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轉型綜合實力大躍升江蘇“經濟强”的優勢更加彰顯

江苏 40℃ 0
摘要: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為我們擘畫“建設經濟强、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的宏偉藍圖。“經濟强”這一首位標識,賦予江蘇發展新擔當。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人民實現經濟發展的新跨越:十年來,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連跨6個萬億級臺階,從2012年的5.37萬億元躍升至去年的11.64萬億元。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為我們擘畫“建設經濟强、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的宏偉藍圖。“經濟强”這一首位標識,賦予江蘇發展新擔當。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人民實現經濟發展的新跨越:十年來,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連跨6個萬億級臺階,從2012年的5.37萬億元躍升至去年的11.64萬億元。眼下,實體經濟占全省經濟總量80%以上,糧食總產量穩定在700億斤以上,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十年累計增長90%,三次產業全面邁向高品質協同發展。

强者,當勇於探路爭先。江蘇以占全國1.1%的國土面積,承載6%的人口,創造10.2%的經濟總量。立足新起點,全省上下堅定不移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品質發展,力爭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發展影響力再上新臺階。

强創新:工業“大個子”勇當轉型“急先鋒”

2021年,全省製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5.8%,高於全國平均水準8.4個百分點,居全國第一位。

工業是立國之本。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近五年來,全省上下承壓前行、勇毅轉型,工業經濟發展呈現由“量”到“質”、由“形”到“勢”的根本性轉變,高品質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發展成色越來越足。

這樣的變化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江蘇製造業總量曾連續多年全國第一,然而,一度也面臨原有優勢有所弱化、新優勢尚未形成的嚴峻局面:市場主體多,但有“高原”沒“高峰”;產業體系完整,但價值鏈層級不高;科教資源豐富,但核心技術受制於人……

從“大”到“强”,從高速度邁向高品質,需要付出艱巨努力。對於工業大省江蘇而言,如何一邊夯基鍛優勢、一邊轉型補短板,事關全省經濟能否平穩健康發展。

“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三大變革,推動製造業轉型陞級,成為江蘇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

——做好“加減法”,產業結構日益優化。

做增量,我省牽住重大專案這一轉管道、調結構、增後勁的“牛鼻子”,十年來累計建成投產百億以上重大產業項目85個,先進製造業成為投資主要方向。今年上半年,我省450項重大工業項目完成投資1557.7億元,超時序完成全年投資的六成。

去產能,近五年來,全省依法依規關停取締各類“散亂污”企業5.7萬家,關閉退出4739家安全環保不達標、低端落後的化工生產企業,全省七大高耗能行業規模占規上工業比重由2012年的33.5%下降至2021年的29.3%,經濟發展“含綠量”越來越高。

——撬開“攔路石”,企業效率穩步提升。

去年簽約的淮安中天鋼鐵精品鋼簾線項目,僅用百天就實現開工建設。“蘇政50條”“蘇政40條”“蘇政辦22條”……一系列紓困解難舉措,不斷提升市場主體活躍度。

破藩籬、樹信心,“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的同時,“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營商環境初步形成。這十年,全省製造業年均實際使用外資超過110億美元,世界500强企業中已有392家投資落戶江蘇。

——塑造新優勢,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集“群”强“鏈”,提升競爭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以培育先進製造業集羣和產業强鏈為總抓手,扎實推動製造業加速邁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省工信廳副廳長李鋒介紹,全省先進製造業集羣規模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70%左右,比2012年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

“數”“實”融合,競逐新賽道。我省兩化融合發展水准多年居全國第一,在這場創新接力賽上,智能化改造和數位化轉型成為“最新一棒”,全省上下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科技變革和優化陞級,對5萬多家規上製造業企業進行了智能化、數位化改造,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通過創新驅動,江蘇工業經濟韌性不斷增強:今年前8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扛”住了疫情衝擊、穩住了經濟基本盤。隨著工業經濟底蘊和實力進一步彰顯,江蘇正向工業强省闊步邁進。

强協調:農業現代化讓“江蘇飯碗”端得穩

2012年,丹陽市珥陵鎮的唐黎明成立丹陽市黎明稻鴨共作專業合作社,成為當地種糧大戶。十年來,合作社種糧年銷售額從20萬元左右增至100多萬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堅持把“三農”擺在全域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年間,全省農林牧漁總產值從5200億元新增到8000多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2萬元新增到2.68萬元、增幅達123%。

