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科學大家、科普達人撰寫的新科普讀物亮相讓科學“枯燥的面孔”變臉

上海 39℃ 0
摘要:由科學大家、科普達人撰寫的一批最新科普讀物在上海書展集中亮相,如“汪詰·科學有故事團隊”的《地球的眼睛》、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曹則賢的《軍事物理學》等。

  記者施晨露

  在“中國好書”《深海淺說》出版兩年後,86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汪品先在今年上海書展推出最新作品《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汪品先說:“寫這本書的緣起,是我在同濟大學開設的一門通識課:科學與文化。目的是通過講故事,從科學的文化源頭出發,闡發科學的創新本質。希望有助於糾正對科學的誤會,不要把科學看得太嚴肅。”

  由科學大家、科普達人撰寫的一批最新科普讀物在上海書展集中亮相,如“汪詰·科學有故事團隊”的《地球的眼睛》、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曹則賢的《軍事物理學》等。具有不同知識背景的作者有一個共同點——積極嘗試在不同平臺推廣科學知識,讓科學“枯燥的面孔”變臉。

  汪品先曾以82歲高齡三次深潜南海,可謂真正的“深海勇士”。如果說《深海淺說》緊扣其專業,深入淺出,這本《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則讓讀者換個角度,看到“舞臺”背後的科學家。“涉及源頭創新的重大科學問題,最初的各種想法多數都是錯的,只有其中一個後來得到證實,才是對的。”做出許多重大發現的哈雷也曾認為“地球是空心的”,《天演論》原作者赫胥黎曾將深海軟泥與酒精反應產生的硫酸鈣當成是“原始生物”,英國皇家學會會長開爾文勳爵曾認為地球年齡不到一億年……汪品先特意選擇讀者熟悉的這些知名學者的故事,帶著大家走進“後臺”,看到他們也曾有過的錯誤想法,這並不是失敗,正如書中引用愛迪生的格言,“只是發現了有一萬種方法是行不通的”。

  與《科壇趣話》一樣入選“科普中國創作出版扶持計畫”的《地球的眼睛》為讀者講述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13座地面天文臺和12顆宇宙探測器的故事。另一本新書《軍事物理學》的作者曹則賢是物理學家,也是網紅教授。曹則賢認為,物理學是一個博大精深、盤根錯節的有機整體,通過不同切入管道進行學習有助於獲得對物理學的深刻理解。

标签: 科學 科普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