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樂合奏《海上漫遊》。均市群眾藝術館供圖
群舞《我的AI管家》。
記者鐘菡
11月19日至21日、11月26日至28日,經過6天11場的激烈角逐,上海星舞臺2022年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評展演落幕。展評展演共有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四個門類162個原創作品,分別由16個區文旅系統、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上海市殘疾人聯合會、中福會少年宮、上海上視小熒星藝術團等選送。為對接群星獎,本次舞蹈類別中也新增了廣場舞的評比。
這些群文作品緊扣時代脈搏,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上海故事、百姓故事。本次展評展演將評選出“優秀群文新作”“群文新作”和“優秀組織獎”。全部評選結果將於12月公佈。
融匯熱點凸顯上海特色
今年,上海共有10個群文作品入圍“第十九届中國群星獎”決賽,其中兩個群文作品榮獲“第十九届中國群星獎”。在此次新人新作展評展演中,眾多優秀群文作品也為三年後的新一輪“第二十届中國群星獎”選拔打下良好基礎。
本次展評展演作品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反映新時代、凸顯上海特色。群舞《星河燦》描繪我國航太夢;群舞《築路》表現援藏幹部與西藏同胞共同築路的堅持;群舞《我的AI管家》折射上海科創取得的成就;群舞《軌·迹》為軌道交通建設者譜寫讚歌;男生合唱《火武》展現消防員不畏烈火,勇保一方平安的精神;合唱《家的守望》通過醫護人員的生動演繹,描繪了他們沖在戰鬥第一線,舍小家為大家,共同守護生命的情懷;音樂劇短劇《聲音筆記本》講述海歸上海人宋明明用聲音開啟創業生涯的故事。
一個個節目短小精悍,融匯社會熱點。群舞《此心安處是吾鄉》描述了天南海北的奮鬥者聚集在五個新城,都市的溫暖讓他們將上海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男女聲二重唱《一杯咖啡》用咖啡香將優雅、溫暖、包容、奮鬥的都市咖啡文化展現出來;童聲合唱《時光剪影》展現了都市弄堂裏溫馨的兒時記憶;短劇《解憂電話亭》講述一比特設計師在都市中建立了一座“解憂電話亭”的故事;短劇《街角小店》中的一家便利商店,成為夜歸加班族的深夜食堂;短劇《媽媽的清單》展現與癌症作鬥爭的媽媽愛的心願;戲劇短劇《後路》以婚姻家庭為切入點,通過夫妻婚後房屋置換引發的衝突,引起觀眾反思;越劇小戲《書包》中家長們背著沉重的書包,表達了愛和無奈。
群舞《古井趣事》以農民畫獨具特色的風格為切入點,展現出長寧區新涇鎮的民間藝術獨特之美;群舞《紅菱嫂》展現澱山湖上采紅菱的江南姑嫂風采;廣場舞《烟雨·流金》描述國家級非遺奉賢滾燈的獨特魅力;女聲獨唱《俏水鄉》根據青浦田山歌創作,展現江南水鄉的柔美細膩;群舞《那扇門那盞燈》以中共一大召開為背景,弘揚革命信仰;群舞《聶耳和田漢》展現國歌誕生的那段歷史;群舞《一條大河》訴說對祖國對人民的一腔深情;室內樂九重奏《鳳凰的再生》,用鳳凰浴火重生的意象,表現偉大的中國人民在飽受摧殘中奮起反抗,向死而生,並最終取得了偉大勝利。
群文創作持續保持活力
專業院校年輕人才的不斷加入、群文創作機制的不斷完善,使得今年群文新人新作保持持續活力,各類別都有優秀作品湧現。孫彬彬、劉曉耕等青年創作人才都是從新人新作展評展演中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如今已和中老年創作者一道挑起了群文創作的大樑。中青年專業人才的占比加大,使得群文作品呈現出朝氣蓬勃之態,參評作品形式更加多樣。從本次展評展演的作品來看,群文創作也由原來幾個區“獨大”,逐漸走向均衡發展,郊區特別是遠郊作品也可圈可點。
舞蹈類除了傳統表現管道外,還有用非遺入舞、農民畫入舞,用拙樸稚趣的舞蹈形象,跨界創新視覺感受;音樂類傳統、近現代作品齊聚一堂,江南風、爵士風、阿卡貝拉競相爭輝;器樂創作在全國處於前列;戲劇類不僅有滬劇、越劇、錫劇小戲、傳統短劇,以及音樂劇短劇,更出現了富有詩意的短劇,題材更加豐富;曲藝類創作隊伍進一步擴大,上海曲種凸顯特色,傳承和創新齊頭並進。评审們希望創作者以情動人,推出更多更易在羣衆中廣泛傳播的作品。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