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發佈國內首部不可移動革命文物白皮書打響紅色文化品牌不斷增強敘事能力

上海 85℃ 0
摘要:記者李君娜昨天,市文化旅遊局、市文物局發佈國內首部不可移動革命文物白皮書《上海市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報告》,系統全面總結本市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

  記者李君娜

  昨天,市文化旅遊局、市文物局發佈國內首部不可移動革命文物白皮書《上海市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報告(2018—2022年)》,系統全面總結本市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報告彙編了本市15處在保護利用方面具有示範性、引領性的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案例。

  從保護等級來看,入選案例既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中共一大會址、張聞天故居等,也有市級、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如1920年毛澤東寓所舊址、商務印書館虹口分店舊址等。

  從文物類別來看,既有舊址,如四行倉庫抗戰舊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1928—1931年)、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也有墓地陵園如宋慶齡墓,紀念地如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義勇軍進行曲》紀念地等。

  從覆蓋範圍來看,既有重要事件和活動有關的會址舊址,也有重要人物有關的故居舊居,還有各類軍政、文教機構舊址,種類齊全,分佈於全市8個區,其他各區的代表案例在正文也有所體現,能够較為全面地反映全市各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總體水准。

  此外,“魯迅小道”革命文物群作為紅色文化主題線路的典型代表,也入選其中。

  上海是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也是偉大建黨精神的孕育地,革命文物資源數量眾多、內涵豐富,在中國革命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經整體改造提升的中共一大紀念館大大增强了對建黨歷史的敘述能力,將中共一大的歷史時間軸落位在地理坐標系中,會址新館隔街相望、形制呼應,一條紅色步道串聯起周邊革命舊址,共同形成一個“街區式”博物館,成為講好“一大”故事、“初心”故事的紅色地標,成為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的紅色地標。

  報告指出,本市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主要呈現以下4個特點:一是保護級別全,二是分佈區域廣,三是時間跨度長,四是建築類型多。250處革命文物涉及全部四個保護等級,在全市各區均有分佈,時間跨度長達150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占82%,建築類型涵蓋里弄住宅、傳統民居、聯排住宅、花園別墅、公寓大樓、公共建築等,呈現出革命活動的廣泛性、深入性,彰顯了上海作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早期中共中央所在地的主要特點。

  250處革命文物遵循全面保護原則,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5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文物保護點82處。全市不可移動文物總量3462處,保護級別自高至低呈金字塔型分佈。全市革命文物保護級別分佈特徵略有不同,相對而言,革命文物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占比更高,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文物保護點占比略低。一方面可見上海長期以來高度重視革命文物的發掘與保護,革命文物價值得到充分彰顯,革命文物保護級別普遍提升;另一方面,革命文物在全市文物中的比例為7.2%,仍有一定發掘空間。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