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起春潮沃野繪新卷

天津 46℃ 0
摘要:向前延伸的產業鏈,鏈起了這片肥沃河灘地由麥到面並即將到麵包的變化。助鄉村振興示範村創建,天津博物館行政管理部主任李光,2021年成為濱海新區紅星村駐村第一書記,轉年引文化活水進村,建起美術館。

直播帶貨將“丁家瞿阝”牌富硒黑小麥麵粉送到“雲”上。

強國必先强農,農强方能國強。

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

牢記囑託,砥礪前行,天津把實施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行動,列入著眼未來五年的“十項行動”,全市人民正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

津沽大地,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正細化為“施工圖”;沃野平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景圖”已徐徐鋪展。

一個縮影——

丁家瞿阝村,一個鄉村全面振興的故事

走進武清區南蔡村鎮丁家瞿阝村,黑小麥、石磨面、葡萄棚、農家書屋、智慧噴灌節水設施等“新家當”格外顯眼。

“2013年5月,總書記來天津視察,第一站是我們丁家瞿阝村,總書記當時察看小麥長勢的地方,就是這裡。”時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的張寶軍指著眼前的黑小麥麥田給記者講述著當年的情景,滿臉驕傲,“按照總書記的要求,我們這裡年年都有新變化。”

這是希望的田野——

百畝麥田裏嫩苗密密匝匝,春日氣息暗暗生髮,水肥智慧一體化灌溉系統悄然入駐。今年春,丁家瞿阝村就能用這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節水農業”子項目,“智慧”拒絕“大水漫灌”,實現手機操控水肥藥“從天而降”,均勻灌溉噴灑。

與丁家瞿阝村一路之隔是上豐莊村,千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通了兩個村莊的界限,以麥稻為主的五穀雜糧綜合種植區今年上半年建成。“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千畝農田將成新起點。”南蔡村鎮鎮長胡立峰說。

這是香甜的產業——

麥田對面,敞亮的大棚裏暖意融融。冬日“休眠”的葡萄架下,新引進的大蒜長出了綠油油的苗,村民吳正洋正陞級葡萄架設施,立體種植棚裡升騰著又一個致富夢。

1公里外,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的天津市金色河灘麵粉有限公司,正作“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文章。向前延伸的產業鏈,鏈起了這片肥沃河灘地由麥到面並即將到麵包的變化。公司石磨麵粉廠演播廳裏,網紅達人與古法研磨牽手,通過直播帶貨,將“丁家瞿阝”牌富硒黑小麥麵粉源源不斷送到“雲”上,“遞”往全國消費者的廚房。訂單紛至遝來,公司經理任毅說:“麵粉大賣,產能還得做‘加法’。”

10年來,從傳統農業到前沿科技,從單一耕種到多元發展,從村集體收入近零到112萬元,人均收入幾千元到3萬多元……方向引領,不懈奮鬥,富裕起來的丁家瞿阝人更懂搶抓機遇。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幹。大學畢業後投身農村建設的丁家瞿阝村“一肩挑”張鴻勳介紹:“當下,林下經濟正在探索,鄉村振興學堂建設推進,紅色學習、綠色生態、古色文化、藍色運河‘四色’旅遊已納入規劃。”

一花不是春,獨木不成林。丁家瞿阝村是一個縮影,是全市正在創建的100個鄉村振興示範村之一。放眼津沽大地,做優現代都市型農業、加快農村改革步伐、深入推進鄉村建設……10個涉農區在鄉村振興全面推進大道上快馬加鞭。

一個方向——

美麗鄉村,讓農民驕傲讓市民嚮往

“瞧瞧我做的咯吱盒。”薊州區隆福寺村,隆福祥農家院女主人劉春梅和家人“比拼”手藝,期待更多遊客品嘗到當地特色菜。

“雞窩路”變“梧桐道”,老民居修繕復原,採礦形成的“瘢痕山”化身遍植核桃樹的“花果山”……誰能料到,過去髒亂差的隆福寺村,現在變為遊客紛至的民族風情特色旅遊村。村莊建設並未止步,民俗陳列館建設等“十個一”工程加緊開展。“等工程完工,俺們村莊就更美了。”劉春梅滿懷憧憬。

沿著鄉村振興全面推進的方向,全市鄉村如隆福寺村一樣正內外兼修,加快建設讓農民驕傲、讓市民嚮往的美麗鄉村。

——堅定方向,發展之路更寬廣。

靜海區曾家河村,過去多是羊腸小徑,近年來借鄉村振興東風,加快補上短板,實現道路綠化、亮化、硬化,200多人的小村莊揚眉吐氣。現在,隨著天津大力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村“一肩挑”姚洪山看到了“再次跨越的跳板”,他說:“我們往產業上用勁,正鼓勵大夥兒調整各家小菜園種植結構,放眼大市場,再鼓錢袋子。”

