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

四川 62℃ 0
摘要:四川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肩負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大責任。為鞏固拓展污染防治成果,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發〔2021〕40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四川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肩負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大責任。為鞏固拓展污染防治成果,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發〔2021〕40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届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按照“講政治、抓發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總思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為根本目的,以協同推進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准保護為主線,以實現减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覈心,以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工作方針,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九大戰役”,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加快美麗四川建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奠定堅實基礎。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减少,全省組織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完成國家下達任務,地級及以上都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幅度完成國家下達任務、控制在29.5ug/m3以內,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2%,地表水Ⅰ—Ⅲ類水體比例達到97.5%,重污染天氣、都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不斷增強,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准明顯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

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更加優美,環境質量根本好轉,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美麗四川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二、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

(三)有序開展碳達峰行動。落實中央關於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決策部署,深入開展碳達峰行動,在國家統一規劃的前提下,推動有條件的地區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實現碳達峰。加快建立全省統一規範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强度“雙控”轉變。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推進重點領域碳排放配額和核證减排量交易。加强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管控,將溫室氣體排放納入環境影響評價體系。積極開展低碳試點建設。

(四)聚集國家重大戰畧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環境共建共保,協同實施“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工程,共建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綠色低碳高品質生活圈。堅持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强化岸線保護,優化沿江地區產業結構,推動長江上游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扎實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大力推進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建設,突出抓好“綠色、紅色、特色”深度融合。

(五)加强國家清潔能源示範省建設。大力推進水、風、光多能互補一體化發展,打造世界級優質清潔能源基地,高品質打造沿江清潔能源走廊和產業集群。推動電網提檔陞級,優化電力輸送通道佈局,提升清潔能源儲存和本地消納能力。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動煤炭减量和可再生能源替代,控制煤炭消費增長,原則上不再新增燃煤機組,有序淘汰煤電落後產能。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42%。

(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陞級。建立高耗能、高排放、低水準項目判定標準、管理台賬和正面清單,强化“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環境影響評價、節能審查等硬約束,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準項目盲目發展。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新增產能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政策。推動鋼鐵、白酒、建材等傳統產業向清潔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壯大鋰電、晶矽、現代清潔能源裝備及釩鈦、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大數據等產業。

(七)加快構建現代綠色交通運輸體系。持續推進“公轉鐵”“公轉水”運輸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以鐵路、水路為骨幹的多式聯運。到2025年,全省鐵路和水運承擔貨物周轉量比例提升5個百分點。推進長江幹流及主要支流的航道整治和提升工程,開展綠色生態航道示範建設,不斷提高船舶靠港岸電使用率。推進機場設施“油改電”建設,全面實現機場岸電替代飛機輔助動力裝置全覆蓋。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加氫基礎設施建設。

(八)踐行綠色低碳簡約生活方式。全面實施“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畫,引導羣衆踐行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持續提升羣衆生態環保意識。製定綠色消費財政鼓勵政策。探索實行綠色消費積分制度,鼓勵綠色低碳產品消費,减少一次性消費品和包裝用材消耗。引導公眾養成資源回收利用習慣,自覺進行垃圾分類。推進綠色產品認證、標識體系建設,國有企業率先執行企業綠色採購指南。分類推進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商場、綠色建築等建設活動。

三、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

(九)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突出秋冬季細顆粒物污染防治,强化成都平原、川南和川東北地區工業源、移動源、揚塵源綜合整治。嚴格重點行業績效分級管理,修訂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加强省市縣三級重污染天氣聯動應對,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清單,依法嚴厲打擊應急减排措施不落實行為。科學調整空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範圍,加大煙花爆竹管控力度。到2025年,全省地級及以上都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0.1%以內。

(十)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突出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治,系統推進石化、化工、工業塗裝、包裝印刷、油品儲運銷等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提高原輔材料和產品源頭替代比例,提升揮發性有機物收集率、去除率和治理設施運行率。推動園區和產業集群揮發性有機物共亯治理設施建設。推進鋼鐵、焦化、水泥、玻璃、磚瓦等重點行業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和深度治理。推進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和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到2025年,全省臭氧濃度增長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實現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

(十一)打好移動源污染治理攻堅戰。基本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汽車,鼓勵淘汰國四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加强柴油車排放路檢路查、集中停放地和維修地尾氣排放監督抽檢,全面落實汽車排放檢驗和維護制度。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推進城市公共交通、公務用車電動化,提升地級及以上都市清潔能源汽車在公共領域使用率,推動設區的市都市公交車基本實現新能源化。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以上。加强非道路移動機械綜合管控,推進老舊非道路移動機械淘汰更新,嚴查超標排放和“冒黑烟”等違法行為。持續開展清潔油品行動。

