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深入實施生態優先戰畧爭當生態保護修復排頭兵

云南 43℃ 0
摘要:昭通市委五届二次、三次、四次全會及昭通市第五届人代會均強調深入實施“生態優先”戰畧,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生態保護修復步伐加快。

美麗的赤水河清波逐浪、一碧萬頃,再現魚翔淺底、孩童嬉水、百姓和樂的美景。赤水河流域(雲南段)出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Ⅱ類,確保了“一江清水出雲南”。赤水河,正以更潔淨、更生態、更優美的形態,為革命老區鎮雄、威信兩縣人民帶來更强的獲得感、幸福感。

赤水河之變,是昭通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踐行“兩山”論、走好“兩化路”的生動實踐,創造了河流生態治理的成功“樣本”。

昭通地處長江上游、赤水河源頭和烏蒙山區,地形地貌獨特,生態地位特殊,是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和雲南省“三屏兩帶”生態安全格局重要組成部分,生態保護責任重大。

新時代十年,昭通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和對昭通的殷切囑託,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赤水河生態保護重要訓示,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實施生態優先戰畧,切實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爭當生態保護修復排頭兵,推動綠色高品質發展。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環保督察迴響問題有序整改、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生態環境空間管控持續優化,境內393條大小河流持續保持“一江清水出雲南”,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開拓性進展,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穩固。

十年感恩奮進,昭通市生態環境實現“脆弱到宜人”的歷史性逆轉。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青山綠水、藍天白雲成為抬頭可見的生態成果。

逶迤的金沙江

高站位嚴要求生態文明建設系統謀劃實現新突破

2021年4月,省委、省政府召開昭通現場辦公會和赤水河流域(雲南段)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作現場會,提出昭通要全面加强以金沙江下游幹流為重點的三大水系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實施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持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爭當生態保護修復排頭兵。

昭通市强化頂層設計和組織領導。2021年6月,昭通市委、市政府現場辦公會要求各縣(市、區)加强生態環境保護,抓實生態修復治理,巧家縣要努力成為金沙江下游生態保護修復重點區、鎮雄縣要努力成為赤水河流域保護修復示範區、威信縣要努力成為踐行“兩山”理論示範區、鹽津縣要努力成為生態修復示範區、永善縣要努力成為金沙江下游生態保護修復示範區、綏江縣要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其他縣市區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同年7月,《中共昭通市委、昭通市人民政府關於爭當生態保護修複排頭兵的實施意見》出臺,全面部署生態保護修復排頭兵建設工作;同年9月,昭通市第五次黨代會明確把“生態文明建設”戰畧拓展深化為“生態優先”戰畧,作為全市“六大戰畧”之一予以推進。昭通市委五届二次、三次、四次全會及昭通市第五届人代會均強調深入實施“生態優先”戰畧,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昭通市成立了市委書記和市長任主任的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市委書記、市長率先垂範,系統謀劃、研究、部署、督導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幫助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為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提供了堅強保障。市級四套班子領導掛聯縣市區,加强對生態保護治理工作的督促指導和幫助。市級相關部門各負其責,認真履職,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加大對本系統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投入。10年來,市級四套班子領導專題調研生態文明建設300餘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作出批示訓示600餘次,召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專題會議等200餘次研究部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各縣(市、區)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始終把生態保護治理作為增强羣衆獲得感、幸福感的重大民生工程,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加大投入、注重實效。鄉、村兩級强化文宣教育,充分發動群眾,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生態保護治理的決策部署。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和投入生態保護治理。全市上下基本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落實、社會協同、群眾參與”齊抓共管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格局。

昭通市强化謀劃革新,《昭通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昭通市生態保護修複排頭兵規劃(2021—2035年)》等專項規劃,為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提供了具體路徑。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改革,實現了從單一制度到初步構建制度體系的轉變。生態補償、河長制、農田水利改革、國家公園體制改革、生物多樣性保護、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離任審計、生態損害賠償等一批在全市範圍內具有突破性、標誌性的制度相繼建立和推行。推動簽訂赤水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昭通共識》;第一輪赤水河流域跨省橫向生態補償協定取得實效,第二輪跨省橫向生態補償協定已簽訂,補償資金從第一輪每年補償6000萬元提高到9000萬元,增幅達50%。

