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初,雙遼市臥虎鎮前六家子村全力解决“地趴糧”。圖為農民們正在把玉米儲存到“棧子”裏。張樹明攝
四平市各縣(市)區和鄉鎮組織文宣隊,深入村屯講解科學儲糧知識和典型經驗做法。張莉潔攝
四平市各縣(市)區結合實際,緊貼農戶需求,設計出節約、簡潔、實用的立體儲糧裝具,並組織農戶參觀學習。李響攝
梨樹縣孤家子鎮的機關幹部走進包保村屯,督導農戶立體儲糧。範特攝
保障糧食安全,既要保障種好地、收好糧,也要保障儲好糧。農業大市四平,堅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抓好農戶安全儲糧的部署要求,把整治“地趴糧”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細化實化各項任務措施,響鼓重錘,立志在兩年內解决“地趴糧”問題,將無形中造成的損失搶回來。截至11月9日,四平市已解决“地趴糧”199.48萬噸,占2022年預估“地趴糧”總數的88.8%,超額完成了省定任務。
實施“總體戰”——
相關部門聯動建檔立卡督導
“地趴糧”是一種粗放的糧食儲存管道,指的是玉米穗收穫後,因農戶家裡沒有儲存設施,或缺少適宜裝具,簡單地堆放在地面儲存。這種儲糧管道有很多弊端:下層的糧食接觸泥土,不利於通風乾燥,容易黴變發芽,導致糧食品質降低;被老鼠偷吃、畜禽啃咬,籽粒脫落還會造成大量損耗。
減損就是增產,降耗就是增收。四平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具體部署推動,主持召開會議,多次深入一線調研,瞭解情况和問題,共商措施辦法;製定了《關於解决“地趴糧”問題實施方案》和《解决“地趴糧”問題推進方案》,明確要求到2022年底,梨樹縣、雙遼市“地趴糧”减少70%,伊通滿族自治縣、鐵東區和鐵西區基本消除“地趴糧”,到2023年底,四平全域基本消除“地趴糧”,並確定了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緊盯落實,要求各縣(市)區進一步提高站位,採取過硬措施,充分認識“地趴糧”的危害性和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切實把整治工作作為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扛起屬地責任,抓好組織實施,根治“地趴糧”問題,確保“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的目標如期實現,最大限度降低糧食儲存環節的損失浪費。
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解决“地趴糧”問題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將辦公室設在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行使“指揮官”職責,負責統籌協調、跟踪調度、綜合匯總、情况上報等工作。
作為“地趴糧”整治工作的責任主體,各縣(市)區政府明確各自年度任務和職責,製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以“五化”(運營項目化、任務清單化、時序流程化、全程制度化、落實標準化)工作法強力推進。
實施定期調度制度。建立工作進度台賬,從今年8月份開始,每月5日各縣(市)區向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本地工作進展情況,對發現的突出問題形成措施清單,及時協調解決。在糧食收穫之後,一天一調度,每天匯總上報,每週排名上牆。
賽馬排名激勵推進。將“地趴糧”整治工作納入績效考核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在考核對象上壓實縣(市)區、鄉鎮、村主體責任,在責任落實上突出黨政同責要求。11月中旬前,鄉鎮政府組織本轄區內行政村交叉互檢(評審自查)。市、縣兩級紀委、政府督查室採取暗訪督查、專項督查的管道,加大檢查和曝光力度,全程跟踪調度任務落實情況,排名通報激勵督導落實。
全員建檔立卡。針對以“地趴糧”形態儲糧的種植戶,指派專人包保建檔工作,每戶一檔,檔案上登記農戶名稱、地址、耕地面積、預計產量、擬採取儲糧形式、預計售糧時間等內容。梨樹縣、雙遼市作為“地趴糧”問題重點區域,組織動員村民小組長逐戶“敲門”建檔,鄉鎮政府將檔案資訊匯總形成作戰圖,成立工作專班,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人管、有人抓。
