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連日來,新華社記者在一線採訪瞭解到,川渝兩地幹部群眾正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攜手共織基礎設施“一張網”、共謀現代化產業體系、共築改革開放新高地,助推成渝地區向著“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目標堅定邁進。
共織基礎設施“一張網”
走進成都站擴能改造工程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映入眼簾:工人們往來穿梭,轟鳴聲此起彼伏,十餘臺大型機械正在對老站房進行最後的拆除。
擴能改造後的成都站,將成為成渝中線高鐵始發站。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部署,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點專案之一,成渝中線高鐵建成後,成渝‘雙核’將實現50分鐘通達。”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客站建設指揮部工程管理一部副主任葛梅說。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地處西部內陸地區,補齊以交通為代表的基礎設施短板,是川渝兩地的重要主攻方向之一。
重慶市發展改革委資料顯示,僅2022年,川渝就推進實施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專案160個,完成投資1889.5億元,10月底即提前完成全年投資計畫。
隨著一系列重大專案密集落子,成渝地區基礎設施“一張網”正越織越密——
陸路,鄭渝高鐵已通車運營,渝西高鐵、成達萬高鐵重慶段、渝昆高鐵川渝段等項目正加快建設中;川渝省際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達20條;
水路,涪江雙江航電樞紐、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等項目加快建設,以長江、嘉陵江、烏江“一干兩支”國家高等級航道為骨架的航道體系基本建成;
航空,今年上半年成都航空樞紐旅客輸送量、起降架次均排名全國第一、重慶機場旅客輸送量排名全國第二;重慶江北機場改擴建、四川樂山機場等項目加快建設,四川達州機場正式通航,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加快形成;
……內暢外聯,四通八達。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將深居內陸腹地的成渝地區與全國乃至世界高效聯通。
能源領域,川渝一體化行程不斷加快。川渝瓦斯千億立方米產能基地上半年產量超過320億立方米,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川南—渝西輸氣筦道等專案進展順利。
新基建領域,重大專案加速落地。川渝已建和在建資料中心機架總量超36萬個,成渝納入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算力樞紐節點佈局,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相關項目落戶成都……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優化基礎設施佈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黃志說,川渝兩省市將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久久為功,努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促進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高效聚集。
共謀現代化產業體系
滿負荷運轉的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車間,每小時130臺新車下線,公司不到一年時間就實現了38.5萬輛的產銷量。
“我們95家覈心供應商中,12家來自重慶,成渝兩地實現優勢互補,將有效降低風險和成本。”生產製造部部長李志强說,重慶還擁有江海聯運的成本優勢,是公司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公司製定了新的產品戰略規劃,明年起將進入新一輪產品研發成果向工業化生產轉化的階段。”李志强說。
川渝優勢產業正實現相融共促。川渝聯合成立汽車、電子產業工作專班,共建產業鏈供需資訊對接平臺、聯合對外招商、共建產業合作園區,攜手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陞級。
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川渝汽車產業展現出產業鏈合作的强大韌性,汽車產業實現逆勢增長,合計生產汽車139.3萬輛,同比增長6.7%,高出全國平均水準8.8%。
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正加快崛起。川渝合力打造成渝氫走廊、電走廊、智行走廊,加快推動氫能及燃料汽車電池應用示範,重慶、宜賓被列入國家首批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川渝間已建成11條省際高速公路電走廊。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科技支撐必不可少。川渝合作共建西部科學城,瞄準基礎科研和區域創新突出短板,聯合對重大科技難點展開科研攻關。
在西部(重慶)科學城,超瞬態實驗裝置正緊鑼密鼓建設中。它能在精確到“飛秒(1秒的一千萬億分之一)”+“埃(1納米的十分之一)”的尺度下研究物質瞬息變化,將解决先進製造、新能源、電子資訊等領域關鍵技術需求。
算力,是支撐超瞬態實驗裝置等科研工作的基礎。200多公里外的四川天府新區興隆湖畔,中國科技雲成渝樞紐近日整體搬遷至西部(成都)科學城,將提供高性能計算能力,未來可實現成渝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間的超高速網絡互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域中的覈心地位’,我們將進一步增強網路基礎資源支撐能力,以構建高水准的網絡數位環境和知識服務環境作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發力點。”中國科技雲成渝樞紐負責人、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知識系統部主任胡正銀說。
如今在西部科學城,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項目已呈全面開花之勢。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中國自然人群生物資源庫、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成都)項目、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微電子產業技術研究院等一大批平臺、項目陸續落戶或投入運營。
“川渝攜手補鏈强鏈,為產業鏈注入科創元素,將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有利於激發西部地區發展潜能,進而帶動西部高品質發展。”重慶工商大學副校長李敬說。
共築改革開放新高地
今年9月,我國中西部地區首個跨省域都市圈規劃《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正式發佈,四川廣安市全域納入規劃範圍,成為全國唯一全域納入跨省域都市圈的地級市。
“規劃將以打破行政壁壘為突破口,著力推動重慶都市圈在規劃統籌、政策協調、協同創新、共建共用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為跨省域城市群、都市圈同城化發展積累經驗。”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江說。
規劃出臺的基礎,是川渝前期取得的一系列改革成果。2020年底,在四川廣安市與重慶渝北區交界地帶,川渝準予啟動建設川渝高竹新區,承擔起探索行政區與經濟區適度分離改革重任。
改革,需要有打破藩籬的魄力。廣安和渝北分別抽調幹部組建高竹新區管委會,共同出資組建高竹開發公司,雙方實現規劃編制、基礎配套、交通建設等多方面的一體化,為重慶都市圈跨省域同城化發展奠定基礎。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深入推進改革創新”“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率先建立跨行政區域外商投資企業投訴處理合作機制;成渝地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正加快推進……川渝正攜手將各領域改革向縱深推進。
“不用兩地跑,太方便了!”在成都工作的魏林琳最近在重慶用公積金貸款購房,所有稽核線上上進行,一天就能完成貸款申請。
改革,讓高品質“雙城生活”走進現實。截至目前,第三批101項“川渝通辦”事項已全面落地,通辦事項已達311項,兩地羣衆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同城化便利。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高水准對外開放”。如今在成渝地區,內陸開放新高地正在崛起——可沿長江黃金水道出海;以川渝為主要支撐點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可通達東南亞等區域;從成渝地區出發的國際班列可直達莫斯科……
12月7日和8日,兩趟中老鐵路水果冷鏈加班車搭載著泰國、老撾等國的榴槤、龍眼等,先後抵達成都和重慶。這是川渝兩地首次通過中老鐵路從東南亞進口水果,標誌著兩地對RCEP國家水果進口鐵路直達跨境通道順利打通。
中老鐵路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等複雜形勢下,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正逆勢加速。
“今年以來,西部陸海新通道新開通線路已達78條,是去年全年的5倍多,創造了通道運營5年來的新高。”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主任劉瑋說。
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資料顯示,物流網絡已覆蓋113個國家和地區的338個港口。今年前三季度,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10.5萬標箱、同比增長29%,貨值191億元、同比增長46%。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川渝兩地將加大在‘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等方面的創新實踐力度,努力將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造成‘一帶一路’的合作典範。”劉瑋說。
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川渝兩地幹部群眾踔厲奮發、真抓實幹,巴蜀大地必將成為全國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新華社記者 李勇 惠小勇 趙宇飛 李力可)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