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天津港保稅區臨港區域的我國首個海洋油氣裝備製造“智慧工廠”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製造基地2022年6月正式投產。
在全市人民鏗鏘的步履中,2022年即將落下帷幕。
時至歲末,儘管冬意正濃,但久違的“烟火氣”正伴隨著清晰而強勁的經濟“脈動”,傳遞著笑迎東風的春消息。
回望過去的365個日夜,天津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三個著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訓示批示精神,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戰勝挑戰中前進,在櫛風沐雨中洗禮,在經受考驗中壯大——京津冀協同發展步穩蹄疾,動能轉換順暢有序,創新創業活力迸發,民生改善澤被鄉親,全市經濟穩的基礎不斷夯實,進的動能不斷積聚,保的底線不斷鞏固,高品質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做好京津冀協同發展文章 融入大戰略 持續增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推動的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畧為天津提供了歷史性機遇。立足自身優勢,錨定國家戰畧,天津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在對接、服務上陞級加力,融入大戰略,持續增動力,以天津之為全力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
近日,北京燃氣天津南港LNG應急儲備項目配套碼頭工程通過交工驗收,這個迄今為止北京落戶天津投資額最大的民生“超級工程”向著順利投產又邁出扎實一步。項目建成後,可實現11億立方米瓦斯應急儲氣能力,年均瓦斯輸送量將達到45億立方米,進一步增強京津冀地區能源應急保障能力。
協同發展,需做好錯位承接。天津積極推動一批符合“一基地三區”定位的非首都功能企業和項目落地。1至11月,北京投資來源組織在津新設機构1307家,新落地重大專案306個、總投資1653.7億元。通用技術集團機床總部、力神濱海新能源產業基地、中石化LNG三期、中海油天津創新研究中心、中國人民銀行軟體發展中心天津運營機构等一批優質企業、重大專案和創新資源順利落戶。
協同發展,天津港優勢凸顯。渤海灣巨輪穿梭,天津建設世界一流智慧、綠色港口步伐更快,在泊船時效率再破世界紀錄,集裝箱航線總數達到138條。1至11月,天津港集裝箱輸送量完成1997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9%;海鐵聯運量完成111.5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0.9%。中歐班列運量突破9萬標準箱,同比增幅近60%。
協同發展,三地生態持續向好。今年以來,京津冀三地PM2.5平均濃度繼續同比下降,與2013年同比降幅均達到60%以上;重污染天數均大幅消减、優良天數大幅增加,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高。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穩步推進,林木綠化覆蓋率和藍綠空間占比分別保持25%、65%以上。
協同發展,“軌道上的京津冀“捷報頻傳。京濱鐵路北段(寶坻至北辰段)、京唐鐵路建成運營;津興鐵路全線鋪軌。京津城際、京滬高鐵、京濱鐵路、津興鐵路4條鐵路連通北京格局加快形成,京津雄核心區半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協同發展,公共服務共建共用水准顯著提升。京津冀异地就醫醫保門診聯網直接結算覆蓋我市醫院數量增至1137家,228家定點醫療機構開展异地就醫門診慢特病直接結算。依託人社部電子社保卡平臺,推進京津冀社保卡“跨省通辦”,京冀地區在津參保羣衆足不出戶領卡到手。
做優製造業文章 抓牢產業鏈 集聚謀發展
在天津市津寶樂器有限公司的產品展示廳,各種打擊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樂器支架琳琅滿目。“我們的產品品類達到400多個,出口到6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是企業總業務量的60%。”津寶樂器總經理劉運斌告訴記者,“雖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但今年前11個月,我們的銷售額依然突破了4億元,同比增長5%,實現利潤達到7100萬元,同比增長61%。今年我們光榮地摘取製造業企業皇冠上的‘明珠’,入選製造業‘單項冠軍’培育名單。”
2022年,我市有包括津寶樂器在內的12家製造業企業(產品)入選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培育名單,從而使全市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總計達2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累計達到192家,位列全國重點都市第9比特。
津寶樂器的持續精進離不開自主研發的710台套專用數控裝備和智能化特色產線,正是不斷深入推進數位化轉型,才打造出國內國際市場占比第一的爵士鼓品牌。
