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60個社區或綠地有貉出沒松江青浦閔行分佈數量最多,控制貉要管好貓糧和濕垃圾

上海 40℃ 0
摘要:經過3年努力,由上海市林業總站、復旦大學保護生物學研究組、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聯合發起的“貉口普查”項目日前取得初步調查結論並發佈。這是我國第一個在特大型都市以公民為參與主體的都市野生哺乳動物調查活動。

野生貉似乎有隨著河道擴散趨勢.jpeg

日常監測中,研究團隊發現在上海生存的野生貉似乎有沿著河道擴散的趨勢。王放攝

  記者陳璽撼

  經過3年努力,由上海市林業總站、復旦大學保護生物學研究組、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聯合發起的“貉口普查”項目日前取得初步調查結論並發佈。這是我國第一個在特大型都市以公民為參與主體的都市野生哺乳動物調查活動。

  “被調查的50個社區中有22個有貉分佈,平均每個社區有10.82只貉,平均密度為1.08只/公頃。”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王放表示,1.08只/公頃是一個參攷價值較高的“基準線”。

  調查發現,如果社區內貉的密度不超過該“基準線”,貉基本處於“潜伏”狀態,居民遇到它們的機會較少,甚至很多居民完全不知道社區裏有貉,即使“在同一屋簷下”,也能基本相安無事。

  但調查同時發現,貉最多的一個社區有超過50只,密度達到5.8只/公頃,相當於每1700多平方米就有一隻貉,這樣的密度會大幅度增加人貉相遇,甚至產生衝突的概率。在22個有貉分佈的社區中,7個社區有不少於10只貉,6個社區的貉密度已超過1只/公頃。

  王放表示,以平均密度1.08只/公頃計算出的貉總數,與前幾年研究團隊預估的上海野生貉數量較接近,約在3000只至5000只。

  根據2021年、2022年組織的問卷調查,結合走訪調查、志願者迴響,以及林業部門提供的12345平臺相關投訴資訊,上海現時至少有260個社區或綠地有貉分佈,除了崇明,上海其他區均曾記錄到貉出現,尤其是松江、青浦、閔行這三個區,貉的分佈最為集中,數量最多。

  通過橫向比較情况相似的社區,研究團隊還發現控制貉的有效方法:管好貓糧投喂和濕垃圾。

  “植被指數、夜間燈光、人口密度等參數相近,屬於同一個類型的社區,貉的數量卻差了近一倍。”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科學顧問馮一迪表示,分析貉密度更高的社區,每公頃多一只貉的原因就在於有人不聽勸阻亂投喂,還有濕垃圾投放點比特長時間無人值守。

  “這項研究再次證實了,管住吃喝是控制野生動物氾濫的最有效手段。”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志願者孫恭昊表示。此外,在貉的非繁殖期,待洞穴內的貉全部離開後,填補建築物底層的沉降縫,也能够有效地降低社區內貉的數量。

  這項研究也為野生動物保護部門提供了一個“基準線”。“每公頃多少只貉才合適?這其實是一個生態承載力的問題,也是周邊居民容忍度的問題,可是我們過去並不清楚具體答案。”上海市林業總站副站長李梓榕表示,現在有了“1.08只/公頃”這個數值,開了個好頭,將來進一步細化,就能成為對都市中的野生動物是否採取收容、野放等干預措施的參攷標準之一。

  此次階段性成果發佈後,“貉口普查”項目還將繼續深入下去。“對我們來說,還有非常多的謎團待解。”王放透露,已經有部分社區反映,即使减少人類的幫助,比如採取禁止投喂、截斷社區內人工水源等措施,但貉的數量並未减少到理想水准。還有一個重要研究方向是關於貉種群的遷徙。近期研究顯示,一般在貉密度較高的社區周邊2公里的範圍內,一定有其他社區也有貉分佈,但不同社區的貉是否是“一家人”或存在親緣關係,這方面的研究仍是空白。

  “等到明年二三月,貉大規模遷徙的可能性最大的時候,將選擇一些健壯的貉,給它們佩戴追跡項圈。”王放表示,對貉的行動進行監控,有助於瞭解吸引它們遷徙的關鍵因素,將來可用於“引誘”它們離開都市地區,回歸生態環境更好的郊野地區和棲息地。

标签: 王放 動物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