(十二)著力解决大氣面源和雜訊污染問題。全面加强各類施工工地、道路、工業企業料場堆場等揚塵標準化管控,將綠色施工納入企業信用管理。加强髒車入城和城市道路行駛管理。强化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管控。完善餐飲油烟監管體系,加强都市建成區餐飲油烟排放監管。深化消耗臭氧層物質和氫氟碳化物環境管理。實施雜訊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全面開展聲環境功能區評估與調整,加强聲環境功能區劃管理。到2025年,全省地級及以上都市全面實現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全省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標率達到國家考核目標。

四、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十三)打好重點流域限期達標攻堅戰。對國考、省考斷面尚未達標的河流實施限期整治,因河施策製定達標方案,逐步提升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加强存在反彈風險的重點河流和枯水期重點時段水質管控,保障枯水期生態流量。深化“測管協同”,加强水質异常區域預警預報、應急管控。鞏固提升沱江、岷江水環境整治成效,深化川渝跨界河流聯防聯治、共建共用。到2025年,力爭全省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全面達標,劣Ⅴ類、Ⅴ類斷面清零。

(十四)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嚴格執行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健全生態環境硬約束機制,持續實施“三磷”專項排查整治行動,製定實施重點流域總磷污染控制方案。持續推進長江經濟帶小水電清理整改,分類推進整改工作,推動小水電轉型陞級、綠色發展,維護河流健康生命。切實推進船舶污染治理,在邛海、瀘沽湖、漢源湖、仙海湖等重要湖庫封閉水域率先實行船舶污水零排放。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有效恢復重點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持續開展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按照國家部署開展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試點。

(十五)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强化生態環境約束,嚴格黃河流域各類開發活動强度控制和全過程監管,補齊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維短板,全面推進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加强農牧業面源污染治理。鞏固提升水源涵養能力,實施天然濕地保護和退化濕地修復、沙化退化草原治理,推動以草定畜、定牧和超載過牧草原减畜,加大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濕力度。推進水資源節約利用,實施黃河幹流和重點支流生態堤防建設工程。到2025年,全省黃河流域城鄉生活污水和垃圾基本得到規範處理,黃河幹流出川水質穩定達到Ⅱ類。

(十六)打好都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加强控源截污,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到2025年,全省基本消除都市建成區生活污水直排口。提升基礎設施效能,强化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及工業園區集中式汙水處理設施運營監管。抓好內源治理和生態修復,合理調配水資源,增强河湖自淨功能。鞏固地級及以上都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成效,建立防止返黑返臭的長效機制。到2025年,全省縣級都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十七)全面推進美麗河湖建設。嚴格落實河湖岸線管控和入河污染物總量控制要求,實施環湖截污、還湖還濕、生態保育、水土資源調控等重點工程,提升雅礱江、大渡河、瀘沽湖、邛海、黑龍灘等水環境質量。到2025年,全省達到Ⅱ類水質及以上的國控斷面數量比例占70%以上。加強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統籌,開展都市公園景觀水體專項整治,充分挖掘水文化,打造惠民親水生態景觀,助力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到2025年,建成一批在全國、全省有示範意義的美麗河湖。

(十八)鞏固提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水准。全面優化縣級及以上都市飲用水水源佈局和供水格局,加快推進都市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建設。强化風險防範與應急能力,實施縣級及以上都市應急水源或備用水源建設。加强農村水源地保護,完成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立標並開展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到2025年,全省縣級及以上都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

五、持續深入打好淨土保衛戰

(十九)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就地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與生活污水治理有效銜接。到2025年,全省75%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基本消除較大面積的農村黑臭水體。大力發展種養結合綠色農業,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加强種植業面源污染防治,實施化肥農藥减量增效行動和農膜回收行動,完善化肥農藥使用量調查監測機制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到2025年,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農膜回收率達到85%。

(二十)打好土壤污染整治攻堅戰。製定全省土壤風險分區管控方案,形成土壤風險源“一張圖”,推進長江黃河上游土壤風險管控區建設。開展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在什邡、漢源、筠連等受污染耕地集中的縣(市、區)開展污染溯源和成因分析。嚴格落實糧食收購和銷售出庫質量安全檢驗制度和追溯制度。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3%以上。嚴格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內地塊的准入管理,在成都市、德陽市、凉山州等地區實施區域土壤污染管控與修復工程。完成自貢市、內江市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推進騰退地塊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

