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侍佳妮李成東
通訊員李光
上海市院前急救體系由市急救中心和9家郊區急救中心組成(“1+9”),現有急救車輛1251輛,從業人員4046人。隨著近日市民對“120”救護車的需求驟增,急救人員已超負荷工作。市衛健委緊急擴容急救隊伍,提高急救服務能級。與此同時,松江區衛健委和急救中心也向社會發出招募令,短短幾天,80餘名醫務人員、駕駛員、調度員和志願者人員就已經完成報到並開展緊急培訓。
接下來,醫療急救系統面臨的挑戰可能更加嚴峻。多位奮戰在一線的急救人員向記者表示,現時工作量太大,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撥打了120的市民中,有相當一部分實際上病情並沒有嚴重到需要叫救護車的程度,急救中心懇請市民,將有限的救護車資源讓給急危重症患者。
“每一個人工作量都拉滿”
“我們每一個人工作量都拉滿,已經在挑戰極限了。”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西區急救分中心主任王丹介紹,現時急救人員工作壓力巨大。日班急救人員基本上“做六休一”,即每週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個小時。上夜班的急救人員,則是一個日班加一個夜班再休息一天。
為應對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市衛健委緊急擴容急救隊伍,提高急救服務能級,組織黃浦、徐匯、靜安、長寧、虹口、普陀、楊浦等7個中心城區派出醫生191人支援市急救中心;組織中山、華山、瑞金、仁濟、市六、市一、市十、腫瘤、一婦嬰等醫院等15家三級醫院45名麻醉醫師支援市急救中心;各郊區衛健委組織區屬醫院56名醫師支援郊區急救中心。
同時,市醫療急救中心對所有一線急救人員做了充分動員,各種防疫物資也都提前做了充足準備。為了補充輔助人員,市急救中心還招募了一些志願者,包括急救員和救護車駕駛員,參與就醫轉運、非急救轉運、病患抬抱等工作。
“即使是這樣,120的工作量也實在是太大了,應接不暇。”王丹說,大家只能克服思想壓力、體力壓力,投入高負荷工作中。她負責的西區急救分中心覆蓋普陀區、長寧區、嘉定區以及徐匯區的一部分,12月18日,黨辦發了動員信,王丹挨個打電話給正在休息的同事,33比特在家休假和隔離的急救人員接到電話後立即重返崗位。
“我們責無旁貸”
“輕傷不下火線”,不少急救人員發著高燒仍然奔波在一線,碰到心跳呼吸驟停的病人,他們還要奮不顧身搶救病人。一般要發熱到40攝氏度,一些急救人員才要求休息一兩天,稍有緩解後立刻回到工作崗位上。如今一部分已經感染新冠病毒的急救人員逐漸痊癒,人員情况稍有緩解。
王丹還介紹,正常情况下,一輛救護車配備駕駛員、急救醫生、急救員各一名,但現在,為了不讓任何一輛救護車空著,出現了“單人小金剛車組”,一個人就駕駛一輛救護車出去,去幫助那些病情不危重、不需要抬抱的患者。
接下來,醫療急救系統面臨的挑戰可能更加嚴峻。多位奮戰在一線的急救人員向記者表示,現時工作量太大,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撥打了120的市民中,有相當一部分實際上病情並沒有嚴重到需要叫救護車的程度。“有人打電話來,自述只有發熱,沒有其他不適,想去醫院。我們勸說對方自行就醫,但對方回復‘我們就是認為坐救護車安全’。”王丹表示,懇請市民,將有限的救護車資源讓給急危重症患者。
“大家每天拼的是體力,即便面對超負荷的工作,我們責無旁貸。”王丹的聲音疲憊、嘶啞,上氣不接下氣,但仍然堅定。
松江新增80多名“生力軍”
連日來,松江120急救電話呼入量猛增,急救隊伍處於長時間超負荷工作狀態。日前,松江區衛健委和急救中心向社會發出招募令,招募令發出後,得到了松江社會各界的積極回應,短短幾天,80餘名醫務人員、駕駛員、調度員和志願者就已經完成報到並開展緊急培訓。他們自12月24日18時起分批入駐半閉環管理飯店,25日開始輪班上崗擴充院前醫療急救人員力量,確保醫療急救工作有序開展。
這80多名“生力軍”中,既有從各街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抽調的精幹力量,也有來自松江公交公司、全區中小學及社會各界的黨員、志願者。
44歲的松江公交車駕駛員金海輝就是其中一員,12月20日松江公交公司向基層駕駛員發佈動員,金海輝當天就火速報名。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在今年上半年大上海保衛戰期間,他就曾主動報名參與抗疫一線工作,承擔轉運任務。金海輝表示,現在120的工作人員太辛苦了,那麼多病人需要急救和轉運,他希望能盡己所能,幫助大家緩解壓力。“有了四月、五月的經驗,我相信自己肯定能圓滿完成這次的任務。”
擔任擔架搬抬志願者組長的杜亮是松江二中教育集團初級中學的一名體育教師,同時也是一名黨員,他表示,大家已經統一接受了120急救中心開展的穿脫防護服以及心肺復蘇、胸外按壓、擔架搬運等急救技能培訓,有信心做好此次支援工作。
“這些人中,有公交車駕駛員、有在職人民教師,也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線醫務工作者。我們在發佈動員招募令後第一時間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積極迴響和幫助,真的非常感動。”120急救中心總務科相關負責人謝文忠告訴記者:“來這兒是打硬仗、打苦仗,非常時期,能有那麼多人願意竭誠相助,真了不起。”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