,歌聲悠揚。昔日基礎薄、產業弱、邊遠貧窮、環境衛生差的大苗寨已然實現美麗蝶變,成為昭通鄉村旅遊的新網紅打卡地。“雲中苗寨”合理利用和開發農業、旅遊、民族文化資源,探索出了一條“生態+農業+旅遊業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模式,讓“美麗生態”變為“綠色經濟”。
2021年8月,昭通市引進中國農業大學李小雲團隊,啟動“雲中苗寨”、“雲中樂穀”、“壩上花海·七彩壩塘”3個脫貧致富示範區先導工程建設。計畫用5年時間,在全市建成一批示範模範,引領帶動鄉村全面振興發展。“雲中苗寨”、“雲中樂穀”、“壩上花海·七彩壩塘”,是昭通市建設脫貧致富示範區的先行探索。脫貧致富示範區先導工程主要圍繞開展鄉村產業拓展、產業增值收益留村哺農機制、鄉村人才能力建設與培育、村政公共服務體系和治理有效機制四項建設任務,並分項目前期、實驗建設、推廣提升3個階段。
一年多來,在李小雲團隊的指導下,先導工程建設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依託當地風土人情、自然資源等優勢,挖掘文化底蘊。現時,這3個脫貧致富示範區先導工程已初步形成農文旅融合的新業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初步顯現,為昭通市鄉村振興打開了新思路。
建標杆、作示範。昭通市還打造昭陽區永豐鎮省級鄉村振興示範園,建成高標準蘋果示範基地5萬畝,打造9個萬人安置區脫貧致富示範區示範引領標杆,175個項目已啟動57個。統籌資金7700萬元,在11縣(市、區)分別啟動建設1個市級示範點,25個鄉村振興示範鄉鎮、89個精品示範村、639個美麗村莊建設有序推進。2022年,昭通市全面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建成691個自然村公廁、10.48萬座農村戶廁,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兩污”處理率提高至38.84%、48.4%。
逐夢田園織錦繡,廣袤沃野譜新篇。村美民富產業旺新藍圖已經擘畫,烏蒙大地正不斷釋放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所蘊含的能量。站在新起點上,昭通630多萬烏蒙兒女意氣風發、昂首前行,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必將踏出更為鏗鏘的足音。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