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個為什麼”科考報告大賽引領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

上海 31℃ 0
摘要:面對這些問題,近日落幕的首届“十萬個為什麼”——上海市青少年科考報告大賽給人們帶來更多思考。在科考報告大賽後,“十萬個為什麼”將繼續探索引領一代代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

  記者施晨露

  青少年科學素養培育要從哪裡入手?當代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處於什麼樣的水准?未來科學發展需要怎樣的人才?面對這些問題,近日落幕的首届“十萬個為什麼”——上海市青少年科考報告大賽給人們帶來更多思考。《上海大型真菌物種多樣性和分析——大型真菌手册蘑菇地圖&蘑菇種類介紹》《上海最早木構建築中的非遺技藝——榫卯》等一篇篇出自初中生之手的優秀科考報告令人驚喜。

  以“十萬分好奇,十萬個為什麼”為口號的大賽去年8月25日啟動,歷時120多天,旨在讓青少年通過撰寫科學考察報告,學習蒐索、記錄、整理並分析各種資訊和資料的科學方法,提升觀察和思考的能力,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塑造發現、思考並深入探究的科學精神。為鼓勵學生從自身興趣出發,從身邊問題入手,此次大賽並未限定考察主題,而是以“理科、文科、文理交叉”進行劃分,給予參賽學生充分的自主選擇權。同時,為新增比賽的科學性與專業性,來自復旦、交大、同濟、華東師大等上海各高校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了大賽評審委員會。大賽還準備了線上課堂,為師生們免費答疑解惑,並為湖南、安徽、甘肅、陝西、山東等地30多所學校的科技老師開設以“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為主題的線上分享活動。

  來自上海各區的近萬名初中生參與此次大賽,800餘份作品經稽核後進入初評,121份作品從初評中脫穎而出,進入決賽答辯階段。決賽答辯中,24比特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面對參賽選手並未“手下留情”,專業且尖銳的問題頻頻問得選手“卡殼”,每個問題指出學生們的報告在邏輯、數據或結論上的不足,為參賽選手撥開迷霧,讓他們能更上一層樓。經過專業、嚴格的評選,40份科考報告分獲特、一、二、三等獎,來自20所學校的老師獲優秀指導獎,10所學校獲優秀組織獎。

  將科考報告作為主體形式的科普類賽事不多見。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唐思賢說,不少學生對外在事物的觀察和發現問題的能力比較薄弱,這次大賽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問題和解决問題,是一次好的嘗試。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景觀學系副教授董楠楠說,大賽引導學生培養提問、觀察、分析這三大能力,假以時日,會對未來科創人才的培養起到積極作用。

  此次大賽由中共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指導,少年兒童出版社、易班博雅網聯合主辦,《十萬個為什麼》雜誌社承辦,九坤暖陽慈善信託基金支持。作為誕生於1961年的新中國第一個少兒科普品牌,《十萬個為什麼》歷經60餘載,被譽為“共和國明天的一塊科學基石”,去年以唯一一個青少年科普品牌的身份獲“上海市十大文化品牌”稱號。在科考報告大賽後,“十萬個為什麼”將繼續探索引領一代代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

标签: 科學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