昭通大山包

抓好污染防治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實現新突破

在三大攻堅戰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堅戰。昭通市深入實施生態優先戰畧,相繼印發《中共昭通市委昭通市人民政府關於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中共昭通市委昭通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統籌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

污染防治攻堅卓有成效。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强生態環境保護。實施城鎮污水垃圾治理、化工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尾礦庫污染治理、長江禁捕整治、赤水河流域保護治理、劣Ⅴ類水體治理、美麗鄉村建設“八大行動”,堅決守護好昭通的綠水青山、藍天白雲。《昭通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正式施行並推動實施,各類建築施工、機動車尾氣、裸露地塊、都市油烟、工業企業等重點領域揚塵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2018年至2022年連續5年保持99%以上,2022年實現有監測數據以來達到100%,PM2.5濃度持續下降,2022年為23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下降了28%,圓滿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其他縣市環境空氣品質穩定向好。昭魯大河石牛口斷面如期消除劣Ⅴ類,改寫了該斷面長期劣Ⅴ類的歷史,兌現昭通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的莊嚴承諾,完成省下達劣Ⅴ類斷面“清零”攻堅目標;19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14個地錶水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達100%,昭通水環境質量2022年位居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都市第17名,較2021年提升12比特,是雲南省唯一入圍前30名的州市。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2022年底提高到38.48%,超出省下達年度目標任務7.3個百分點。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總體安全。生態保護修復步伐加快。接續推進“森林昭通”建設,啟動全域綠化美化3年行動。累計完成營造林面積527萬畝,退耕還林還草面積322萬畝,林地保有量面積達1864萬畝,森林蓄積量達532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2011年末的32.6%提高到2021年的47.8%,提高15.2個百分點。巧家、鹽津、大關、永善、綏江等5縣列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建成各級自然保護區(地)23個,總面積248.4萬畝。濕地面積穩定在43.71萬畝以上,濕地保護率55%。完成礦山生態修復192個、修復589.63公頃,治理地質災害隱患點386個,治理石漠化面積1180平方公里,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408.73平方公里。累計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2個(其中綏江縣為2022年全省唯一創成縣)、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4個,綜合創成率達54.54%,走在全省前列。

巧家縣馬樹濕地

傳導責任壓力生態環保督察迴響問題整改實現新突破

昭通市生態環境局盯死“去存量、防增量”工作部署,“點對點、一對一”將歷次生態環保督察整改滯後問題清單和整改時限在2022年的問題清單交辦到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傳導責任壓力,落實整改。將各縣市區整改滯後問題清單上報昭通市幹部作風提升辦公室進行督辦,並抄送昭通市紀委監委、昭通市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督查,問責通報,推動整改。全力配合生態環境部西南督察局、省委督查室、省生態環保督察辦到昭通市開展督察整改督導調研,借助契機推動整改。同時開展暗查暗訪、領導掛幫指導抓整改。每月堅持對歷次環保督察迴響問題、交辦信訪投訴舉報件整改進行調度。歷次生態環保督察累計迴響問題171個,已整改完成157個、正在整改14個,整改完成率達91.81%;轉辦羣衆投訴舉報件646件,已辦結642件、辦結率99.38%,正在辦理的4件均為2021年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交辦,按時辦結率為100%,如期實現整改滯後投訴問題“清零”目標。2022年整改滯後問題較2021年减少12個,“消存量”取得明顯成效。

