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晨露
依託社區治理和平安建設平臺融合,上海市奉賢區青村鎮“掃黃打非”工作網覆蓋村樓組、企業、校園、宗教場所和商圈等重要場所,“掃黃打非”觸角延伸到了最前沿。在上海市嘉定區江橋鎮,“掃黃打非”專項行動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護苗行動深度融合,羣衆對“掃黃打非”行動的知曉率、參與率不斷擴大。
近年來,一個“融”字,進一步夯實了上海“掃黃打非”基層基礎,共建、共治、共亯的“掃黃打非”工作新格局得到有效鞏固和開拓。
融合實現常態長效
2020年,奉賢區青村鎮製定實施了《關於進一步推動基層“掃黃打非”工作與相關平臺有效結合融入的實施方案》,完成“掃黃打非”工作多平臺全融合。
首先是融合精神文明建設平臺,將“掃黃打非”行政處罰黑名單作為各類文明創建評選活動標準之一,推動“掃黃打非”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雙項同步發展。
其次是融合基層綜治工作平臺,將“掃黃打非”工作納入社區網格化管理,依靠“雪亮工程”24小時科技監管手段,做到及時發現問題、迅速解决問題。
第三是融合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和融媒體宣傳平臺,依託百姓舞臺、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服務陣地推進“掃黃打非”工作,積極發揮融媒體中心作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為載體,正確引導羣衆,拒絕文化垃圾。
現時,青村鎮全域335個網格有黨群指導員、都市管理員、各類志願者5000餘名,建立起“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定其職、人負其責”的隊伍機制,構築起意識形態領域的堅固堡壘。
“破圈”之中潜移默化
近年來,上海“掃黃打非”基層網站突破傳統文宣模式,用新時代的傳播管道,發出好聲音,傳遞正能量,工作面貌和狀態進一步提升。
在嘉定區江橋鎮,基層網點創設“掃黃打非特色實踐站”,聯動“我嘉”窑房、八分園·中國百年搪瓷展覽館、秦古美術館、“我嘉”書房等文化點比特特色資源,形成“行走江橋·清風雅韻”——“掃黃打非”實踐體驗特色路線,讓“掃黃打非”知識在文化參觀、實踐體驗中潜移默化。
在寶山區月浦鎮聚源橋村,每年一度的“花藝節”是一次難得的“破圈”文宣契機。村“掃黃打非”志願者將“侵權盜版行為”“非法出版物”等“掃黃打非”的知識內容,充分滲透到“花藝節”的每一個角落。遊客們通過在任務點打卡答題,潜移默化中對“掃黃打非”概念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和掌握。把律師和行政執法人員請進門,也是聚源橋村“掃黃打非”工作站的一大特色,已連續5年為本村未成年人組織開展國家安全知識講座。
金山區廊下鎮山塘村既是一個自然村,又是一個旅遊景區,每年來自長三角地區的遊客超180萬人次。山塘村“掃黃打非”工作站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明月山塘”遊客接待中心開設“掃黃打非”文宣專欄,公佈舉報電話,在遊客經過的地段佈置文宣“掃黃打非”和保護未成年人的地插100個,並組織滬浙兩地商戶簽訂商戶公約。同時充分利用滬浙山塘年貨節、鄉村“村晚”等活動加强宣傳力度。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