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幾個人富不叫小康,全村人都富才是真的小康,得把村集體經濟搞上去。”王躍森始終這麼認為。這幾天,他心裡那叫一個“亮堂”,毫不掩飾地告訴記者,“忙活一年,村裡的‘家底兒’要有起色了,你能聽出來嗎?我連說話的底氣都足了!”
作為土生土長的濱海新區小王莊鎮小蘇莊村村民,自從2021年3月一肩挑起村裡“當家人”的擔子,王躍森便打起了强集體、富村民的“算盤”。
說著,王躍森掏出隨身帶的小本子,翻到寫有“小蘇莊村5年發展規劃”這一頁念道:“‘小蘇莊村全年農業產值現在是160萬元’,你看後頭這句:‘土地全面整合完成後,繼續擴大經營規模,提升農產品質量,2023年全年產值預計達300萬元,實現利潤50萬元……’這數位是經過測算的,我們很有信心!”
怎麼“强”?怎麼“富”?王躍森坦言:用“新思路”改寫村集體經濟的“舊帳本”。
記者在小蘇莊村採訪時,王躍森描繪了這樣一個場景:村裡建起合作社,村民自願入股,合作社根據當年收益,按每年每畝地給村民分紅,到年底,結伴來領收成,拿著錢高高興興回家過年。“跟其他合作社不同的是,我們的村民保了本兒,還能分著利兒,共同分成、共同富裕。俗話說,‘大河有水小河滿’,讓全村人一個不落地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我是種地出身,深知土地的收入太少了。如果個人種小麥、玉米,趕上風調雨順,除去成本,一年下來,一畝地就落300元左右,平均每戶10畝地,年收入3000元一大關;旱了澇了,還得賠;要是租出去,一畝地頂多給400元。憑這每年的幾千元,啥時富起來?”王躍森歎了口氣,可農民有啥?只有地。“那就從土裏刨食兒,綜合土地,統一耕種、統一管理、規模化經營,做大村集體經濟這塊‘蛋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說幹就幹的小蘇莊村“兩委”班子第一項任務是河道清淤疏浚。原來,小蘇莊村屬全鎮窪地,狀如盆,逢雨必積水已是陳年舊患。排水不暢,土地易絕收。在鎮政府的支持下,小蘇莊村投入20多萬元,整修1.1萬米水溝、20多道閘涵。
解了這一“頑疾”,當年5月,村“兩委”班子喊出“成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邁上新時代鄉村振興新征程”的口號。
話說出去了,可卻是“剃頭挑子一頭熱”。村民們擺擺手,扔下句話,“個人種都弄不出錢來”“不就為了你的業績”……
面對冷言冷語,王躍森的態度是,“這很正常,村民接受新事物需要一個過程,允許有個觀望的時間。”在這期間,村“兩委”班子並沒閑著:帶領村民代表、黨員幹部去山西、山東、河南等已經成立合作社的典型村“取經”。
這一趟走下來,對大家觸動很大。村民代表呂振發告訴記者,“山西的一個村,土地不多,跟咱沒法比,可人家把地弄得規整,一根雜草都沒有。在他們眼裡,土地很值錢,特珍惜!再看我們,土地是多,不珍惜,說荒就荒了。”村民高甿賢說起,“有個成立了合作社的村,去年給每戶分了10斤蘋果、100元現金。當時不覺得啥,後來一想,這證明人家已經行動了,都見著成效,開始分東西了,咱還原地踏步呢。”“還是沒那個意識。”村民高遜賢接過話來,“能讓村民得實惠的辦法,就該學,先試試嘛,摸著石頭過河。”
怎麼試?王躍森梳理出一套符合小蘇莊村實際的方案:村“兩委”班子帶領全村人創辦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村民自願以土地或現金入股參與進來,成為社員,利益共用、風險共擔;現金入股要承擔損失,土地入股保證地租和補貼,合作社按每年每畝地支付“600元租金+95元糧補+分紅”,其中,紅利有收益則分、無收益不分;合作社每年淨收入的10%上交村委會、20%作為社裡流動資金,剩餘70%攤到每畝地上,結合村民入股比例分紅。
這樣一來,入社的村民能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只要願意工作,村內企業優先安排就業,幫助其上班掙薪水,每年收入“三金”:租金、股金、薪金。
行勝於言。村“兩委”班子成員帶頭拿出土地和現金入股。令人欣慰的是,25戶村民緊隨其後,上交土地,同時拿出5萬元到20萬元不等的現金入股合作社。
可25戶只占小蘇莊村總戶數的十分之一,還有不少村民有疑問,“這麼一折騰,自家土地不就歸村裡了”“合作社是不是把土地包給外來大戶”“要是人家經營,咱不會挨騙吧”……王躍森理解村民,給了一句斬釘截鐵的答覆:“合作社有村‘兩委’兜底,絕不會把大家撂旱地上。”
通過講政策、做工作,村民們的觀念漸漸轉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合作社,並張羅著給合作社起個好名字。經過一番討論,“翕合”的呼聲最高,所謂“上下翕合,氣勢甚盛。”寓意全村步調一致,同心合力建設美麗鄉村、共同富裕。
時針來到今年2月24日,天津翕合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此時,合作社共有180萬元資金,綜合了120戶村民的2000畝土地,完成全村80%耕地的流轉。接著,科學規劃土地、改良土壤、播撒有機肥、篩選作物品種、開闢小面積特色種植試驗區等一系列任務相繼鋪開……
“今年合作社種的玉米青儲已經收穫了,現在,冬小麥也種上了。”呂振發對記者說,最近,村“兩委”班子成員正在村裡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這讓村民很振奮,覺得合作社入對了,有黨的好政策支持,沒啥顧慮。
採訪中,記者看到了小蘇莊村合作社2023年的項目計畫,比如細化土地,調整大田作物比例,引入經濟作物;在麥地套種辣椒,夏收小麥、秋收辣椒;與農業研究所“攜手”開發新品種,試種芋頭、鮮薑、巴旦木……其中有些已經找到了合作方、簽署了協定,雙方將應用新技術,探索有特色、有競爭力的產業發展模式,給村民創造多樣化增收通路。
眼下,合作社正在核算收成,從現時情况來看,社員都能分到紅利。而對於尚未加入的村民,王躍森表示,合作社的大門一直敞開著,隨時歡迎大家。
記者手記
不讓一個村民掉隊
獨木豈能“成林”,眾人“拾柴”才能“火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現階段,共同富裕的難點在農村、重點在農民。濱海新區小蘇莊村發展村集體經濟、攜手譜寫共同富裕的故事拉開了大幕,村“兩委”誓要邁開步子、蹚出路子、幹出樣子,把日子過得熱氣騰騰,不讓一個村民掉隊。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種下希望的“種子”,小蘇莊人向著新的奮鬥目標出發了。新時代新征程,期待小蘇莊村越來越美,也期待“小蘇莊村”越來越多……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