“以前,田間全土路,晴天像菱角,雨天像膏藥;如今建設了高標準農田,田埂都是水泥路,穿著皮鞋去種田。”揚州市江都區武堅鎮花莊村種田大戶王海翔,這樣講述十年間的真實變化。

農民們切身感受的背後,是我省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畧帶來的蝶變。十年間,全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600萬畝,耕地占比超過全國平均水準約20個百分點;選育主要農作物新品種600多個,良種對糧食增產貢獻率超過45%,全省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5%;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升到70.9%,高於全國平均水準近10個百分點。

立足糧食安全,牢牢端住8500萬人的飯碗——全省糧食總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去年糧食總產量達到749.2億斤,創歷史新高;今年夏糧產量達到280億斤,比去年增產3.9億斤,秋糧播種面積比去年新增8萬畝,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

從“穩產保供”到“優化佈局”,十年間,江蘇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一批新產業在田野間“生長”。漣水縣的蘆筍、無錫市維常村的中華絨螯蟹、徐州市八路鎮的花卉、揚州市合心村的黑莓……越來越多的鄉村有了自己的特色產業和獨門“致富經”。

推動特色產業集羣發展,我省打造8個千億級優勢特色產業,全省10億元以上縣域產業185個,全國產業强鎮64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186個;優化加工業佈局,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達到60家;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去年全省休閒農業綜合收入達902億元。

一群新農人在土地上“紮根”。2012年初,蘇州85後大學生曹高宗創辦“西山採摘網”幫助銷售西山島上的農產品。2013年,他辭去培訓機構工作返鄉創業,先後創辦農家樂、家庭農場,成立青承農耕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立第一年實現銷售200多萬元。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這十年,江蘇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分別達到近17萬家和8.5萬家;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907家,其中國家級99家。

十年耕耘,村美糧豐。江蘇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圖景不斷更新,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根基不斷夯實,一幅展現“新時代魚米之鄉”農業强、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畫卷在江蘇大地上徐徐展開。

强消費:從馭好“一駕馬車”到擎起“半壁江山”

近日,南京江北新區、鼓樓區、秦淮區分別有一家大型商業綜合體開門迎客,業態煥新、首店雲集的都市商業“矩陣”,吸引市民遊客前來“嘗鮮”。

一間間新意十足的街邊門店、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商場樓宇、一個個光彩奪目的商業街區,十年間,江蘇都市商業與飛速發展的經濟相互借力,商業地標的更迭變遷,見證百姓生活水准的日益提高、都市消費能級的不斷提升。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去年“雙11”期間,江蘇購買力排名位居全國第三位,11月11日當天成交額環比增長65%。江蘇率先實現“快遞進村”省域全覆蓋,包裹一路送至田間地頭,讓消費潜能進一步釋放。

從網購興起到直播帶貨全面開花,從“體驗經濟”到“雲消費”,從衝動“剁手”到綠色消費,從“淘便宜”到買品質……十年來,在多元化、鮮明化、個性化的消費推動力下,江蘇迎來一個消費內容更豐富、消費結構更合理的“新消費時代”。

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江蘇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由2012年的1.65萬元新增至去年的3.15萬元,累計增長90.6%,年均增長7.4%。居民恩格爾係數由2012年的30%下降至去年的27.5%。“按照聯合國標準,江蘇居民生活總體上進入殷實富足階段。”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榮錦說。

消費市場百花齊放,得益於完備堅實的現代服務業體系支撐。2012年以來,全省產業結構實現從“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根本性轉變,服務業不斷領跑經濟增長,服務業增加值占比超過50%,擎起國民經濟“半壁江山”,成為促進全省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强勁力量。

不止强消費有特色,江蘇現代服務業發展也走出特色之路——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正走向深度融合。

位於常州的江蘇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廠房內,全省首個“5G+智慧工廠”億元級項目運用的“5G+AI缺陷檢測”系統,1-2秒就能完成瑕疵檢測,比人工識別快30倍,成為我省推動產業結構陞級、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一個縮影。

培育一批省級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在前沿技術、高端產品和細分市場領域不斷突破;探索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新路徑,推動現代服務業與農業融合發展;增强生活性服務業數位化賦能,打造數字生活消費新場景……十年來,我省聚焦現代服務業轉型陞級重點領域,全面增强現代服務業綜合實力,蹚出一條銳意改革、創新發展的新路。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