這樣的數位化轉型的推進,體現在全市層面——2022年我市實施智慧製造專項資金專案達到203個,新打造出了100家智慧工廠和數位化車間,有9000家工業企業實現上雲上平臺。11個項目入選工信部2022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範專案名單,位居全國第三。軟件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全年營業收入預計達到2800億元,預計增長10%以上。全市累計建成5G基站超5.45萬個,全市家庭千兆光纖網絡覆蓋率等3項名額全國第1,固定寬頻用戶下載速率位居全國第2。
2022年,我市將產業鏈作為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覈心抓手,建立工業運行專班機制,梳理市、區兩級“白名單”企業清單,開展各類撮合對接活動1360場,著力打通產業鏈中斷點、堵點。一汽豐田新能源車工廠、聯想(天津)智慧創新服務產業園、中環領先電晶體單晶矽片等大項目相繼竣工;中石化南港120萬噸乙烯、環晟7GW疊瓦太陽能電池組件等大項目提速建設;中芯國際12英寸集成電路、中海油油氣勘探與開發、力神新能源電池生產基地等大項目落地開工。 “天津號”純太陽能車等“揭榜掛帥”創新成果問世,康希諾可吸入式新冠疫苗、全球首套商用海底資料中心、增程式重載無人駕駛AGV等一批創新成果填補空白。前10個月,全市在鏈企業產值、增加值分別占規上工業企業的64.4%和78.4%,同比增長9.9%和1.8%,比全市規上工業平均水準分別高6.4和1.5個百分點。
做强科技創新文章 創新策源地 招才又引智
最近,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傳來好消息,由該所建設的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澱粉工程測試平臺進展順利,預計2023年上半年實現現有技術條件下人工澱粉規模製造,為推進人工澱粉產業化奠定基礎。
天津不斷加大科技基礎設施投入,新籌建市級重點實驗室63家,6家海河實驗室聚集國家級人才團隊176個,開展重大課題130餘項,80%以上項目面向產業,牽頭組建由117家組織參與的創新聯合體。天津超算中心、國家合成生物技創中心等18家平臺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良好的平臺吸引了海內外高端人才紛至遝來。截至目前,我市重大創新平臺已聚集各類科技人才3萬餘人,其中包含兩院院士、國家傑青等領軍人才在內的高層次人才數量達到5000人,引才聚才“强磁場”效應逐步顯現。
由“智”變“金”,離不開創新土壤的孕育,像“揭榜掛帥”這樣的科研改革和政策近年來密集出臺。“圍繞解决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細繩子’問題,我市全面推動科技人員成果轉化現金獎勵和股權激勵、個人所得稅遞延納稅等激勵政策落實,科技人才獲得感持續提升。”市科技局黨委書記毛勁松表示。
豐沃的土壤和適宜的陽光雨露,讓各類創新要素充分湧流。科技成果加速轉移轉化,80%以上的科研事業單位和高校取得成果轉化收入,總額超過26億元。2022年,我市技術市場交易額預計突破1500億元,占GDP比重居全國第2,有力支撐了經濟高品質發展。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21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天津全社會研發投入强度增長至3.66%,綜合科技創新水准指數提升至83.5%,均居全國第3,位列全國綜合科技創新水准第一梯隊。其中,科技創新環境指數居全國首位;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總量雙雙破萬家,高企占企業法人數量比重居全國第2。
從0到1,從1到N,重大創新成果在渤海灣畔持續湧現。天津正在努力“打造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
做實民生保障文章 百姓增福祉 共亯獲得感
今年以來,天津用心用情用力全面完成20項民心工程,眾多“民生大禮包”,讓百姓獲得感滿滿。
就業質量穩步提高。天津相繼開展“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攻堅行動”“就業援助暖心活動”等一系列活動,保障了重點群體就業穩定。與此同時,大力開展“想就業、找人社”主題文宣服務活動,及時公佈就業政策服務清單和諮詢服務電話,開發上線了求職登記小程式,全年新增就業36萬人。
紓困穩崗釋放紅利。今年以來,天津出臺“穩就業14條”,打出“降緩返補”組合拳,以超常規力度精准施策,在調整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標準時,盡全力頂格執行,將大型企業返還比例由30%調整到50%,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由60%調整到90%,全年共向13.65萬戶組織撥付資金14.76億元,有力支持了企業穩定崗位。
出行越來越便利。全市共新增、優化公交線路40條,填補了部分新開發建設地區公交線路的空白,全市在建捷運線路共7條212.7公里,預計到“十四五”末軌道交通通車里程將超過500公里。
生活越來越方便。今年以來,天津新建和改造提升的9個標準化菜市場全部建成開業,可滿足22.5萬社區居民買菜需求。現時,全市已累計建成標準化菜市場329個,15分鐘便民生活圈更加完善。建成100個養老服務綜合體,新增中小學學位4.1萬個,“一老一小”問題有效緩解。
……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我們有理由相信,百折不撓的堅韌、頑強拼搏的鬥志、舍我其誰的勇毅、豪氣沖天的幹勁,會讓天津這座城市迎來春暖花開,在高品質發展的道路上續寫新的華章。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