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管用,大家越來越愛用”上海各基層部門熟稔運用數位化工具,賦能都市經濟、生活與治理

上海 46℃ 0
摘要:記者從近期一場由市工業互聯網協會承辦的區域數位化轉型專題培訓中發現,各基層部門均求“數”若渴,他們能熟稔運用數位化工具,賦能都市經濟、生活與治理,已開展不少創新實踐。

  記者李曄

  上海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董幼鴻,在他連續多年的調研中,見證著上海數位治理的持續進步。比如群租,最難在於發現,但浦東有絕招。“以前傳統方法是挨家挨戶敲門,數人頭,或看陽臺曬了多少衣服,效率很低;後來進步了,監測水電煤數據,同等條件下,哪戶數據居高不下,可初判為群租,準確率約70%;而今更先進,接入外賣數據,再結合水電煤數據和居民舉報情况,這些跨界數據一比對,準確率增至95%。這就是資料共用的魅力。”

  今年,是上海提出全面推進都市數位化轉型的第三年,上海各區的數位實踐已愈發積極精進。記者從近期一場由市工業互聯網協會承辦的區域數位化轉型專題培訓中發現,各基層部門均求“數”若渴,他們能熟稔運用數位化工具,賦能都市經濟、生活與治理,已開展不少創新實踐。

  上海中移資訊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超奇在培訓授課時,就分享了他所經歷的真實案例。疫情期間,社區科技防疫尤為重要,但各街鎮並非盲目投入。“有些街鎮創新提出,社區本就有門禁系統,若接入大資料中心,居民刷臉進門的同時,也能一併核對隨申碼、疫苗接種等資訊。這在上海部分區域已經實現。”

  减少數位化設施重複投入的同時,各區對於數據使用的精准程度也在提升。如青浦區“幸福雲”智慧項目,將區內人口、房屋、土地等數據彙集在數據主題倉,並對數據進行清洗和標注,已建立失獨、僑胞、黨員等細化的數據標籤超過500個。由此,當區內要針對一定特徵人群發送通知或舉辦活動時,“幸福雲”便能依據標籤實現靶向推送。

  參與此次培訓的閔行區大數據中心主任吳畯向記者感慨,隨著基層部門對數據的認識不斷加深,需求也在成倍新增。閔行區大資料中心負責統一“納管”全區公共數據。閔行區大資料中心自2020年成立以來,已滿足各部門跨部門調取數據訴求近2000條,為各部門定制各類資料模型700餘套。對此,吳畯最大感觸在於,正因為數據管用,所以大家越來越愛用。

  數據彙聚,產生高效力量。上海某街道城運中心早在2019年便開始探索將街道內各方數據及各執法力量統一到同一平臺,從而實現“高效處置一件事”——當綠化養護組織在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隔離帶發現一個下陷坑洞時,第一時間拍照上傳至手機端“城管通”。在彙聚了城管、市容、路政、警察等各方力量的“城管通”平臺,各方綜合研判,認定坑洞之下有更大面積的塌陷,隨即迅速集結、聯合處置,不足50小時便處置完成,更避免了過去綠化養護部門單兵作戰帶來的治標不治本問題。街道城運中心主任告訴記者,打破資訊“繭房”和數據“煙囪”,將數據和執法力量集中於同一“池子”,真正推動的是治理思路之變。

  大數據已成為新的生產要素和戰畧資源,但如果沒有數據的打通、沉澱、挖掘,只能稱之為資訊化建設,談不上數位化轉型。上海市經信委信息化推進處副處長陳斐斐透露,下一步,上海將致力於數據要素瓶頸突破,重點要强化數位化的公共供給能力和數位基礎設施建設。如閔行區,正以全面升級數據的全生命週期治理應用為契機,實現政務數據、視頻影像、物聯感知、地理資訊、社會行業等全區域數據歸集、治理和應用,完善構建區大數據資源體系。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