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自張北德勝村:
牢記囑託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記者李鵬飛
深秋的張北德勝村,處處洋溢著歡樂的氣氛,人們忙著拉紅菜頭、儲薯種、種大棚,一改以往半年閑,從此有了四季綠。
10月19日上午,村民們放下手頭的活兒,不約而同地聚在村委會會議室裏,一起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共話德勝未來發展藍圖。
五年前,德勝村還是張家口壩上典型的深度貧困村,祖祖輩輩靠天吃飯。
2017年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踏著皚皚白雪來到德勝村,看望慰問困難群眾,與基層幹部羣衆一起算扶貧賬、謀脫貧計。
五年多來,德勝村幹部羣衆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團結奮鬥,村莊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民居錯落有致,街巷寬闊潔淨,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這些變化源於“挪了窮窩”“斬了窮根”。一眼望不到邊的光伏板、集中連片的溫室大棚、錯落有致的特色民宿成為村民奔向幸福港灣的“法寶”,村裡的300畝馬鈴薯微型薯育種園區和加工園區、兩座共500千瓦的村級光伏電站、60多套特色民宿、引進企業投資建設的5萬千瓦的農光互補電站成為全村增收的“臺柱子”,村黨支部書記葉潤兵對記者說,今年全村集體經濟創收預計可達220多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將突破2萬元。
走進村民徐海成家的二層新民居,樓上樓下,網路電話,過上了和城裡人一樣的新生活。交談中,徐海成為記者算起了收入賬,“我家今年僅馬鈴薯微型薯繁育一項純收入10萬多元,明年我將繼續擴大育種規模。好日子是幹出來的,是奮鬥出來的,這幾天大棚裏沒活了,我也沒閑著,搞起紅菜頭運輸,每天還能掙三五百元。”
在勝德食品公司蔬菜種植基地,記者看到大棚內鬱鬱蔥蔥,聖女果花正盛開,員工們有的除草、有的澆水,忙而不亂。
“今年我們錯季種植了聖女果,與百果園公司簽訂了合作協定,讓聖女果有了穩定的銷路,預計能收穫20萬斤,收入超60萬元;一部分村民在家門口打工,有了穩定的收入。”說起村裡的新變化,基地負責人馬河難掩喜悅。
“黨和國家為我們提供了展現自我的舞臺,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德勝人,建設家鄉我責無旁貸!”德勝村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村黨支部委員徐亞茹向記者談起自己今後的計畫,她將利用網絡平臺,講好德勝故事,推廣德勝特產,特別是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讓德勝的中藥材走得更遠。
到現時,德勝村已儲備像徐亞茹這樣的青年人才10餘名。
“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我們對未來信心滿滿,下一步,在做强原有產業的基礎上,將生態養殖、艾草種植、水培蔬菜等產業做出特色。還將利用好第三届中國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15棟零耗能住宅資源,打造清潔能源推廣的新地標,讓低碳綠色產業成為我們德勝村的新名片,努力把德勝打造成鄉村振興模範、低碳綠色標杆、高端研學基地、產業融合典範。”葉潤兵對未來信心滿滿。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