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成功入圍首批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强鏈都市(群)“雙核”攜手構建“4+3+N”樞紐體系

四川 54℃ 0
摘要:作為首批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强鏈都市(群),2022年—2024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雙核”重慶市、成都市將拓展長江上游航運中心、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和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4大功能”,補强鐵水、公鐵、陸空“3大類型”多式聯運網絡,提升N個樞紐港站能力


位於宜賓三江新區宜賓綜合保稅區的四川省首個5G智慧港口宜賓港集裝箱碼頭,貨輪在泊位上有序裝卸貨物,現場一派繁忙。蘭鋒 攝(視覺四川)


四川省瀘州市至重慶市永川區(川渝界)高速公路中和樞紐互通。牟科 攝(視覺四川)

核心提示

作為首批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强鏈都市(群),2022年—2024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雙核”重慶市、成都市將拓展長江上游航運中心、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和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4大功能”,補强鐵水、公鐵、陸空“3大類型”多式聯運網絡,提升N個樞紐港站能力

近日,2022年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强鏈首批都市名單進行了公示。成都市聯合重慶市以城市群申報,成為9個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强鏈都市(群)之一,為建設綜合交通樞紐集羣按下了“快進鍵”。

攜手合作 構建“4+3+N”綜合貨運樞紐體系

根據今年6月下發的《關於支持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强鏈的通知》,我國自2022年起,用3年左右時間集中力量支持30個左右都市(含城市群中的都市)實施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强鏈,促使綜合貨運樞紐在運能利用效率、運輸服務質量、運營機制永續等三方面明顯提升,在提高迴圈效率、增强迴圈動能、降低迴圈成本中發揮積極作用,從而形成資金流、信息流、商貿流等多方面集聚效應,更好服務重點產業鏈供應鏈,輻射帶動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參與聯合申報工作的交通運輸廳運輸處人士介紹,四川主動赴重慶對接,達成聯合申報共識,通力合作,高品質編制實施方案,並按照評審專家意見及時完善,經過2輪嚴格篩選和現場答辯,最終從全國100個申報都市(群)中突圍。

四川省、重慶市的國際貿易“夥伴”,位列前三的都是東盟、美國、歐盟。現時,貨物到美國可以通過江海聯運,到東盟、歐盟雖有南向班列、中歐班列等,但海運比例仍高,若能完善綜合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實現多種運輸管道深度融合發展,可進一步提升貨物綜合運輸效率與質量。川渝攜手合作,有助於貨物運輸組織、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成渝聯合申報,幾個“硬體”在參評都市中占優。

首先是國家定位,《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定位為全國交通“四極”之一。

其次是區位優勢,國家“6軸7廊8通道”綜合立體交通主骨架中有“3軸2廊2通道”在此交匯,重慶、成都也被定位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都市。

再次是合作基礎優良。從2020年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以來,兩省市交通運輸部門簽訂了“1+7”框架合作協定,區域交通發展實現規劃同圖、建設同步、運輸一體。成達萬高鐵、成渝中線高鐵等開工建設,建成和在建省際高速公路達18條,在全國首創開展嘉陵江梯級通航建築物跨省聯合調度,開通20條跨省城際公交線路,道路旅客運輸駕駛員從業資格證換發等11項高頻事項實現“川渝通辦”。中歐班列(成渝)號,2021年開行量超過4800列,占全國比例超過30%,回程運輸箱量居全國首位。

做强貨運樞紐,思路已經明確:突出連結全球、引領西部的國際樞紐功能,構建“4+3+N”綜合貨運樞紐體系,即拓展長江上游航運中心、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和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4大功能”,補强鐵水、公鐵、陸空“3大類型”多式聯運網絡,提升N個樞紐港站能力。

國家對首批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强鏈都市的支持時間為三年,每個都市預計可獲得15億元支持。2022年—2024年,重慶市、成都市計畫投資超100億元,到2024年區域多式聯運量年均增長率6%,樞紐港站貨物輸送量年均增長率5%,國際貨物運輸量年均增長率2%。

軟硬聯通 打造三種類型的綜合貨運樞紐

10月20日,成都東部新區,位於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北側的天府空港綜保區(一期)項目,倉庫、道路等雛形已現,海關大樓、辦公樓已經封頂,預計12月底全面建成,具備封關預驗收條件,力爭2023年上半年正式投用。

這是四川首個空港型綜保區,將促進成渝產業資源、優質商品和創新要素彙聚,以保稅功能服務成渝世界級機場群航空樞紐能級提升,現時已招引儲備跨境貿易、保稅物流等重大功能性項目20餘個,簽約項目14個。

天府空港綜保區(一期)是重慶和成都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强鏈重點專案之一。重慶市、成都市聯合編制了“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强鏈三年實施方案(2022—2024年)”,確定了具體實施路徑,將一批重點專案列入實施清單。

