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書局”首店“書的庭院”內,一處名為“詩”的微縮景觀線索。主辦方供圖
記者施晨露
“小時候到書店,哪怕只是聞聞油墨的味道,都很高興。油墨味,就是書香味。現在,書店裏的‘香味’更豐富了,咖啡香、植物香……當然最覈心的還是書香。不論是喜歡閱讀還是不太關注閱讀的人,進入這個環境,都會在各種各樣的香味裏發現書。書,就像這個庭院裏可採擷的鮮花。”作家趙麗宏感慨道。
11月27日,位於奉賢區上報傳悅坊的“江南書局”首店“江南書局·書的庭院”對外試營業。“江南書局”是上海新華傳媒打造的以江南文化為主題的新型書店業態,計畫在“五個新城”布點。首店“書的庭院”建築面積1447平方米,位於上報傳悅坊第二、第三層。1.4萬餘册圖書錯落分佈在“庭院”各個區域,讀者隨處可見、隨手可拿。
相逢“琴棋書畫詩酒茶”
在書店入口駐足,一側“竹牆”上的“江南書局”四字店標,出自明代書畫家、上海松江人董其昌的書法集字。門頭以整片“竹林”形成有韻律感的洞穴式入口,“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從此進入書局,仿佛走入《桃花源記》的“世外桃源”。
進入書局內部,“琴棋書畫詩酒茶”七個微縮景觀線索體現了運營團隊的匠心。收銀台旁的展示桌在江南文化和奉賢本地文化的新書旁,就有一個小小的“琴”佈景,高山流水,一人撫琴、一人聽琴,希望讀者在書店遇到知音。穿過活動區,七個線索中的“詩”就位於“書之階梯”之下,“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一句句描繪江南的詩句在暖黃的燈上投射出“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場景。
抵達三樓的國內文學區,就能在書架上邂逅“畫”的場景。那是明代畫家仇英所繪的重彩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棋”的場景隱身藝術類書籍中,布面棋盤上,一個小小的竹林裏對弈的一仙一俠,頗為靈動。咖啡吧臺上能找到“酒”,除了新華書店自有品牌“磨辰光”咖啡,還有三款精釀啤酒提供。
“書”“茶”兩個線索藏在書店特有的“社區空間”裏,這裡既是讀者的書房,也是一個書香活動陣地,接受團體活動預約,平日除了閱讀活動,還會舉辦與書店氣質相吻合的創意活動課。
見證“新華書店”品牌反覆運算
在這家新的“江南書局”,無論是工作節奏還是狀態都不一樣。王宋說,“過去的工作重心圍繞著圖書,在這家新店可能是圖書、咖啡、活動‘三分天下’。大家的業務都與書有關,但各有側重,比如負責新媒體運營的就有3比特同事。開業之前,老中青團隊一起頭腦風暴,開發產品。”
“從售書為主到多元的文化體驗,新華書店始終圍繞如何更好服務市民文化生活需求而變。”上海新華傳媒連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利說,新華書店的確存在面貌單一、不够個性化的一面,陸續打造新品牌、推出子品牌,有品牌自身提升、超越的內在驅動力。“在新華書店歷史上,經歷了從整齊劃一的門店到超大型書城、各具調性的特色書店等多個階段。20世紀90年代後期,新華書店就有過品牌化過程,隨著經濟迅速發展、文化需求爆發式增長,以上海書城福州路店為代表的超大型書城應運而生。進入網絡時代,實體書店承載的圖書數量終究有限,如何滿足讀者豐富多彩的體驗型需求又成為書店從業者新的課題。”
當“新華書店”變幻出越來越多形態,承載著讀者什麼樣的期待?在“書的庭院”舉辦的首場“新江南讀書會”上,趙麗宏說,“讀者在這裡不僅可以購書,還能坐下來一起讀書,舉辦更多有趣、有意義乃至有深度的活動,一起討論書、品評書,感受生活的多樣性。”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