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省檢出有超强免疫逃逸的XBB毒株,它會引發中國的二次感染潮嗎?

養生健康 52℃ 0
摘要:當中國在承受奧密克戎引發的第一波疫情海嘯時,美國出現了一種大殺四方的新毒株。12月30日,美國CDC提示了一種正在席捲全美的新毒株XBB.1.5,在過去的一周內,該毒株已占全美新感染病例的40.5%,就在一周前的監測數據中,該變種的比例還只有18%。根據outbreak.info的數據,截至目前,XBB已在至少74個國家被檢測到。在仍在新冠陰影下的中國,這條消息造成的影響更為迅猛。1月3日,杭州也宣佈,在入境人員中檢測出XBB毒株。

當中國在承受奧密克戎引發的第一波疫情海嘯時,美國出現了一種大殺四方的新毒株。

12月30日,美國CDC提示了一種正在席捲全美的新毒株XBB.1.5,在過去的一周內,該毒株已占全美新感染病例的40.5%,就在一周前的監測數據中,該變種的比例還只有18%。

在這個XBB家族新成員身上,更强的免疫逃逸特性和更强的傳播能力好像正在結合起來。

在歐美沉浸在新冠大流行過去了的自滿情緒中之際,幾乎是一夜之間,這個被《福布斯》雜誌評為擁有很多公司夢寐以求的“增長優勢”的新毒株再次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新冠仍然是個威脅。

根據outbreak.info的數據,截至目前,XBB已在至少74個國家被檢測到。

在與美國緊鄰的加拿大,這支新毒株被稱作“北海水妖”,加拿大當局承諾將密切監控它在國內的情况。甚至,在XBB的發源地印度,人們也怕了,曾擔任總統醫生的印度知名專家在印度的本地媒體上建議人們:“保持謹慎”,同時建議避免不必要的外出。

在仍在新冠陰影下的中國,這條消息造成的影響更為迅猛。一夜之間,因為風傳XBB.1.5“主攻心腦血管和拉肚子”,囤藥風潮再起,蒙脫石散在各地缺貨。

即便不考慮腹瀉、心腦血管疾病,新毒株會不會馬上引發二次感染,二次感染是繼續高燒、刀片嗓,還是缺氧、ICU?人們把幾天前感染中那些尚未淡忘的不快回憶進一步添油加醋。

1月2日,一份官方發佈顯示:上海已測到了XBB毒株,且在上海此次監測到的25例XBB感染中,已有3例是那株登上了美國現時毒株的傳播冠軍寶座的XBB.1.5,這是對新毒株對中國的一次叩門——不過都是在閉環中監測到的,尚未在本土形成傳播。

1月3日,杭州也宣佈,在入境人員中檢測出XBB毒株。

而此前在12月2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長許文波介紹,已經3省11個病例中檢出XBB亞分支。

XBB會馬上在中國引發下一波大流行嗎?會引發更多的重症和死亡嗎?新的XBB.1.5的超强逃逸能力,會在全球掀起新的奧密克戎感染風暴嗎?

超强免疫逃逸能力,意味著什麼?

XBB家族的出現最早要追溯到2022年8月,在同是人口大國的印度首次被發現。

10月,在包括新加坡、印度、泰國等亞洲國家引起了感染激增。在新加坡,11月的測序結果顯示,當地新冠肺炎病例中,77%為XBB,一度佔據主流。

但是XBB在上述國家並沒有掀起太大的風浪,事實上,據新加坡政府消息,9月26日到10月10日XBB病例激增的兩周裏,與奧密克戎BA.5變種病例相比,XBB病例的住院風險甚至降低了30%。

在日本,XBB還沒有打過BA.5成為主流毒株,截至11月15日,BA.5株占74%、BQ.1株占13%、XBB株占5%。

XBB在歐洲暫時也沒有引起太多關注。在英國,根據NHS公佈的數據,12月17日那一周,其新增新冠感染者中只有4%的人感染的是XBB家族。

一直在追跡XBB相關研究的美國科學家、作家、斯克裡普斯研究轉化研究所創始人兼主任埃裏克·托波爾(Eric Topol)認為,情况在紐約州發生了變化,伴隨XBB.1.5的主流化,那裡的住院人數同時開始急劇上升。

正在美國大殺四方XBB.1.5比起同族的XBB毒株,它有一個額外的關鍵突變F486P,能更好地與人體細胞受體結合,有研究者告訴《知識分子》:“這解釋了它更高水准的傳播能力”。

整體而言,XBB家族的毒株以超强“免疫逃逸”能力著稱,甚至有媒體稱之為迄今為止免疫逃逸能力最强的毒株。

在2022年年末,“免疫逃逸”和高傳播能力的特性使得XBB迅速穿透人群。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公告,在過去的一周內,該新毒株已占全國新感染病例的40.5%,且在美國東北部的一些州,該毒株為新增感染者貢獻了75.3%。

