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林草:胸懷“國之大者”,築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

四川 61℃ 0
摘要:林草興則生態興,生態興則文明興。四川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屬於全國第二大林區、第五大牧區,林草資源面積占全省幅員面積的70%以上。特殊的生態區位和豐富的生物資源賦予了四川林草系統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大歷史責任和時代使命。


洪雅縣國有林場的大徑級柳杉。王成攝


大熊猫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開展自然教育。省林草局供圖


攀枝花市三堆子,天保工程實施前後對比圖。省林草局供圖

林草興則生態興,生態興則文明興。四川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屬於全國第二大林區、第五大牧區,林草資源面積占全省幅員面積的70%以上。特殊的生態區位和豐富的生物資源賦予了四川林草系統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大歷史責任和時代使命。

胸懷“國之大者”,建設美麗中國。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林草系統堅決樹牢上游意識、强化上游擔當,堅決扛起長江黃河上游生態保護政治責任,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斷築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奮力書寫綠色發展的時代答卷。

護綠: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林草系統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强化林草資源保護管理和科學利用,不斷夯實美麗四川的綠色本底。

巴蜀大地披上新綠衣。通過繼續實施天保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開展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和草原保護修復綜合治理,持續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2012年至2022年,全省森林覆蓋率從35.2%提升至40.2%,森林蓄積量從16.81億立方米提升至19.34億立方米。2022年,全省天然草原組織面積鮮草產量較2012年提高11.6%。十年間,接續開展濕地保護與恢復項目100餘個,濕地公園從13處增至55處,全省濕地保護率提升至57%。

林草資源管理更科學。依託國家森林督查機制,推廣應用衛星遙感、互聯網+、雲平臺等高新技術,在全省範圍內構建了“天上看、地面查、圖上比、網絡傳”的常態化森林資源保護監管體系,提高了發現破壞森林資源問題的能力和水准,嚴厲查處打擊了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行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准全面提升,現時全省有高等植物14470餘種,占全國總數的1/3以上;野生脊椎動物1400餘種,占全國總數的45%以上。

生態保護機制更完善。全面設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9.2萬人,推行村級“一長兩員”機制。從體制試點到大熊猫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再到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工作上升到國家層面,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不斷完善。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四川林草系統推動川渝兩地開展長江上游生態共建共保。四川還制定出臺了林草碳匯行動方案及其階段性發展方案,積極探索林草碳匯專案開發儲備。

生態安全體系更健全。全省林業有害生物成灾率0.37‰,嚴格控制在3‰目標以內,松材線蟲病快速擴散漫延勢頭基本得到遏制。60個縣啟動國家儲備林建設,累計建設國家儲備林176萬畝,全省政策性森林保險參保林地面積達21014.13萬畝。全省森林草原防火文宣教育深入人心,隱患治理動態清零,設施設備不斷完善,全省森林草原火灾綜合防控能力持續提升。

活綠:合理利用林草資源發展林草產業

合理利用林草資源發展林草產業,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社會對優質林草產品需求的重要舉措。十年來,四川林草系統多措並舉,加快推進“大資源、小產業、低效益”向“大資源、大產業、高效益”轉變,2021年全省林業產業基地保持在1億畝以上,林草產業總產值達4509億元。

林業園區在壯大。建成認定國家林業產業示範園區8個、省級現代林業園區35個,涵蓋竹子、木本油料、木材加工、林草中藥材、花卉苗木、林下經濟和生態旅遊等重點特色林業生態產業體系。

竹林基地在拓展。全省竹林面積達1820萬畝,現代竹產業基地達千萬畝以上。初步形成竹漿造紙、竹笋加工、“大熊猫+竹”生態旅遊三大川竹業態,沿江(長江)竹產業佈局已經形成並向沿流域佈局(嘉陵江、金沙江、岷江、青衣江)拓展。

木本油料在提質。實施木本油料“雙集中”戰畧,在品種上向核桃、油橄欖、油茶“三棵樹”集中。全省形成了7個百萬畝以上木本油料產業帶,木本油料種植面積保持在2000萬畝以上。

林下經濟在增長。積極發展林菌、林藥、林禽、林蜂等林下種養業,引導林區羣衆“靠山吃山”。全省林下種養面積超1000萬畝,林下經濟總產值超300億元。

林權經營在啟動。21個市(州)、133個縣實現了農村產權交易資訊聯網運行。探索林權、林地經營權網上競價交易,每畝流轉價格較改革前平均提高了76.8%。開展林權抵押貸款改革,抵押融資綜合平均成本從改革前的12%降為改革後的5%。

科技創新為林草產業賦能。十年來,四川林草系統共實施科技創新項目1000多項,入選國家林業科技推廣成果庫423項,成功培育核桃、楊樹、槭樹、芙蓉等33個植物新品種,審定登記22個草新品種。

富綠:打通“兩山”轉化通道拓寬生態惠民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年來,四川林草不斷打通“兩山”轉化通道,加快林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生態惠民路越走越寬。

在生態補償中惠民。2014年至2021年,累計完成國家下達四川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任務309.66萬畝,中央累計投入42.99億元,260餘萬人受益。四川還創新設計了由退牧還濕生態補償、自然濕地管護補助為主的補償辦法,並在多地開展試點推廣。

在脫貧攻堅中惠民。四川大多地處曾經的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邊遠山區和革命老區,迫切需要融合推進保護與發展。2016年至2020年,全省累計安排生態護林員資金共計16.5575億元,8.18萬名貧困羣衆當上護林員,人均獲得勞務報酬近6100元。同時,引導貧困地區組建脫貧攻堅造林專合社1317個,吸納社員4.43萬人,貧困社員人均獲得勞務收入近5000元。其間,全省通過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直接幫助490餘萬貧困人口實現增收。

在鄉村振興中惠民。進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畧新階段,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印發了《關於林草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近年來,四川建成一批國家級或省級森林康養基地、森林(竹林)都市、森林(竹林)鄉鎮、森林(竹林)村莊、森林(竹林)人家和竹林風景線,打造以大熊猫、紅葉、花卉(果類)系列生態旅遊品牌節會和數位國際猫熊節國際化交流平臺,全省生態旅遊直接收入連續五年突破千億元。

四川對11個來自大熊猫國家公園所在縣域或社區的原生態產品進行了特許經營授權,努力打造推廣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比較優勢和市場前景的大熊猫國家公園原生態產品。

十年來,四川生態文化體系更加繁榮。四川林草系統評選了“十大最美草原”“十大最美濕地”“十大最美花卉觀賞地”和“十大樹王”,編輯出版了《四川古樹名木》《探秘四川—88個不得不去的林草景觀》《自然之賜》等圖書,會同教育廳編輯出版了《中小學森林草原防火教育讀本》,新建生態文明教育基地150餘個。四川已有全國生態文化村36個,以國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綠色營地為載體,開展“全國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舉辦全省生態旅遊節會、生態屏障建設論壇和生態攝影大賽,展示以大熊猫文化為引領,森林文化、草原文化、濕地文化、生物多樣性文化為骨幹,竹(木)文化、花文化、鳥文化、茶文化等為重點的生態文化之美。

站在發展新起點,四川林草系統將繼續堅持林草事業、林草產業“兩業並舉”,實施改革、創新“雙輪驅動”,為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貢獻新力量。(大强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