常態長效抓治理,生態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實現新突破。昭通市製定《昭通市全面深入開展生態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方案》,全力圍繞迎接黨的二十大,消除環境風險隱患,解决羣衆實際困難成效明顯,排查梳理重大風險隱患點比特100個。採取“8個確保”全面排查,落實整改。交辦各縣(市、區)對標對錶製定整改方案逐一掛賬銷號。同時,將問題清單分類明確給市級牽頭部門,並將問題清單移交各牽頭部門指導督促問題整改。動態管理、滾動清零。對生態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工作實行動態管理,對新增問題一併製定整改方案,逐一整改銷號。各縣(市、區)均由政府製定了整改方案,對交辦問題分解細化,逐項明確整改目標、整改措施、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問題整改持續推進。通過常態化排查整治、日常監管,生態環境風險隱患呈現越來越少、越來越小的良好態勢。

完善法律法規環境監管執法實現新突破

生態環境地方立法邁出重大步伐。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昭通市生態環境法治建設進入了地方立法力度最大、監管執法尺度最嚴、法律制度實施效果最為顯著的時期。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法律法規持續完善。《昭通市城市河道管理條例》、《昭通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相繼施行,開展《昭通市漁洞水庫管理條例》修訂。

環境保護執法聯動合作機制逐步成熟。2017年,原昭通市環境保護局、昭通市警察局、昭通市人民檢察院聯合印發《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不斷完善線索通報、案件移送、資源共亯和資訊發佈等工作機制,司法機關與行政機關協同發力,加大對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行為的懲治力度。創新開展“普法+教育+懲戒”三位一體監管、對企業環保合規性全方位“把脈問診”等普法工作,推動企業全面履行保護環境、防治污染的主體責任,企事業單位守法意識持續增强。落實網格監管執法“定區域”,建立網格化環境監管執法體系。2022年,組織對漁洞水庫、城鎮“兩污”、昭魯河、畜禽糞污、煤礦、非煤礦山、洗煤場、攪拌站等難點敏感區和重點行業開展10次專項執法檢查,共檢查點比特727個,發現問題1187個,整改完成778個。加强對企業治污的監督幫扶,對存在問題的地方和企業,堅持從實際出發督促整改,避免處置措施簡單粗暴。昭通市與貴州省畢節市簽訂了跨流域環境執法聯防聯控機制合作協定,共同防範赤水河流域、烏江流域環境污染。

環境監督執法日益嚴格而有溫度。該市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以推動解决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開展監督與執法,推動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全面有效落實,彰顯法律威嚴。生態環境執法採取11條措施,推行正面清單、柔性執法、審慎包容等6項執法機制,落實和做到守法文宣和執法服務相結合,做到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對違法企業“利劍高懸”,執法效能全面提升,僅2022年就發出預警通知35份,對5家企業免於處罰金額共計241萬元,對17家企業減輕處罰金額共計364萬元。對生態環境部交辦的赤水河流域88個違法行為進行集中查處。省生態環境聯合執法交辦的2780個問題,整改完成2757個,完成率為99.2%。全市生態環境部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嚴懲各類環境違法行為。2015年新環境保護法實施以來,全市累計下達環境行政處罰決定書1600餘份,其中,2022年135份;罰沒款數額總計1.9億餘元,其中,2022年3988萬元。

優化服務措施環評審批質效實現新突破

昭通市生態環境局開展環境審批效能、生態環境執法效能和生態環境要素保障大提升行動,環評審批採取27條措施,落實“放管服”、“三集中三到位”等為民服務措施全部到位,建立領導分片掛聯環評審批、專班服務、跨省通辦、一網通辦、容缺受理等機制,做到“四减”要求,開闢民生工程綠色通道,服務審批效能全面提昇,昭通市生態環境局政務服務視窗被評為“五星級服務視窗”,最大限度壓縮審批時限。同時,加强“三線一單”管控要求,守住底線、紅線,主要運用在規劃環評、項目環評的前期決策中,已為昭陽、魯甸、鎮雄、彝良、大關、水富等6個省級開發區優化提升總體規劃、水富港擴能工程、光伏項目、昭通交通便民碼頭等重大專案選址提供重要依據和初判,做到環評服務關口前移,服務經濟高品質發展。共完成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錶)審批和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859個(其中輻射類項目14個),核發和登記排汙許可證468家。累計完成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錶)審批和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12000餘個(其中2022年859個),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核發和登記排汙許可證3400餘家(其中2022年468家)。