12月14日,《細胞》雜誌緊急發佈了何大一實驗室的一項研究,研究顯示,與BA.2、BA.4/5等過去的奧密克戎亞型相比,XBB亞型顯示出了極强嚴重的逃逸能力。對於疫苗加感染產生的抗體而言,XBB誘發的血清中和滴度只有BA.2的1/30和BA.4的1/23。不過,即便如此,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學者、免疫學博士王宇歌向《知識分子》介紹,現時誘導的滴度仍是可能提供保護的。

但滴度降低,也許意味著,當抗體隨著感染後的時長日漸衰减,二次感染之間的時間間隔也許便會縮短了。

深圳三院院長盧洪洲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說,“儘管感染新冠後短時間內比如三到四個月內不會感染,但不可否認的是,新毒株流行或縮短二次感染’安全視窗’。囙此,在歐美國家,一些免疫力較差的人可能一年內感染多次。”

11月,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流行病學模型預測專家Barak Raveh就曾在推特上發佈了一份以色列再感染的數據:“過去幾周,以色列的Covid再感染率從20%新增到35%,與新BQ.1.1和XBB.1變種的流行率上升相吻合。在過去的一年裏,再感染率隨著每個新推出的奧密克戎變體而新增。”

但多位受訪的病毒學家告訴《知識分子》,免疫逃逸並不是什麼洪水猛獸,只是現在流行的奧密克戎亞毒株的一個共性,是病毒在現有人群免疫基礎上做出的適應性選擇,相較於原始株,它們更能逃逸疫苗的保護性和自然感染的免疫性。

XBB仍屬於奧密克戎的亞分支,是BA.2下麵的變異株的重組變異毒株,只是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

俄亥俄州立大學病毒學教授劉善慮說,現時沒有迹象表明XBB會比早期變種導致更嚴重的疾病,作為兩個奧密克戎變異株的重組,儘管新增了免疫逃避,但致病力還落在奧密克戎區間。從病毒、病理學來講,奧密克戎從最開始的BA1、BA2,BA4、BA5到最近的BQ1.1、XBB致病力沒有太大區別,這是全球公認的結論。“現在還沒有發現新的奧密克戎變種,致病性比以前更厲害。

當然,不同毒株會略有不同,但還在奧密克戎致病性的範圍內,不會形成多麼駭人聽聞的結果,劉善慮說。

XBB會造成醫療擠兌和大量死亡嗎?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病毒學家金冬雁向《知識分子》表示:“概率很小”。

根據金冬雁介紹,在已經完整經歷過了一場以XBB為主的疫情的新加坡,並沒有發生醫療擠兌,死亡率也沒有新增,甚至感染峰值,與今年年初和七八月的疫情比起來,也並不突出。

新加坡是極少數XBB成為了主流毒株的國家,10月,在印度發現的XBB毒株初入新加坡時,曾在新加坡引發了一次感染人數的小高峰,不過幸而,感染人數的新增並沒有演變為醫療擠兌,也沒有造成大規模的死亡。

在這波疫情之初,新加坡的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原本已做好了準備,隨時預備重新實施室內口罩令和針對性的疫苗接種差异化措施,而在公立醫院,已為新冠患者預留出了800張床位。然而,真實的疫情造成的入院治療卻遠低於預期,高峰時只有大約80%的床位被使用,非高峰時有多達300張床位空置,其他應急計畫也幾乎未及使用。

到10月底,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在新康國際衛生科學院創辦20周年暨畢業典禮致辭時提到:奧密克戎亞型變異毒株XBB引發的冠病疫情已明顯消退。並表示:這是第一次在沒有安全管理措施限制、室內口罩要求和疫苗接種差异化措施的情况下,新加坡安然度過了一波疫情的衝擊。

在自己的網站“基本事實”上,埃裏克·托波爾(Eric Topol)對此評估道:這是幸運的,需要指出的是:新加坡是世界上疫苗接種率和加强針接種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在“基本事實”的文章中,托波爾提到:紐約現時的新冠住院率是自1月下旬(奧密克戎大暴發)以來的最高水准。我們不確定這其中有多少是由XBB.1.5驅動的,但它至少是有貢獻的——“看到這種變異與紐約的數據一起出現如此驚人的上升實在是太巧合了”。

而對於XBB.1.5的致病力,在NBC的新聞中,CDC冠狀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部門主任巴巴拉·馬洪(Barbara Mahon)則介紹道:現時,全美各地的整體Covid住院率都在上升,但在XBB.1.5占比更高的東北部等地區的住院率並沒有出現不成比例的增長。

對於美國的這波恰在XBB來襲時發生的顯著的感染小高峰,金冬雁解釋道:“我們需要考慮到抗體的自然衰减,美國的上一波大規模疫情已經過去快一年了。”且與面對所有奧密克戎疫情時我們所需要關注的一樣,重要的不是傳染數位,而是住院率、重症和死亡的數據,而目前看來,至少,新毒株在新加坡並沒有引起情况的惡化。

在亞特蘭大的病毒疫苗研究者楊慶來認為,一方面,病例數激增自然會等比例新增住院人數,在秋冬疊加呼吸道疾病,症狀嚴重、需要就醫的人會更多;另一方面,這些地區距離上一次感染或者上一次疫苗接種已經過了較長時間,二價疫苗的補接種率也不高,也可能是這一輪美國格外引發關注的原因之一。

