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顧泳通訊員張馨文
治療新冠病毒感染,及時指導使用抗病毒藥物(小分子藥物),全力做到“早干預”。近日,上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培訓用藥、嚴格評估成為不少醫生的“新課程”。他們對新冠病毒重點人群感染者評估,並在市區專家組指導下,對符合指征的感染者使用抗病毒藥物,干預病情,减少重症發生。記者從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獲悉,抗病毒藥物已啟動應用,並在臨床嚴格規範指征,藥物初步發揮療效。
老年重症患者已開始使用
昨天,嘉定區迎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門診來了不少詢問“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的市民。市民王女士家中老人感染新冠病毒一周多,現時高燒已退,但仍有咳嗽、乏力、渾身酸痛等症狀,經醫生評估之後,確定老人不適合使用這款新冠口服藥。
迎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吳琦解釋:“這款藥適合重點患者,包括患有慢性病、沒有打過疫苗、有轉重症傾向的人,我們建議發病後儘早用藥。”醫生同時表示,應用口服藥要對患者的肝腎功能、氧飽和度等進行嚴格評估,一般發病五天內用藥效果較好,不過,如發現患者症狀明顯加重或有轉重症傾向的,即使超過五天也建議用藥。
迎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年病房主任朱勇介紹,現時老年病房已有18名老年重症患者使用了“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用藥前,多位專家對老人身體情况進行評估。患有糖尿病、心悸等基礎疾病的周玉蘭已年過七旬,去年12月28日出現發熱、咳嗽、嘔吐等症狀,抗原檢測為陽性。第二天,周玉蘭開始服用“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經過5天治療,老人身體明顯好轉,氧飽和度也有所提升。
高危優先,嚴格規範指征
普陀區萬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老年病房已有2名患者服用過“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副主任桂俊康告訴記者,這2名患者年齡均超過65歲,發病後用藥較早,現時應用效果較好。
萬裏社區已可開具“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阿茲夫定,但有嚴格指征限制。桂俊康說,此輪感染高峰前,社區排摸調查出987名高危人群,他們處於“紅色標籤”管理,這些人發病可以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經評估後使用藥物。
專家解釋,應用抗病毒藥物的指征很明確:感染後3—5天內、進展為重症的高危人群,同時肝腎免疫功能都正常。
從萬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現有數據來看,發熱門診日均問診量從最開始個位數攀升至上百人,高峰時超過300人,現時回落至40餘人。“有了藥物猶如手中有了武器,治療感染者,醫生的心裡更有底了。”桂俊康說。
加强對社區業務科技支撐
在楊浦區,去年12月29日第二輪區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擴容增能”後,所有區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配備了抗病毒藥物。楊浦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開設培訓專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及時掌握用藥指南。
現時,楊浦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經全部投入使用抗病毒藥物,對經評估符合用藥指征的、有多種基礎性疾病、有重症傾向的老年人,在發病早期就開始使用。迄今區內已有294人次早干預用藥,療效積極。負責人表示,“使用過程中,區內優先用於養老院、護理院內的脆弱老人,以此實現早干預、防重症。”
記者獲悉,現時全市25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已儲備了抗病毒藥物。社區作為網底,將加强重症早期發現、治療與分流。全市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設定“吸氧區”,提供氧療服務,對於有需求的感染者,開具“氧氣票”,實施居家氧療。此外,對重點人群感染者進行評估,在市區專家組指導下,對符合指征的感染者,及時使用抗病毒藥物。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表示,二、三級醫院同時通過醫聯體支援、駐點巡診、專家派駐、遠程指導等多種形式,加强對社區業務、科技等支撐,提高對重點人群的識別、診斷和處置能力。社區依託120家庭醫生轉運綠色通道、區域醫聯體轉診等通路,協助症狀加重的感染者及時轉運至上級醫院,儘快安排救治,全力做到“早干預、防重症”。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