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勘局獲批自然資源部工程技術創新中心

天津 63℃ 0
摘要:日前,由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申報的“金屬礦山地下水灾害防治工程技術創新中心”獲自然資源部準予。現時,金屬礦山地下水灾害防治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各項建設工作已經全面鋪開。

日前,由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以下簡稱“華勘局”)申報的“金屬礦山地下水灾害防治工程技術創新中心”獲自然資源部準予。這是我市首次獲批自然資源部工程技術創新中心,今後將成為自然資源領域重要的科技創新平臺。該中心建設期為5年,其間,計畫投入7000多萬元,開展35項關鍵技術研究。

礦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我國金屬礦產資源消費佔據全球半壁江山。“金屬礦山開發會帶來地下水超采、突湧水、地下水生態破壞等地下水灾害問題,制約金屬礦產資源高效開發。囙此,保障礦產資源安全亟待解决金屬礦山地下水灾害問題。”金屬礦山地下水灾害防治工程技術創新中心主任韓貴雷介紹。

在此背景下,金屬礦山地下水灾害防治工程技術創新中心由華勘局牽頭,聯合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共同建設。該中心面向國家資源安全保障、生態文明建設以及防灾减灾需求,力爭在金屬礦山地下水灾害防治帷幕注漿堵水關鍵技術研發方面取得新突破,在金屬礦山地下水防治堵水帷幕工程化研發方面取得新進展,打造金屬礦山地下水灾害防治領域高水准科技人才、創新團隊及協同開放的創新平臺,成為技術創新高地和成果轉化中心,引領行業技術進步。

組建於1952年的華勘局,是地質勘查領域的找礦“國家隊”。多年來,華勘局累計發現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和放射性礦產資源30餘種、礦產地近600處,地質勘查、礦山服務足迹遍佈50多個國家和地區。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深入人心,近年來,華勘局迎來從“勘探地球”到“修復地球”的綠色轉型,將更多自主覈心技術應用到都市地質、環境地質、海洋地質、防灾减灾等領域。

帷幕注漿堵水科技,是華勘局的關鍵核心技術之一。在礦山開發中,通過地質探孔壓注水泥,對岩石裂隙充塞、密實,形成不透水的隔牆,從而將地下水遮罩於開採區之外,有效地保護了地下水資源與地表地質環境的穩定。該科技已經在華勘局眾多礦山項目中成熟應用,且華勘局創新應用場景,在都市地質、環境地質及生態保護方面得到推廣。在今年4月開工的武清大黃堡英力土壤及地下水修復項目中,科研人員在對候鳥遷徙、修復工藝銜接、水准與垂直阻隔結合、環境監測及效果評估等難點進行詳細研判基礎上,採用“帷幕注漿+抽出處理”的科技方案對污染地下水進行修復。同時,對污染土壤以原地异比特熱解析和“築堆-淋洗”科技進行修復。“截至目前,第一階段的垂直阻隔工程已經完工,正在進行第二階段土壤修復工程。該項目總工程量已經完成40%,預計明年年底全面完工。修復後,將在地表進行植被種植,使濕地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華勘環保公司總經理陳志國說。

現時,金屬礦山地下水灾害防治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各項建設工作已經全面鋪開。“我們已經製定了未來5年規劃和詳細的建設運行方案,並且聯合相關研究組織,圍繞高防滲注漿資料研發、注漿工藝試驗研究、固廢利用等方面的首批4項重大關鍵技術研究專案已經啟動,很快將進入實質性研發階段。”韓貴雷說。

标签: 地質 工程技術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