基於土地經營的各種模式,對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含家庭農場)和一般農戶,實行庭院儲糧、基地儲糧、集中儲糧、產後服務中心儲糧和產業化延期結算5種儲糧模式。每個鄉鎮按實際需要建設集中儲糧點,重點解决種糧大戶、合作社等產糧大戶和無勞動能力農戶的糧食立體存儲難題;對部分自己存糧的合作社及種糧大戶,確定其儲糧選址和物資準備,確保每一戶的糧食都有存放地點。
跟進物資保障。縣(市)區結合實際,緊貼農戶需求,組織相關部門總結現有各類儲糧裝具的優缺點,設計出節約、簡潔、實用的立體儲糧裝具,確保結構安全。現已提供聚乙烯網、鐵絲網、脚手架式、就便器材搭建等9種簡易儲糧裝具選型,由政府出資購買資料,農戶落地安裝,讓農民“有得選、願意選、隨便選”。截至目前,全市已到位立體儲糧物資鐵絲網3.5萬個、鋼結構立體儲糧裝具3385個、聚乙烯網儲糧裝具145.1萬個、網袋85萬個、草墊子1萬個,可實現安全儲糧200萬噸以上。
打響“攻堅戰”——
破解重重難題改變儲糧習慣
金秋時節,走進雙遼市臥虎鎮前六家子村,一派如火如荼的秋收場面映入眼簾:農家院裏,4臺輸送機一起工作,20多人揮舞鐵鍬,忙著把玉米投進輸送機,再傳送到一個個玉米棧子裏,五六分鐘就堆滿了一個棧子。幾個小時後,原本“趴”在地上的玉米棒,都規規矩矩地“歸倉”“入棧”。
前六家子村有210戶玉米種植戶,種植面積8280畝,年產量達1500萬斤。今年10月中旬,在村書記王豔秋的帶領下,全力開展“地趴糧”整治工作。“咱們就整村推進,徹底消除‘地趴糧’。”但有一些人不同意:“整村推進太難了,先把一部分棧起來就行了。”“村裡年輕人少,老弱病殘沒有勞動能力,壓根實現不了。”
面對難題,王豔秋沒有退縮,她提出了推進方案:能自理的就自理;確實自理不了的,每30戶形成一個“互助組”,互相提供人力和器具幫助。同時,黨員幹部和村三委成員召集志願者開展幫扶活動,“地趴糧”整治必須不落一戶。
王豔秋還帶頭到村民家做工作,把已經搭建完的儲糧設施拍成小視頻,分享到微信群裏,講解“棧起來”的好處。漸漸的,村民們看到了科學儲糧的好處,陸續加入了志願者隊伍,友鄰間互幫互助“搭夥”幹活。就這樣,半個月後,“地趴糧”在前六家子村徹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整齊的玉米棧子。
同樣在雙遼市,王奔鎮巨興村收穫的玉米,也都被存入了聚乙烯網圍起來的玉米棧子裏。村書記趙德仁帶頭放弃“地趴糧”,使用新式的儲糧裝具,黨員們緊緊跟上,身體力行,發揮示範作用。“巨興放光芒,解决地趴糧,拒絕黴粉粒,止損沒商量”,這樣的順口溜深入人心。現在,巨興村的家家戶戶都用上了通風、防雨雪,出入倉還方便的儲糧裝具。
在市糧儲局的指導下,各縣(市)區和鄉鎮又組織了文宣隊,走進農村集市、田間地頭和農戶家中,與村民們交流儲糧經驗,幫助農戶算好糧食減損增收賬;傳授安全儲糧知識、典型經驗做法,介紹企業服務運營模式。同時,結合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文宣周系列活動,組織農戶參觀學習簡易儲糧裝具,集中開展節糧減損法律法規文宣,提高思想認識,讓羣衆真正意識到顆粒歸倉的重要性。
此外,通過視頻號、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進行全天候、全地域、全方位地文宣,展示既符合農村實際,又符合科學儲糧要求的儲糧管道。截至目前,短視頻播放量已達3.2萬次以上;通過電視臺新聞欄目發佈“地趴糧”整治情况31次,在掌上雙遼、智慧梨樹等APP發佈“地趴糧”整治工作新聞30餘條;發放宣傳單14.8萬份、宣傳手冊1.2萬册,懸掛條幅782條、掛圖1.8萬張。
能讓苞米多賣錢的事兒大家都上心。廣大村民們有樣學樣,整治“地趴糧”在四平大地上蔚然成風。各鄉鎮趁熱打鐵,一鼓作氣開展鄉村安全儲糧示範村鎮創建活動。據瞭解,全市將在12月底前評選儲糧示範鄉(鎮)村屯,並授牌表彰。
收割機開到哪裡,服務就跟到哪裡;棧子立在哪裡,技術指導就出現在哪裡。為了解决農戶在搭建設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疑惑,全市相關部門組成了31個技術服務隊、服務組,先後出動9276人到村屯走訪,指導農戶進行選棒整理,建設儲糧裝具,讓老百姓看了就會,照著能做,實現了簡易立體儲存。
打好“持久戰”——
健全長效機制構建平臺體系
