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諸葛漪
上海滬劇院青年傳承版滬劇《陸雅臣賣娘子》《庵堂相會》滬劇折子戲專場自11月7日至9日在天蟾逸夫舞臺輪番上演。滬劇院2013級青年演員用蓬勃朝氣重現滬劇經典流派唱腔,這群00後代表了滬劇的未來。
青年演員萬子濤表示,排練伊始,複排導演舒悅就反復強調,要用眼睛與觀眾交流,與觀眾“說話”,給了他很多啟發,“唱好傳統經典,把根基打好,未來才能駕馭更多新編原創作品。”
《陸雅臣賣娘子》《庵堂相會》是兩部堪稱滬劇教科書級別的經典劇碼。劇中不僅有上海早期城鄉社會的生活氣息和文脈記憶,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唱腔,經過幾代滬劇名家不斷打磨,已經成為滬劇演員的必修課。
作為《陸雅臣賣娘子》《庵堂相會》複排導演,舒悅在整理、挖掘、傳承的基礎上,保留經典唱段、唱腔、念白,並結合當下審美品位,對部分唱段進行重新編排,根據演員嗓音特點,將“娘舅賦”由賦子板改為三角板,演唱出來更具滬劇韻味。《陸雅臣賣娘子》“歎五更”加入文派、解派、邵派、王派、春派的流派唱腔,觀眾聽來頗為過癮。在舞臺換景間隙,劇碼嘗試加入沉浸式舞臺的演繹形式,實現臺上台下近距離互動,讓觀眾耳目一新。
“《陸雅臣賣娘子》《庵堂相會》都是頗見功底的大戲,彙集多個經典滬劇流派,涵蓋幾代藝術家的表演精髓。當年邵濱孫、王盤聲老師等都希望把這些戲傳下去。”舒悅自言,演員一生在尋路、趕路、領路、讓路,而他到了“領路”期。“26比特2013級青年演員流派紛呈,每人都有自己的特色,通過傳統戲打基礎,他們琢磨角色的積極性更高了。”青年演員有個習慣,排練前,先去汾陽路150號1樓紀念館滬劇前輩藝術家的照片前鞠躬。“這群00後正一步步擺脫稚嫩,我對他們有信心。”舒悅說。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