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發中國漢服產業發展報告中國故事是“漢服”時尚話題寶庫

上海 44℃ 0
摘要:昨天,始建於1559年的上海豫園迎來首届漢服創意與漢服版權論壇,上海漢服版權中心編制的《中國漢服產業發展報告》在論壇上首發。

  記者施晨露

  你知道漢服“江湖”有哪些門派嗎?為什麼說“一入漢服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昨天,始建於1559年的上海豫園迎來首届漢服創意與漢服版權論壇,上海漢服版權中心編制的《中國漢服產業發展報告(2022版)》在論壇上首發。

  漢服為何能成為熱點

  去年9月,上海市版權局在東華大學設立國內首個中華傳統服飾版權綜合服務平臺——上海漢服版權中心,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服飾原創設計提供全方位的版權服務。作為2022世界設計之都大會系列活動之一,在由上海漢服版權中心主辦的首届漢服創意與漢服版權論壇上,來自服飾史學、知識產權、藝術設計、文化傳播和市場運營等領域的多位專家學者,多維度探討漢服的未來發展之路。

  在上海漢服版權中心負責人蔣智威看來,“漢服”成為現象級熱點,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和精彩紛呈的中國故事是製造“漢服”時尚話題的寶庫;二是沒有受限於流行趨勢的預測、沒有國際品牌的對標打壓,為創建獨一無二的“漢服品牌”賦予了廣闊的文化空間;三是豐富的歷代服飾和成熟的服裝產業鏈大大降低了“漢服設計”和“漢服產業”的准入門檻,這也是“漢服同袍”熱衷參與的基礎條件。

  探索漢服版權轉化路徑

  今年7月,某國際品牌“抄襲馬面裙”引起軒然大波。在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館長、東華大學教授卞向陽看來,西方設計師通過對中國元素的借鑒、改造、重組等手段,對中國服飾形象進行詮釋,這種“他我”視野下的本質是藝術家、工匠和群眾對中國的想像。

  “漢服行業的發展,首先在於‘文化的自知’。”卞向陽提出,中國風格的意義重建,要以中國風格喚醒中國意識、豐富創意內涵、弘揚中國文化。“越來越多設計師正逐步介入傳統服飾元素的運用,儘管它們外表可能不太像宋制、明制這樣標誌化。只有讓產業更快發展,我們才能為群眾提供更多產品和選擇,穿漢服的人自然就會越來越多。”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賈璽增提到,在漢代已有根據季節選擇服裝色彩的“五時色”制度;傳統服飾中還有對應自然景物變化的“四季花”和“節令物”裝潢風俗。在物質文明極大豐富的今天,對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繼承與弘揚,不僅可以進一步加強民族凝聚力和自尊心,還有利於將中國古代服飾文明轉化為寶貴的精神和物質財富,使其服務於今人。

  藝述事管理合夥人黃慧毅建議,可以將漢服元素融入文博IP,共同開發紋樣圖案。“文博IP和漢服都是一種文化標誌,具有被廣泛接受的文化内容和藝術價值,可以通過聯名在文化藝術愛好者圈層輕鬆達到1+1>2的效果。”

  蔣智威介紹,就漢服的原創設計與開發,上海漢服版權中心重點圍繞“兩點六維度”展開。“兩點”指的是“紋樣圖案”和“品類單品”,“六維度”指的是“歷史遺存的再創造”“新型資料的再應用”“科技手段的再表達”“服務場景的再拓展”“應用領域的再衍生”和“品牌建設的再賦能”。通過合法授權、轉讓和經營等商業活動,實現漢服原創設計的商業轉化與價值倍增。上海漢服版權中心將攜手上海絲綢集團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等相關商業運營機构,通過“授權商業運行平臺”和“授權合作機构”兩種形式,探索漢服版權有效轉化的經營路徑。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