參與方案編制的四川省交通運輸發展戰略和規劃科學研究院戰略規劃所所長範林强介紹,將圍繞打造鐵水聯運型、公鐵聯運型、陸空聯運型三種不同類型的綜合貨運樞紐,從基礎設施及裝備“硬聯通”、規則標準及服務“軟聯通”、運營機制一體化等方面推進。將圍繞鐵路、水路、航空等貨運基礎設施進場站、進港口碼頭、進園區,延伸拓展既有線路,實施專用線路新建或改擴建工程等;圍繞有效滿足多式聯運節點集散分撥需要,對現有倉儲、堆場實施擴能改造,適當新建倉儲、堆場,新增設施容量;圍繞貨運裝備標準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廣應用專業化多式聯運設備和跨管道快速換裝轉運的裝卸、分揀設施及標準化載運單元,鼓勵配備符合低碳目標的工作設施、新能源貨車和全貨運機型等。

成渝鐵路擴能改造、成都經內江至重慶等鐵水聯運通道、萬州新田港(二期)、順豐西部航空貨運樞紐等項目,都是“硬聯通”的重點。這些項目實施後,成都大批量貨物可經重慶實現鐵水聯運,國際航空貨物也可經成都航空樞紐周轉,通過卡車班機輻射重慶地區。

“軟聯通”方面,成渝兩地將强化市場拓展、線路優化等合作,並共建成渝多式聯運資訊服務平臺,實現與全國多式聯運公共資訊服務平臺無縫對接和物流資訊全程可追跡。

還將開展鐵路提單物權化試點,探索賦予中歐班列國際鐵路運單金融内容的有效途徑;在空港樞紐綜合辦事大廳設定“川渝通辦”視窗,為企業提供“一窗受理、綜合服務”,提高通關和物流便利化程度等。“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將增强成渝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和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覈心功能,支撐打造內陸開放戰畧高地。”範林强表示。

多層次推進 綜合交通樞紐集羣加快成型起勢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有多個不同層級的樞紐:成都—重慶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瀘州—宜賓、萬州—達州—開州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南充、遂寧、廣安、綿陽、內江、自貢、樂山、黔江等為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不同層次的樞紐打造、樞紐間的攜手合作,推動成渝綜合交通樞紐集羣加快成型起勢。

10月下旬,岷江航電綜合開發的第4個梯級工程、龍溪口航電樞紐建設正在緊鑼密鼓進行,朝著通航目標大步邁出。整個岷江航電綜合開發共有4個梯級航電樞紐、81公里航道整治和港口工作區6個項目,預計2025年底可基本建成,届時,岷江(樂山至宜賓段)162公里航道可常年通行1000噸級船舶、豐水期通行3000噸級船舶,“長江黃金水道”將向成都平原延伸162公里。

今年7月,重慶、四川聯合發佈《共建長江上遊航運中心實施方案》,列出“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清單,岷江航電綜合開發工程位列其中。

6月10日,在川南港務公司與重慶港盛公司的合作下,一船來自雲南水富的磷礦石散貨,在瀘州港卸船後裝入集裝箱,下水經重慶發往湖北宜昌,實現了磷礦“散改集”+“水轉水”運輸,開啟了川渝“水上巴士”的運輸新模式。一艘裝載4600噸氧化鋁的貨船從重慶萬州港發出,上水來到宜賓港,再轉公路運輸發往雲南,川渝間又一項“公水聯運”合作達成。該項目穩定運行,預計每年發運量將達60—80萬噸,後期產能全部釋放,預計可達150萬噸以上。

磷鐵對流項目在川渝港口間穩定運行——四川的磷礦通過宜賓港下水往東出川,外地的鐵礦通過重慶港上水到宜賓港或瀘州港後轉運到川內,重慶港盛公司還將船舶改造成項目專用的重箱船舶,並對航線進行重新設定。

今年1至9月,重慶—瀘州—宜賓集裝箱水水中轉班輪“川渝巴士”,累計運行231航次共17764標箱。經由長江上一艘艘貨輪,西南地區進出貨物快速中轉,長江上游港口的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合作互動新格局加快形成,推動著長江上游航運中心一步步從藍圖變為實景。

川渝間大通道加快優化佈局。今年以來,四川、重慶兩地交通運輸部門協同開展路網佈局規劃調整工作,川渝省際高速公路通道規劃佈局新增11個、達36個,普通省道出口新增24個、達53個。現時,我省正加快南潼、內大、開梁等高速公路建設,加快成渝擴容、遂渝擴容、自貢至永川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預計到2025年,川渝省際間的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大動脈”將超過22條。(徐也晴 記者 王眉靈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