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選擇在徐家匯書院飽食知識的“精神大餐”與建築空間的“美顏大餐”

上海 56℃ 0
摘要:春節期間,記者探訪了這座運營已滿三周的上海開年新“網紅”,發現不少市民都選擇在品嘗美味的年夜飯前,先來飽食一頓知識的“精神大餐”與建築空間的“美顏大餐”。這其實是徐家匯書院“破圈”的一大特色。

  記者舒抒

  今年新春的徐家匯書院,不斷有預約的市民前來。春節期間,記者探訪了這座運營已滿三周的上海開年新“網紅”,發現不少市民都選擇在品嘗美味的年夜飯前,先來飽食一頓知識的“精神大餐”與建築空間的“美顏大餐”。

  像一比特老友在真誠地薦書

  “沒想到春節的名額這麼快就被預約完了,好不容易搶到除夕下午時段。”除夕當天下午2時不到,市民呂先生帶著兒子來到徐家匯書院。徐匯區圖書館館長房芸芳介紹,預約制實行以來,不僅每天放出的名額全部約滿,最終到館人數均超過了預約量的70%。“說明大家都很珍惜預約的機會。”

  除夕當天,市民施先生一家專程帶女兒來徐家匯書院。看到閱覽區裡的陳列,施先生感到耳目一新。“這裡圖書的陳列跟傳統圖書館很不一樣,像一比特老朋友在真誠地向你推薦書。”

  這其實是徐家匯書院“破圈”的一大特色。“書脊朝外擺放,管理上會更方便,但讀者時不時要歪著腦袋找書,其實沒有那麼友好。”房芸芳說。因而,此次徐家匯書院大膽嘗試在多個“光盒空間”主題閱讀區將圖書封面朝外擺放,更直觀地向讀者推介書目。

  圖書數量和“空架”“亂架”也是部分讀者來到書院後迴響的主要問題。徐匯區圖書館讀者服務部主任朱曄慧告訴記者,在還未推行預約制的兩周裏,由於館內人流量較大,一些熱門閱覽區經常出現工作人員剛把書擺上架,一轉身就被整格“掏空”的情况。而為了讓讀者在館內有較自在的閱讀體驗,內部閱覽區的圖書可以帶至書院內任何地方閱讀,這確實新增了不少管理上的工作量。

  “基本上每30分鐘到1小時工作人員就要巡場一圈,把散落在各個閱覽區的圖書擺放歸位。”朱曄慧建議,讀者如果無法精確找到自己取閱的書來自哪個書架,可以將書直接歸還至每層樓的還書箱,由工作人員統一分類歸位,避免圖書“亂架”。

  平衡打卡者與閱讀者

  走進徐家匯書院,看到擺放在正門口的書院等比例模型,還有位於兩側的讀者服務台和旅遊諮詢服務台,就能感受到這裡與傳統圖書館的不同。吸引眾多人打卡、能近距離觀賞徐家匯教堂廣場的“網紅陽臺”,以及書院內3D列印的土山灣牌樓、挑高3層的中庭、長達20米的“海上書桌”、滿牆的全套古籍讀本,都讓人忍不住掏出手機拍照。

  文旅空間吸引人們拍照打卡,然後一躍成為“網紅”,在上海已不鮮見。徐家匯書院此刻正面臨相似的困擾。徐家匯書院2層和3層的朝北露臺,如今已是新晋“網紅陽臺”。近在咫尺的徐家匯天主教堂與不遠處在建中的新鴻基上海ITC項目,古今對比中頗有“賽博朋克”的既視感,書院也將這裡納入了遊客導覽線路。但這讓一部分在此閱讀的讀者感到不適,覺得圖書館“不應該有那麼多人走來走去”。

  “打卡者”與“閱讀者”間的平衡,是徐家匯書院接下來要處理好的關係。好在,大多數讀者對預約和排隊措施表示理解。“特別受歡迎的少兒區,工作日上午10點後就要在閱覽區外二次排隊限流,但家長和小朋友都很少抱怨,因為大家都明白這是為了所有人更好的閱讀體驗。”房芸芳說。

  希望人們多多走進圖書館

  這幾年,上海不少閱讀空間因網絡而名聲大噪,“打卡者”們像風一般來去匆匆。但作為公共圖書館,“變成網紅”對徐家匯書院有著更複雜的含義。

  房芸芳發現,開館以來,很多讀者從第一次走進書院時詢問“這裡是書店還是圖書館”,到辦理人生中的第一張讀者證,再到第二次、第三次來閱讀、借書,“捧著手機進來,放下手機閱讀”的人越來越多。“人們不僅帶著書和閱讀體驗離開,還收穫了一顆好奇心,想要探尋徐家匯、上海的都市記憶。”

  “一座圖書館再大,提供的書目數量始終有限,但知識是無限的。”房芸芳介紹,隨著書院運營管理的不斷磨合與完善,今年,讀者呼聲很高的夜間延時開放、名家講座、朗讀會等都有望“安排上”。此外,智慧圖書館也在計畫中,借助書院地下一層的智慧書庫,今後讀者可在書院小程式上提前預約借書,未來還可通過數位化的虛擬圖書館,在模擬的虛擬書庫空間鎖定自己想看的書,再回到線下借閱。

  “一切努力,都是希望人們能多多走進圖書館,因為只有人來了,才有之後的閱讀體驗,才會有後面的故事發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