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通化市林業局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深入推進林業生態建設,持續提升森林城市建設水准,為城市文明厚植最美底色。國家森林都市、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市、吉林哈泥國際重要濕地……等殊榮先後收入囊中。鬱鬱蔥蔥、綠樹掩映的景色隨處可見,一個更加綠色宜居、文明和諧的森林都市已經照進現實。
重點生態工程成效顯著。堅定不移做好植樹造林“生態加法”,通過培育和保護森林生態系統,打造綠色生態屏障,讓生態“綠肺”淨化大氣,造福羣衆。全市通過實施“國家森林都市”、林地清收還林、“國土綠化美化三年行動”等林業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全面加快生態林業建設,提升生態通化品牌。“十三五”期間,完成造林30萬畝,基本實現了可造盡造。全市林地面積97.90萬公頃,有林地面積87.86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900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67.30%,森林資源呈現“總量新增、質量提升”的可持續發展良好態勢,為維護生態安全、改善民生福祉、促進綠色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城鄉綠化美化協同發展。全市抓住創建國家森林都市這一契機,統籌兼顧、以綠促美,大力推進國土綠化美化,重點實施了城區綠色空間、綠色宜居鄉村、通道綠化提升、水岸綠化等9大建設工程。對集錫線、鶴大線、長輝線等公路沿線實施了綠化美化改造,改造總里程376公里,建成了一批高標準的模範線、風景線、休閒線和展現通化風采的形象線,全市實現全域各縣(市)均為省級森林都市。優良的都市森林生態系統,成為最廣泛的民生福祉,廣大市民在綠水青山中享受更多綠色幸福感。
宜居鄉村建設特色鮮明。以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為目標,按照“一村一色、一路一品”要求,採取改造庭院綠化景觀、綠化美化鄉村道路、建設村民廣場、營造護村林等措施,提高鄉村森林覆蓋率,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新活力。“十三五”以來,建設完成通化縣馬當村、集安市東升村、柳河縣東村、二道江區三道溝村等標準化綠美村屯335個。通化縣趕馬河村獲得“全國生態文化村”稱號。集安市鴨綠江畔萬畝油菜花、東昌區金江花海等,不僅為美麗鄉村再添特色,還將鄉村打造成了遠近聞名的旅遊新地標。
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深入開展。全市進一步豐富義務植樹內容,拓寬義務植樹領域。把義務植樹和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組織庭院綠化、責任區綠化任務緊密結合起來,全市各級領導帶頭進行義務植樹,為適齡公民履行植樹義務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各地、各部門、各行業大力開展樹木認種認養及營造“公僕林”“三八林”“同心樹”“成才樹”“青年林”“雙擁林”等廣植紀念樹、造紀念林活動,不斷豐富和完善義務植樹內容和形式,調動全社會植樹造林、綠化家園的積極性,將義務植樹活動引向深入。“十三五”以來,全市創建義務植樹基地224個,實施面積約435畝,累計栽植各類喬灌木約1299萬株,盡責率達到90%,形成了全民共建共用森林生態的濃厚氛圍。
生物多樣性保護進一步加強。結合“世界濕地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愛鳥周”等主題活動,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文宣媒體,通過發放宣傳單、張貼宣傳標語,開展科普宣傳進社區、進校園等形式,大力宣導人人愛綠植綠護綠文明風尚,共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家園。現時,全市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森林公園5個、國家濕地公園2個。通化境內山水靜好,鳥羽蹁躚。人在景中走,鳥在水中游的生態和諧畫卷已徐徐展開。
綠色富民產業勢頭強勁。全市堅持造林與利用協同,綠色與產業並舉,在突出抓好造林綠化、夯實森林資源基礎的同時,著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使林業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新增、財政收入增長中發揮出重要作用。藍莓生產加工基地、玫瑰穀生態旅遊康養基地項目、通化縣紅松果林示範基地建設項目等一批生態產業項目相繼落地,全市林下經濟初步形成了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產品加工、森林康養旅遊四大類型和林參、林藥、林蜂、林菌、林菜、林禽六大發展模式。康元生物、禾韻藍莓等一批有特色、有市場、帶動能力强的林業科技創新型龍頭企業發展強勢。現時,全市有國家級龍頭企業5戶、省級龍頭企業15戶。2021年,全市林業產業實現產值154.6億元,其中林特山珍種養殖產值84.6億元,實現增綠、增收共贏。
無邊綠海吹浪去,不盡青山入畫來。下一步,全市林業工作將緊緊圍繞打造東北東部林區高品質發展示範區目標任務,以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建設為抓手,加强國家儲備林、長白山特色果品經濟林、長白山林下中藥材、長白山特種養殖、長白山森林康養和生態旅遊、長白山林業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應用等示範基地建設,努力打造“美麗中國”通化模範,濃墨重彩續寫綠色高品質發展新篇章,為通化“創建全國文明都市”貢獻林業力量。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