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在會議間隙討論交流。 陳正寶 攝
特派記者張駿孟群舒
記者王海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亯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成為上海代表團代表在二十大會場內熱烈討論的議題。代表們認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拓展基層各類群體有序參與基層治理通路”,報告在多個部分提到了社會治理,為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准現代化描繪了清晰藍圖。
代表們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都市治理作出一系列重要訓示,為我們把握超大都市特點和規律,推進都市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發揚全過程人民民主,扎實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眾人的事情眾人商量”
全過程人民民主寫入二十大報告,讓長寧區委書記王嵐代表感到振奮。“作為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提地,這對我們是很大的鼓舞和激勵,也為今後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
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長寧區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考察時,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近三年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在上海開花結果、深入人心,來自基層的意見建議,被原汁原味地迴響到最高立法機關。截至今年9月底,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共完成68部法律的意見徵集工作,歸納整理各類意見建議1500餘條,其中121條建議被採納。
“如今,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工作已不局限於立法,而是向文宣普法、監督執法等各個環節延伸。”王嵐說,我們在拓寬人民群眾參與民主的通路上作了不少新探索,將全過程人民民主運用到社區治理中。精品社區改造的方案製定,寵物擾民的紛爭化解,一個樓道扶手的設計,一個智慧充電樁的選址……這些事情都會聽取老百姓意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眾人商量”在長寧蔚然成風。
“百年公園”中山公園與“百年校園”華政的融合開放,就是一個發揚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案例。“公園和校園之間的馬路並不寬敞,涉及公車網站是否要挪比特或取消,事關老百姓切身利益,必須廣泛聽取周邊居民意見。”王嵐說,一輪輪聽取各方意見後,大家表示對這樣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公車網站傾注了深厚感情,一致要求保留。最後,這個有溫度、有記憶的20路公車站得以保留提升。“搭建順暢的參與通路,就是要讓更多老百姓參與城區治理,讓每一個老百姓能够成為最廣泛的參與者、最大的受益者和最終的評判者。”
“作為首提地,我們會有更强烈的使命擔當,用豐富的地方實踐來進一步深化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涵。”王嵐表示,長寧區正與市人大共建上海人大全過程人民民主研習實踐基地,深化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論闡釋和實證研究。對標“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等要求,研究出臺實施意見,通過製定具體行動措施,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實處,奮力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最佳基層實踐地。
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格局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徐匯區委書記曹立强代表說,報告描繪了“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平臺建設,提到了“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高市域社會治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明確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鮮明導向。
報告指出,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加强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曹立强認為,加强基層治理,需要打造一群社區“領頭雁”、畫出一個品質生活圈、凝聚一個治理共同體、織密一張智慧數治網。
“基層治理,人是覈心。”曹立强說,不斷完善基層治理體系,夯實基層治理基礎,增强基層治理實效,需要重點打造一群社區“領頭雁”。“社區幹部離羣衆最近,直接為老百姓解决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要做强這支隊伍。”他說,新一批社區幹部年紀輕,知識水准高,有想法,有衝勁,但缺少基層工作經驗,為此徐匯通過老書記工作室,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同時,徐匯還在沿街面設定服務型居委,讓更多居民有事沒事都來居委坐坐、聊聊家常。
在曹立强看來,打造品質生活圈是基層治理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期盼的最直接回應。在社區更好地實現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病有所醫、住有所居,讓羣衆凝聚在黨旗周圍,時時體會到黨的全面關心、都市的溫暖善意、社區的舒適便利。凝聚治理共同體,就是要在黨組織領導下共建、共治、共亯,更好聚智、聚力、聚人心。通過搭平臺、畫網格,實現社區事務共商、急難愁盼共解,努力做到小事不出居委,大事不出片區,難事不出街鎮。通過加强基層黨組織領導的羣衆自治,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讓社區羣衆成為各類公共事務協商共治的主體。
“基層治理離不開數位賦能。”曹立强說,將發揮好“一網統管”優勢,統籌社區圍牆內外,創建“放心社區”“放心商圈”“放心樓宇”“放心道路”,夯實疫情防控、公共安全、自治共治的工作基礎。
讓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
“十年前的康城,物業管理混亂,安防設施不足,居民缺乏安全感,3.6萬人居住在一起,但聚不到一起。”上海閔行區康城社區黨委專職副書記張軍萍代表在會場上講到一個細節:一個駕車的年輕人一出社區,就把車上的“康城社區停車證”收起來,因為不好意思說自己住在康城。
經過十年治理,如今的康城社區,居民凝聚起來了。張軍萍說,今年疫情防控期間,社區黨組織在6個小時裏發動了594名在職黨員、330名物業服務人員和2600名志願者。
張軍萍說,康城的蛻變,關鍵是深入踐行“人民都市”重要理念,用心用情做好羣衆工作,讓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把“你的事”“我的事”變為“我們的事”,共同打造美好社區、幸福家園。
這幾年,閔行區提出“紅色物業”創建,通過黨建引領物業治理,把業委會和物業服務企業納入黨的全面領導,並形成相關制度。物業管理服務跟上了,安防系統陞級了,入室盜竊案數量已連續三年為零。隨著越來越多人願意參與社區治理,黨組織又開始打造“莘智匯”社區公共空間,設定民意收集點,帶領居民集中精力一件一件化解難題,推動垃圾分類、截污納管、綠化、停車等急難愁盼問題妥善解决。
“最近上海召開了大會,推出了‘六大工程’,為基層賦權、減負、增能,讓我們行有方向、做有抓手、幹有盼頭。”張軍萍說,展望未來5年,進一步健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機制,讓基層政權堅強有力,基層羣衆自治充滿活力,基層公共服務精准高效,是我們肩頭的重任。
數據賦能老齡化社會治理
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畧。從全國特別是上海的實踐看,强化科技賦能,是提升都市治理效能的關鍵舉措。借助現代科技,可以為老年人生活提供便捷好幫手,以科技之力為老年人賦權增能,提升老齡化社會治理能力。
“上海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500萬,幫助這部分中需要的老人跨越數字鴻溝,是我帶領團隊這五年來的重點工作之一。”連續19年在崇明,在一個人的營業廳服務一座島,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崇明電信局市場黨支部書記邱莉娜代表對郊區老年人的需求十分瞭解,她組織開展適老化課堂進營業廳、進社區、進花博、進老專家協會,幫助崇明三島的老人跨越數字鴻溝。與此同時,上海電信還將進一步打造數位助老服務體系,比如通過改造街頭的公用電話亭、陞級114熱線電話服務功能等舉措,為破解老齡化社會治理難題提供了另一條路徑。
“上海街頭的傳統電話亭,只要進行互聯網化改造,就可以變成老人的‘戶外接力站’”,她介紹說,創新打造的“數位公話亭”,加載簡單易用的助老功能,就是守護都市數位化發展行程中弱勢群體的“都市安全島”。
又如,市民熟知的114熱線,正在陞級為“數位社會語音門戶”,通過聲紋認證和支付功能,讓更多助老服務能够在語音電話上無障礙落地,如預約掛號、法律熱線、助老保供甚至是買菜送藥等。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