解决“地趴糧”問題,既要盯住當前目標打好“攻堅戰”,也要著眼長遠打好“持久戰”。四平市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構建長期為農戶提供科學儲糧優質服務的平臺體系,讓農民動起來,讓企業參與進來,打出一套“地趴糧”治理組合拳。
全面實行立體儲糧。採取“棒收”的農戶、合作社和種糧大戶,根據糧食收穫後的水分,在庭院內暫時散堆晾曬,而後用通風筒+圍擋、聚乙烯網囤、鐵網囤、玉米樓子、木結構玉米棧子、鋼管+鐵網玉米棧子,實現立體儲存;或者根據實際情況,脫粒存入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和“延期結算”企業。
雙遼市玻璃山鎮合心村,全村共150戶,去年種植玉米500公頃,產量達750萬斤。本來是一個“盆滿缽滿”的豐收年,然而11月份下了幾場雪,之後氣溫又驟然升高,這讓一直沿用傳統“地趴”管道儲糧的村民們吃了虧。玉米在潮濕、高溫的環境下發生黴變,品質大大降低,正常能賣1塊錢的價格降到8角錢,每斤少賣2角錢。
真金白銀的損失,讓村民們意識到安全儲糧的重要性。今年鄉鎮幹部來文宣科學儲糧管道時,大家的積極性非常高,早早動手用紅磚鋪設地面、訂購儲糧裝具,幹勁十足。村書記張强說:“政府能想法子幫我們解决糧食存儲問題,真是太好了!現在收回來的苞米,都用聚乙烯網、鋼結構的裝具‘棧起來’了,這下不用擔心黴變了,我們可以自主擇機售糧,價格不僅不會掉,每斤至少還能多掙一兩毛錢!”
梨樹縣共有24個鄉鎮(街道),全部實行班子成員包村,機關幹部、村兩委幹部、駐村工作隊包屯到戶,因地制宜督導農戶立體儲糧。縣政府督查室牽頭組建8個督導組,重點督查縣域北部“地趴糧”問題突出的12個鄉鎮,並抽查其他鄉鎮落實情況。截至11月9日,全縣黨員幹部簽訂庭院立體儲糧保證書5032份,落實立體儲糧5.1萬餘噸。梨樹縣國平農機合作社今年種植玉米45公頃,預計產量450噸。他們一改往年“地趴糧”存糧管道,使用聚乙烯網,品質優良的玉米價格比去年同期高了1角,可實現增收9萬元;興達家庭農場種植玉米65公頃,預計產量650噸,使用鐵網立體儲糧,預計增收13萬元。
推廣“延期結算”業務。“延期結算”就是常說的“糧食銀行”模式。四平市鼓勵和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糧食收儲企業、玉米深加工企業、中糧貿易企業一起,探索“糧食銀行”產業鏈模式,開展訂單種植和產銷銜接,减少中間環節,搭建以糧食貿易、農業服務和金融服務為基礎的惠農大平臺,實現由“存糧在家”轉為“存糧在庫”,解决合作社、種糧大戶“無地方、無設施、無科技”存糧問題。
截至目前,梨樹、雙遼兩個重點縣(市)共有15戶企業開展“延期結算”業務,與448戶種植大戶及合作社簽訂“延期結算”契约448份,可解决“地趴糧”12.4萬噸;簽訂“一賣到位”契约65份,可解决“地趴糧”3.3萬噸。
深化糧食產後服務。全面啟動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協調糧食企業積極入市收購,引導玉米深加工企業充分利用閒置倉儲資源,發揮點多面廣、倉儲設施完好、機械設備齊全、人員專業等優勢,積極參與糧食產後服務,增設收購庫點、延長收購時間、加强收購服務、擴大收購數量,主動為農民提供代清理、代乾燥、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的“五代”服務,引導農戶理性售糧、適時售糧。現時,四平市已建成29家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其中,梨樹7家、雙遼10家、伊通12家,可為合作社、種糧大戶存糧1111.8萬斤。
為充分發揮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和“延期結算”企業服務功能,政府部門積極幫助種糧大戶、合作社與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延期結算”企業精准對接,簽訂服務協定。對“地趴糧”較集中的鄉鎮,成立工作專班,突出簽約成效。同時,對本區域內的“延期結算”企業、糧食產後服務中心主體確定的服務業務,在本地媒體進行公示。
建設集中儲糧點。利用村集體建設用地、低效用地、荒地、閒置學校等,集中搭建立體儲糧設施,配套小型傳輸機、鏟車等設備,採取無償使用或租用管道,變“分散儲糧”為“集中儲糧”。指派專人指導存放位置,登記和維護現場秩序,做好存糧後的看護保管工作,有效解決庭院無處存放、個人投入大、勞動力不足等問題。(郭奕荃崔維利楊率鑫)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