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更多科技紮根在泥土裏

河北 80℃ 0
摘要:近十年來,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深耕科技創新,取得碩果累累。近十年來,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積極推進基地建設和示範推廣、深入開展科技服務活動。

(記者吳苗苗李元華通訊員關中波張京慧)金秋時節,燕趙大地五穀豐登,放眼田間地頭,金燦燦的玉米、顆粒飽滿的花生、掛滿枝幹的大豆、顏色鮮豔的甘薯……截至10月24日,河北省秋糧收獲6221.5萬畝,完成種植面積的99.3%,其中淨作玉米、淨作大豆和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全部收穫完成,全省秋糧有望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新增”。

這豐收的背後是廣大農民通過辛勤勞動澆灌出的璀璨之花,更離不開科技興農的有力支撐。

“從黨的二十大報告的字裡行間,我感受到了黨中央對糧食安全和農業科技的重視,感受到了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信心和底氣。”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書記李輝提到黨的二十大精神,非常激動和自豪。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種業强則農業强。近十年來,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深耕科技創新,取得碩果累累。冀麥325連續4年入選河北節水推薦品種,成為華北麥區的主導品種;高油、高油酸花生育種居全國領先水準,通過鑒定、審定和登記的花生品種13個;冀豆系列“雙高”大豆品種河北覆蓋率68%,冀豆12、冀豆17等入選全國主導品種。全所上下迎難而上,攻克“卡脖子”科技,持續做强“農業芯”。

如果說品種的更新和良種的普及是增產增收的有力保障,那麼相應的栽培技術措施也不可或缺。“淺埋滴灌科技,在2022年晚播冬小麥的科技壯苗、促弱轉壯中體現了諸多優勢。”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研究員賈秀領說。

“良種+良法”,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的專家們腳踏實地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給農民送去了實實在在的效益,為打好種業“翻身仗”奠定了良好基礎,為助力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做好科技支撐。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人才既是源頭活水,也是創新引擎。新時代更需要健全農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充分發揮科研院所的組織作用,讓科技的種子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切實解決制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科技短板。

近十年來,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積極推進基地建設和示範推廣、深入開展科技服務活動。甯晉基地示範推廣水肥一體化節水節肥、標準化綠色高效生產科技模式,帶動當地新型農業技術服務組織在全縣投入應用。系列大豆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在槁城連續兩年創造畝產突破250公斤的全國萬畝大豆實收測產記錄,帶動了石家莊市槁城區30萬畝大豆規模生產,成為全省標杆。冀花系列高油酸花生在全省大面積推廣,2020年達到130萬畝,輻射河北、河南、山東、遼寧、吉林花生主產區,占全國高油酸花生推廣面積的30%。除此之外,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還積極推進院市科技合作,開展“定制式”技術服務,精准對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舉辦各類技術服務,示範新品種、新技術,並開展創新驛站、創新聯盟等工作。

“科技强是農業强的重要標誌,黨的二十大報告非常重視科技創新,作為農業科研人員,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繼續以强農興農為己任,堅定不移走好科技興農之路,讓更多科技在泥土裏紮根。”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所長李岩說。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