馬洪同樣曾對NBC提到:沒有迹象表明XBB.1.5比任何其他奧密克戎毒株更容易引發重症。

對於這支毒株的致病力,有研究者向《知識分子》解釋,現時,他現時的實驗結果只能涉及到病毒的逃逸能力、傳播能力,而致病力的情况尚無法涉及。

當然,在所有關於XBB的描述中,托波爾並沒有提到在中國引發了囤藥的腹瀉症狀,事實上,這類毫無根據的症狀在中國的瘋傳以及相關藥物的缺貨曾讓數位接受我們訪談的專家表示無法理解。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李侗曾告訴《知識分子》,“現時來自國外的經驗並沒有發現XBB引起了更多的腹瀉,雖然一些新冠感染者確實會有嘔吐、腹瀉類症狀,但通常可以1-3天自行緩解,完全沒有必要囤積相關藥物,而且,蒙脫石散本身也不是治療腹瀉的首選用藥”。

對於新毒株攻擊心腦血管的說法,李侗曾也表示:“現時未看到這方面的資料,沒有證據顯示這個病毒侵犯的器官與其他病毒株區別”。

XBB會給中國帶來什麼?

現時,中國多地已檢測到XBB毒株,不過還是在極少數入境隔離人員中檢出的,尚未在社會面上造成本土傳播。

來到了大門口的XBB毒株對中國的影響將會如何,一旦破防,他們會否迅速成為主流毒株,成為這場正在進行中的疫情的助推器,並形成大批的二次感染?面對頻繁出現的新毒株,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和應對?

“你要先問一句,它在美國真的已經造成了大流行了嗎?”金冬雁對《知識分子》說。

金冬雁提到了美國的感染數位曲線:“從數據上來看,現時美國的感染數位雖然略有上升,但現時的感染人數只是年初奧密克戎大海嘯時的零頭”。總體而言全美並沒有發生疫情的大暴發,也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奧密克戎進入地方性流行的基本態勢。就算是主張要對XBB.1.5拉響警報並另眼看待的美國學者中的大多數,都認為它完全不可能在美國再次造成類似年初的奧密可戎大海嘯。

楊慶來則利用數據為此做出了補充:“現時,雖然XBB.1.5占感染總數的40%,但全美總感染人數日增平均不到10萬,而在去年1月的奧密克戎第一波大海嘯期間,日增感染數位幾乎有80萬-100萬,這中間,有著數量級上的差別”。

然而,即便如此,公眾仍然擔心,具備了超强逃逸能力的XBB.1.5會在中國成為主流毒株嗎?它會在這裡興風作浪,迅速造成重複感染,導致新一波的大流行嗎?

楊慶來說:“XBB的特點是免疫逃逸非常成功,所以在疫苗接種更充分,多數人感染產生過抗體的地方,這個病毒株與其它流行病毒株相比便有如開了個後門,然而,在群體感染率並不高,多數人只打過兩三針滅活疫苗的中國,這項開後門的科技會不會成為它相對於其它病毒株的優勢,這還是個未知的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恐慌並沒有太大的必要,楊慶來提到:“在中國的免疫屏障面前,XBB.1.5與所有的奧密克戎毒株都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那麼,我國感染過BA.5.2和BF.7毒株的人在XBB變異株流行時,是否會更容易重複感染?

楊慶來認為,在中國快速挺過初次感染高峰的起碼三個月之內,由於感染誘發的免疫反應特別是細胞免疫反應的存在,XBB的二次感染不必過分擔憂。

然而,即便如此,對新病毒的監測和對脆弱人群的保護仍然是重要的。

德國埃森大學醫學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陸蒙吉告訴《知識分子》,無論新的XBB.1.5毒株是否能够成為中國的主流毒株,對新毒株的監控工作在中國來講都是重要的,“目前看來,德國的BA.1、BA.2、BA.5幾乎都曾帶來過一次或大或小的感染高峰,奧密克戎的每一個亞型幾乎都像一支全新的病毒一樣,擁有形成一波感染高峰的能力。

“雖然我們現時的經驗看來,二次感染對感染者的影響會小很多,但對於一些老人、基礎病人群或是免疫缺陷人群等脆弱人群,情况可能就會不一樣。而考慮到中國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數,對新毒株的關注和投入還是值得的。”

參考文獻:

1.https://ljgk.envsc.cn/1.https://erictopol.substack.com/p/a-new-variant-alert

2.https://www.moh.gov.sg/covid-19/statistics/

3.https://www.gov.sg/article/factually141022-a

4.https://aajtakgudanal.in/96631523-cms/

5.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78787

6.https://www.cnbc.com/2022/12/30/covid-news-omicron-xbbpoint1point5-is-highly-immune-evasive-and-binds-better-to-cells.html             

7.Alarming antibody evasion properties of rising SARS-CoV-2 BQ and XBB subvariants,Cell,December 14,2022

製版編輯|小圭月

撰文|李珊珊 馮灝

責編|徐卓君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