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居民在廣中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哨點吸氧。經過擴容和改造,這裡的發熱就診區域從原來50平方米擴大到200平方米,發熱診室也做了相應的分區,分為等候區、診療區、治療區和搶救區,增能提效。記者蔣迪雯攝
記者顧泳
昨天,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病臨床救治專家組協同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在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基礎上,重新編寫《2022版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治規範與分級診療流程》(基層醫療機構應急使用簡版)(下稱“診治規範”),為醫療機構在具體病例分級管理和診療中提供參攷指導。
診治規範提出,新冠病毒感染臨床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成人符合以下任意一項可判斷為重型患者:①出現氣促,RR≥30次/分;②在靜息狀態下,吸空氣時指氧飽和度≤93%;③動脈血氧分壓(PaO2)/吸氧濃度(FiO2)≤300mmHg;④肺部影像學檢查顯示24—48小時內病灶明顯進展>50%。兒童符合以下任意一項可判斷為重型患者:①超高熱或持續高熱超過3天;②出現氣促;③靜息狀態下,吸空氣時指氧飽和度≤93%;④有輔助呼吸現象;⑤出現嗜睡、驚厥;⑥拒食或餵養困難,有脫水征。符合以下任意一項可判斷為危重型患者:①出現呼吸衰竭,且需要機械通氣;②出現休克;③合併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監護治療。
診治規範圈定“易進展至重症的高危人群”,包括:①年齡≥60歲;②心腦血管疾病(含高血壓)、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臟、腎臟疾病、腫瘤、惡性血液病、血液透析等基礎疾病者;③免疫功能缺陷;④肥胖(BMI≥30);⑤圍產期女性;⑥重度吸烟者;⑦兒童合併有某些基礎疾病(先天性心臟病、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慢性肺病、呼吸道畸形、神經系統發育落後、神經肌肉疾病、异常血紅蛋白病、重度營養不良等)、免疫缺陷或低下患兒、肥胖症兒童、早產新生兒;⑧未全程以及未加强接種新冠疫苗者。
新冠感染分級診療路徑為:輕型或者普通型的病例,採取居家治療或就近就地治療管道,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力量提供規範化的治療。有嚴重基礎疾病的感染者以及部分重型和危重型病例,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診至區級醫院。市級醫院負責所在轄區重型和危重型病例的救治,並對區級醫院加强技術指導。孕產婦、新生兒由各區指定醫院收治。血液透析、腫瘤放化療患者由原就診醫院優先救治。
診治規範還明確臨床基本治療要點。一般治療,包括應用解熱鎮痛藥等藥物進行對症治療,保證充分的熱量攝入、營養均衡,攝入優質蛋白質食物;注意水、電解質平衡,維持內環境穩定;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和氧飽和度等。
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藥物抗病毒治療,這是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的治療措施之一。在社區與基層醫療機構建議重點應用於有重症高危因素的感染者。抗病毒藥物最佳治療時機是病程早期,最好是發病的5天內。現時已經上市可供選擇的藥物包括:奈瑪特韋/利托那韋片、阿茲夫定以及其他可及的小分子藥物:正在上市或者即將還會有更多的小分子藥物上市,如莫努匹拉韋等。
糖皮質激素應用。對於有進展為重型和危重型高危因素的患者,評估無糖皮質激素應用禁忌症後,可在疾病加快進展的早期應用低劑量糖皮質激素。對於在基層醫院留院觀察到疾病進展較快的高危患者、需要氧療的普通型患者、或需無創或有創呼吸支持治療的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均應立即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氧療和呼吸支持。需要將達到氧飽和度93%以上作為治療最低目標,採取鼻導管、面罩或者高流量等無創呼吸機支持氧療。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