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糧食主產省,我省糧食產量連續9年超過700億斤,2021年達到807.84億斤,增長6.21%,增長率居全國前十大產糧大省第一位,糧食總產量穩居全國第五位,糧食單產、商品率、調出量均居全國前列。
堅持把糧食生產作為頭等大事。2022年,我省啟動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工程,深入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畧,以產糧大縣為依託、重大工程為抓手、農業科技為支撐,以“四良一智”促生產、提產能,通過10年左右時間,糧食產量突破1000億斤,更高水准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吉林力量。
良田良種固糧基
藏糧於地促生產
廣積糧穀,興修水利,務本興農。高標準農田是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農田,是集良種、農機、農藝、水利等於一體的農業綜合系統工程,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為“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工程提供支撐和保障。
寒冬時節,走在榆樹市保壽鎮民悅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高標準農田上,大小溝渠縱橫交錯,筆直的水泥路向前延伸,1920畝土地平整方正。
“以前,這裡的地高低不平,像蜘蛛網似的,收割機都開不進來。經過田、土、水、路、林、電、技、管一體化綜合治理後,旱能澆、澇能排,生產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合作社負責人徐禹慶說,今年稻穀顆粒飽滿,平均每顆稻穗上有120多粒,大穗的能達到150粒,每公頃產水稻兩萬斤左右。
為進一步提升農田建設標準和質量,我省重點在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保護區佈局,開展土地平整、田間道路、灌排通路、岸坡防護、農田電網等綜合設施建設。今年,全省新建高標準農田550萬畝,累計建成4580萬畝;創建高標準農田示範區30萬畝,畝均投資達到3500元左右。
良田有了,作為農業“晶片”的良種也必不可少。
驅車來到永吉縣一拉溪鎮新興村九月豐家庭農場,“國家粳稻吉林試驗基地”幾個大字格外醒目。
“良田用上良種,才能多產好糧。”農場負責人肖建波介紹,2016年,他們引進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科研力量,每年示範水稻品系、品種1700多個,現時擁有“天隆優619”和“天隆優649”兩個高產抗病新品種。
作為制種大省、用種大省,我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工程,加快推動種質資源創新平臺、生物育種聯盟、良種繁育基地和公主嶺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等重點專案建設,强化種業科研攻關,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吉字型大小”優良品種,大力推進“育繁推”一體化。
現時,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100%,對糧食增產貢獻率達到45%。培育育繁推一體化企業7家,創建國家級現代種業產業園2個、制種大縣2個、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1個。保存各類作物種質資源近15萬份。
“通過10年左右時間,我省將培育綜合實力全國十强種業企業1到2家,研發突破性品種200個以上,實現糧食作物種子更新換代。高標準農田基本實現糧食作物全覆蓋,將耕地品質再提升1個等級。”省農業農村廳工作人員說。
良機良法促糧豐
藏糧於技提產能
從“靠天吃飯”到規模化種植、科學化管理,5G監測、植保無人機播種、水肥一體化、測土配方施肥、保護性耕作、抗旱節水、統防統治……依靠科技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我省糧食增產潜力不斷釋放。
在乾安縣大遐農場高標準農田上,一根根黑色的膠管縱橫交錯,手指粗細的滴灌帶埋在作物根部,深松整地機、免耕播種機、卷移式噴灌機、玉米聯合收割機等大型農業機械一應俱全。
“這裡的土壤屬於鹽鹼地,通過採用水肥一體化、測土配方施肥、淺埋滴灌等科技,實現耕、種、收全程機械化和玉米收割不落地,節水達到30%,平均增產30%左右。”乾安縣大遐農業公司董事長劉子良介紹。
今年,我省優選適合不同區域種植的主導品種120個、主推科技58項,集成推廣精量播種、生物防控等增產增效科技,主要農作物基本實現測土配方施肥全覆蓋,綠色高質高效示範縣實現產糧大縣全覆蓋。全省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准達到93%,高於全國平均水準20個百分點。
梨樹縣持續打造現代農業生產單元建設,以農民專業合作社或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為實施主體,打破農戶間土地界限,以300公頃土地相對集中連片為一個單元,全程機械化操作,最大限度發揮農機具作用,做到規模連片、規範行距、智慧種植、產銷統籌,率先實現秸稈全覆蓋科技“國產化”、免耕播種機具“中國化”、耕作科技推廣“系統化”。
“加入單元建設後,把壟距調勻了,農機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苗出得也好。”看著院內堆滿金燦燦的“糧垛子”,談起“梨樹模式”種植效果,文忱農資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薑文忱喜上眉梢,今年崗地一公頃能收2.9萬餘斤,窪地也能勾到兩萬斤,又是一個豐收年。
為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猫”保護好、利用好,我省深入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構建起東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質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的保護路徑,探索形成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秸稈深翻還田、水肥一體化科技等十大黑土地保護模式,陞級建設全省農業機械化智慧雲平臺,累計安裝保護性耕作電子監測終端設備4萬臺(套),保護性耕作縣份北斗智慧終端實現全覆蓋。今年,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面積擴大到3283萬畝,居全國第一位。
“通過10年左右時間,我省將建成比較完善的農機應用裝備主體1800個,糧食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准達到98%左右。3000畝以上規模經營和服務主體達到一萬家,保護性耕作占適宜區域耕地面積70%以上。”省農業農村廳工作人員說。
“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工程是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的關鍵舉措。
今年備春耕期間突發疫情,入夏後又遇漬澇灾害,我省採取超常規舉措,合力攻堅克難,通過緊抓“保面積、保物資、保人力、保進度、保安全”促落實,為奪取全年糧食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工程建設開了個好頭。
如何實現糧食產量達到千億斤新目標?結合我省實際情況,重點要從產能挖潜和後備耕地開發兩方面持續發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黑土地保護,通過良種、良機、良法和智慧農業相配套,不斷挖掘糧食增產潜力,推動提升我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邁上新臺階。(閆虹瑾)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