助鄉村振興示範村創建,天津博物館行政管理部主任李光,2021年成為濱海新區紅星村駐村第一書記,轉年引文化活水進村,建起美術館。擔心村民對此“水土不服”,村裡先通過辦兒童美術夏令營等活動,讓“小手”拉“大手”領略“美”,“美術館剛開展,村民覺著稀奇。最近辦了書法家新春送福活動,這種市民比較常見的活動,村民也不陌生了。”李光說,今年村裡各項建設蹄疾步穩,要讓基礎設施“硬體”更硬,精神文明“軟件”更優。

——精氣神激揚,前行脚步更有力量。

在記者走訪的許多村莊中,“當家人”不約而同感慨:隨著鄉村建設大力推進,人們的追求也變得不一樣。

在“津門南驛”竇莊子村,昔日“染黑”的滄浪渠重現魚翔淺底,一度“少了生氣”的產業再展勃勃生機……環境變了,原先“土裏刨食”的村民現在忙著上班“充電”,大家表示,只要不懶,遍地生金。

在薊運河畔的木頭窩村,“蚊子圍著坑塘轉,蒼蠅圍著猪圈轉,垃圾圍著運河轉”的窮困村,變為“桃花流水稻香濃”的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村莊美了,村民的貭素也在悄然變化,如今無需提醒,每天清晨都有主動打掃衛生的村民。

在潮白河國家濕地公園旁的朱楊莊村,消失的“千畝蘿蔔地”以設施農業“試水”管道漸漸回歸。看到致富門路,原先千八百元種子錢捨不得掏的村民,正爭相投入數萬元建棚,緊跟市場風向標……

採訪越深入越振奮。改造農村公路,實施供水和污水管網改造,加快推進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資源城鄉均衡配寘……鄉村建設馬不停蹄,由表及裡、形神兼備全面提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加速走來。

一個起點——

開局之年,鄉村產業全鏈條陞級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天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的關鍵之年,新征程新起點,鄉村振興全面推進的鼓點錚錚響亮。

這個時節,寧河區七裡海鎮任鳳莊的200畝“越冬”稻田正待“來客”,今年5月下旬小站稻優質種源“金稻919”插秧後,玖潤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繁育的蟹苗將從這裡“旅居長個兒”,長大將被加工成河蟹面,再從加工車間出發,走出一條“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路子。

不只產業鏈。寧河區與天津市水產研究所、天津師範大學的科研團隊合作,多年攻關,七裏海河蟹苗從野生的“0”到年人工繁育6.4億尾,累計2.4億尾在永定河、潮白河、薊運河等水域放流,在玖潤公司總經理杜乃合眼中,“不堅守就要‘斷檔’,就要丟了這項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掌握適合本土生長的種蟹才有話語權。”如今,寧河區種稻、種蟹、種魚、種豬、種苗五大優勢種業加速形成。

一尾蟹苗背後是天津對科技興農的執著篤信——

運用科技第一生產力,啟動創新第一動力,津牌種業活力迸發。近年來,我市對七裡海河蟹、沙窩蘿蔔、寶坻三辣等特色農產品品種進一步提純復壯,開展農業種源栽培及養殖“卡脖子”技術攻關。科技“夯基築臺”,天津種業“更上一層樓”:黃瓜育種國內領先,奧群牧業入選第一批國家肉羊覈心育種場,花椰菜品種批量出口,“金字招牌”小站稻入選國家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畫……

一粒稻種背後是天津重振“金字招牌”榮光、端牢“一碗飯”的不懈努力——

“一篙禦河桃花汛,十裡村爨玉粒香。”小站稻香飄中外。為助力糧食安全,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市農科院建成京津冀最大規模的智能化水稻育種溫室基地,全市小站稻種植面積達100萬畝規模,包括小站稻在內的優勢主導產業全產業鏈發展正深入推進……

一條產業鏈背後是天津對做優現代都市型農業、做好品牌建設的信心——

薊州,全國綠色食品示範區,不只有名聲響亮的“薊州農品”。以古地名“漁陽”諧音命名的“魚羊集”去年甫一開張就廣受關注,首批亮相平臺的於橋水源地生態蟹、硒鄉有禮富硒麵粉、羅莊子紅香酥梨等自帶流量。現在,搶手的綠色山水物產彙集,不必托人買,消費者輕點手機就能實現快遞到家。看全區,“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已達9個,“津農精品”品牌24個。

武清,田水鋪,一座座溫室大棚裏,“小兔拔拔”水果蘿蔔、“小熊掰掰”水果玉米、“小雀登枝”水果蕃茄正裝箱投放,從田間地頭走向京津消費者的餐桌,成為網紅農產品。素有“京津鮮菜園”之稱的武清區連續三年組隊赴京推介農產品,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廣受歡迎。

小站稻、沙窩蘿蔔、茶澱玫瑰香葡萄、寶坻黃板泥鰍等區域公用品牌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楊家泊對蝦、胡張莊葡萄、蘆花食鹽等被新認定“津農精品”……新起點上,天津正全力以赴,推動現代都市型農業高品質發展。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