永善縣“雲上草原浪漫馬楠”

扛牢源頭責任赤水河流域保護治理實現新突破

赤水河是長江上游的一級支流,發源於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赤水源鎮,因流域內多為丹霞地貌,岩石風化,每逢大雨,泥沙俱下,河水渾赤而得名。也因1935年紅軍長征“四渡赤水”而名揚天下。雲南段幹流全長97公里,一二級主要支流長227公里,流經革命老區鎮雄、威信兩縣17個鄉鎮152個村(社區),居住著104萬各族群眾。

昭通市堅決扛實源頭責任,舉全市之力,聚各方資源,圍繞“打造長江上游最美生態河流、踐行‘兩山’理論模範典範、流域綠色高品質發展先行示範區”的治理目標,配合省級層面出臺《雲南省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並抓好學習文宣貫徹落實,組建赤水河流域保護治理工作專班,梳理製定年度重點目標任務和考核方案,按月開展“一月一督查、一月一調度、一月一報告”工作。全面實施“禁漁、‘兩污’治理、面源污染防治、生態修復、綠色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6大行動,一幅“水清、河暢、岸綠、魚遊、景美、民富”的美麗畫卷在赤水河流域(雲南段)正徐徐展開。

水更清。流域內建成汙水處理設施126座,衛生公廁432座,衛生戶廁15萬座,畜禽糞污有機肥廠2個,生活垃圾處理設施16座。整治入河排污口64個,建成2座水質自動監測站、10個監測點,干支流水質不斷改善,出境斷面水質連續32個月穩定保持Ⅱ類,確保了一河清水出雲南。

河更暢。拆除流域內17座小水電站並完成生態修復,在全流域率先實現幹支流無小水電,恢復了自然流態。

岸更綠。關閉礦山116個、煤礦25對、養殖場18家,治理歷史遺留硫磺礦渣684萬噸、修復礦山209座。新造人工林10萬畝,建河道防護林帶1460公里,基本實現流域內看不見荒山、看不到祼土。

魚更多。增殖放流魚苗330萬尾,魚類從2020年初的36種新增到如今的42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金沙鱸鯉重現赤水河。

景更美。村莊綠化15萬株,建成生態觀光廊道62公里,口袋公園20餘處,精品示範村6個,美麗村莊42個。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部分項目已建成投入運營。

民更富。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新建竹基地142萬畝。鎮雄榮獲“中國赤水源方竹之鄉”稱號。流域內生產總值從2019年的101億元新增到2022年的132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9年的12732元新增到2022年的16296元。赤水河(雲南段)建設“美麗河湖”案例被省生態環境廳推薦到生態環境部參評,推動赤水河流域保護治理向規劃目標邁進。以赤水河流域保護治理引領金沙江、橫江、牛欄江等流域保護治理逐步推進並取得重大進展。

“今年1月初召開的昭通市委五届四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2023年,昭通市要大抓生態保護治理,提升綠色發展水准。深入實施生態優先戰畧,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大力推進美麗昭通建設。”昭通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鄭維江說,貫徹落實好昭通市委五届四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進一步推進“生態優先”戰畧落地見效,昭通市生態環境局將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特別要採取針對性措施做好中心都市細顆粒物的管控工作;持續抓細生態環境風險隱患的排查和整治,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决問題,使全市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少、越來越小;持續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堅持水生態修復、水污染防治、水環境保護“三水共治”,確保境內的393條河流清澈地流出昭通;持續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通道,不斷增加廣大群眾的收入;持續推進生態示範創建,讓烏蒙大地天藍地綠水清。

擊鼓催征穩馭舟,奮楫揚帆新征程。站在新的起點,身披綠色新裝的昭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正從藍圖變為現實,昭通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愈發堅定,邁向高品質發展的步伐更加有力。630多萬烏蒙兒女正朝著建成“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目標不斷奮進,奮力續寫美麗中國的昭通新篇章。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