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六醫院“兩院區一體化”管理放大市級醫院優質資源輻射效應緊密型醫聯體打造醫療惠民“臨港模範”

上海 54℃ 0
摘要:自2021年2月市六醫院“兩院區一體化”管理以來,每週五宛新建都要到臨港工作。緊密型醫聯體打造“臨港模範”三甲醫院的虹吸效應,會不會讓社區的患者流失?4月3日,臨港院區啟動整體轉換為新冠救治定點醫院工作。

  記者黃楊子

  週五6時05分,晨光熹微。家住楊浦區新江灣城的宛新建已駕車出發,他要趕在8時前抵達離家75公里的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臨港院區。作為消化內鏡中心主任,這天早上,宛新建排了逾20比特患者的專家門診,下午還將主刀1臺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和3臺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自2021年2月市六醫院“兩院區一體化”管理以來,每週五宛新建都要到臨港工作。從最初基礎常規的胃腸鏡檢查、息肉切除,到如今全面開展所有內鏡核心技術,臨港院區內鏡中心門診量和微創手術占比均有了顯著提升,需要治療、檢查的患者真正被留在了臨港。“用我們每次150公里的來回,換更多患者免於起早貪黑、長途奔波,值得!”

  去年10月15日,臨港院區二期擴建工程正式開工,“新六院”能級再提升。一年以來,釋放母體醫院優勢、啟動分院內生動力,在這片熱土上,他們是臨港新片區成長的見證者,更是為在地人才健康保駕護航的衛士。

  一體化佈局聚焦疑難雜症

  2012年10月,臨港迎來了一批醫療專家。唯一一家三甲綜合醫院——原市六醫院東院就此紮根,承擔著方圓20公里內居民的就醫需求;2021年2月,市六醫院東院整建制並入市六醫院,開啟徐匯、臨港兩院區一體化高品質發展新格局。

  “從有到强、從强到精”,以兩院合併為契機,市六醫院立足區域特點和醫療特色,在分院區科學佈局發展上做優化,一來發揮母體醫院骨科、內分泌代謝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影像醫學等“王牌”學科優勢,强化急危重症從院前到院內的無縫救治措施;二來著力發展中國泌尿修復與重建臨床和科研中心、血液內科骨髓增生异常綜合征診治中心、睡眠醫學中心、肘關節功能重建和運動醫學中心等4個特色醫學中心,以臨床科研轉化為關鍵,聚焦疑難雜症。

  “感謝六院骨科保住了我的手臂。”張先生就職於臨港某工廠,去年3月,因意外被砸斷前臂。歷時6個小時,臨港院區骨科負責人、主任醫師於曉巍領銜團隊為其順利完成了斷臂再植手術,如今,張先生已回歸正常生活。斷肢再植和顯微外科科技素來是市六醫院的“看家本領”,如今“絕活”落地臨港,造福當地居民。

  站在辦公室眺望建設工地的放射科主任醫師吳春根很感慨:從11人先遣隊擴大至40餘人梯隊,日門診量從300餘人次增至3300餘人次,“新鮮”的介入微創治療也在臨港患者群中有了口碑。市六醫院院長殷善開介紹,一體化佈局後,2021年,臨港院區門急診量109.43萬人次、住院患者手術1.76萬人次,同2019年相比分別增長37%、41%;今年1至3月,臨港院區門急診量43.72萬人次,出院患者0.74萬人次,與2021年同期相比又分別增長84%、12%。

  緊密型醫聯體打造“臨港模範”

  三甲醫院的虹吸效應,會不會讓社區的患者流失?在臨港,社區醫生都曾有過這樣的擔心,可又很快被打消了困惑。今年8月,蘆潮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田志勝經過遴選、培訓、跟診並考核通過後,成為首位在市六醫院臨港院區全科(老年病科)門診進行執業的社區醫師。

  提及多點執業,名醫專家下沉至基層醫療機構並不罕見。但在“市六—臨港”緊密型健康聯合體內,這種全科醫師培養新模式有效提升了社區醫生的執業能力和工作積極性,廣受歡迎。近3個月以來,田志勝的直觀感受是“忙”。“三甲醫院病人多、病情重,壓力不小。不過,這種鍛煉機會是以往無法比擬的。居民老說,社區醫院的一大功能就是配藥,但時間長了,如果沒有專業診療能力,患者信任度也會下降。”

  “小病在社區、大病去醫院”,關鍵在於培養大批全科人才,“輸血造血”並重。市六醫院根據臨港新片區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際需求,基本做到“周周有下沉,家家全覆蓋”,在健康宣教、資源共亯、雙向轉診、人員進修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助力加快建成高品質社會服務體系的“臨港模範”。泥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總團隊長浦立瓊深有感觸,“中心的硬體設施今非昔比:作為醫聯體成員單位,實驗室檢查、影像診斷由六院專家實时把關,泥城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三甲醫院同等質量的服務。”

  如今,臨港院區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在市六醫院長三角一體化跨區域醫聯體內,院區與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人民醫院創建了上海—嵊泗超聲數位醫療及分級診療示範模式,讓優質醫療資源在東海之濱的每一處都更觸手可及。

  平急轉換守護一隅健康平安

  今年4月10日零時05分,一輛120急救車抵達市六醫院臨港院區。40多分鐘前,臨港方艙醫院打來電話:即將臨產的新冠陽性孕婦正在轉運途中。

  “這不是我們第一次穿上防護服做手術,卻是第一次救護確診的新冠患者。”婦產科副主任醫師賀子秋說。零時30分,產房裏傳來響亮的啼哭聲——3535克,母子平安,寶寶的核酸結果為陰性。

  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醫防融合、預防為先”的理念就深深植入大家心中。今年的大上海保衛戰中,臨港院區探索“平急轉換”機制,强化“三區兩通道”設定。4月3日,臨港院區啟動整體轉換為新冠救治定點醫院工作。由於患者病情複雜,徐匯院區派出腎臟內科、呼吸內科主任與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坐鎮臨港院區,擴大重症醫學病房規模,建立呼吸內科亞重症病房,同時關注中醫藥臨床使用。自4月7日正式收治患者起,73天累計收治2093人,其中合併基礎疾病占比62%,危重型22人、重型65人,陽性合併基礎疾病重症患者264人,占16.7%,ECMO治療4例。

  悠悠民生,健康為大。最新公佈的2021年度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結果顯示,市六醫院位列全國第33名,相較前三年均穩中有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醫療質量”名額:2020年,徐匯院區304.9分、臨港院區258.25分;2021年,市六醫院(兩院區合併)378分。正如市六醫院黨委書記陳方所說,圍繞區域發展、百姓生活的“最需”,市六醫院將繼續切實發揮市級醫院的品牌、管理、科技與人才優勢,將醫療服務送至“最後一公里”,助力臨港新片區發展,讓區域百姓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标签: 醫療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