(二十一)强化固體廢棄物安全處置。深入推進固體廢物申報登記制度,建立並動態更新固體廢物重點監管點比特清單。持續推動生活垃圾分類管控,加强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推進生活垃圾中有害垃圾的收集與處置。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0%以上。加强建築垃圾管理,促進建築垃圾减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提升危險廢物收集處置與利用能力。加强醫療廢物分類管理,補齊地區醫療廢物處置短板。到2022年年底,全省縣級及以上都市建成區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9%以上。推進工業减廢行動,加强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0%。推動廢舊動力電池、廢舊光伏組件、釩鈦磁鐵礦冶煉廢渣等的回收利用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開展“無廢都市”建設,到2025年力爭建成5個“無廢都市”。

(二十二)深入推進地下水協同防治。健全地下水“雙源”(集中式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和地下水污染源)基礎資料庫,持續推進全省地下水環境調查評估,建設四川省地下水環境資訊管理平臺,突出抓好重點污染源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加强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强化地下水質量考核點比特管控,編制達標或保持方案。健全分級分類的地下水環境監測評價體系。劃定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補給區並强化保護措施,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及污染風險管控。

六、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

(二十三)系統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統籌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修復,有序推進重要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重大工程。科學開展國土綠化,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修復和營造林修復,全面推行林長制。持續推進高原牧區减畜計畫和退化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實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加强若爾蓋、瀘沽湖等濕地保護。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1%。

(二十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以橫斷山南段、岷山—橫斷山北段、羌塘—三江源、大巴山、武陵山等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為重點,開展重點生物物種專項調查和評估。以岷江、赤水河、嘉陵江等為重點,開展水生生物調查和評估。完善野外生態觀測監測與科研網站建設。全面建設大熊猫國家公園,推進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加强外來入侵物種防控,製定外來入侵物種灾害防控應急預案。

(二十五)加强生態保護監管。推進黃河上游、岷江上游等重點流域生態評估,對長江幹流及其主要支流、邛海、瀘沽湖等開展遙感監測評估。開展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建設水准評估考核。加强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的縣(市、區)開展生態系統保護成效評估,持續推進“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專項行動。

(二十六)提升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能力。建立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進大邑、米易、宣漢、洪雅、邛崍等省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建設,打造一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驗基地。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和美麗中國地方實踐。到2025年,累計建成60個以上省級生態縣。

(二十七)加强環境風險防控。開展涉危險廢物涉重金屬企業、化工園區等重點領域環境風險調查評估,統籌推進重點河流環境應急“一河一策一圖”全覆蓋。製定實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積極爭取新污染物治理全國試點。加强重金屬污染防控,開展涉鉈、涉錳等企業排查整治行動。强化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建設,推進國家環境應急實訓基地建設,深化跨區域、跨流域環境風險聯控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動。嚴格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持續開展核與輻射安全隱患排查,確保廢舊(退役)放射源安全收貯率達到100%。

七、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准

(二十八)强化生態環境法治保障。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加快推進固體廢物、土壤、雜訊等重點領域地方立法。完善全省生態環境標準體系,製定陶瓷、玻璃等重點行業污染物地方排放標準和溫室氣體排放管理等技術規範。深入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大力推進環境資訊依法強制性披露。實施生態環境部門與司法機關重大案件雙向諮詢、聯合調查、掛牌督辦等機制。

(二十九)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激勵作用。完善有利於綠色發展的價格政策及差別化管理政策。推動製定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差別化電價政策。深化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債券等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加快推進綠色金融標準建設。全面實施環保信用評價,充分發揮環境保護綜合名錄的引導作用。推廣生態環境協力廠商治理,規範環境治理市場。深化生態環境價格改革,逐步調整優化污水、垃圾處理費用徵收標準。

(三十)完善資金投入機制。深入推進生態環境領域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嚴格落實支出責任,把生態環境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調整優化資金使用方向和支持管道,進一步促進有關轉移支付分配與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相銜接。充分發揮土地、規劃、金融、稅收、價格等政策的引導和激勵作用,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領域。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加快健全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分類補償與綜合補償統籌兼顧、縱向補償與橫向補償協調推進、强化激勵與硬化約束協同發力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探索多樣化補償管道,拓展市場化融資管道。

(三十一)提升生態環境監管服務效能。完善環境影響評價服務機制,全面推行環境影響評價預審服務,對重大專案提前介入指導、開闢綠色通道、開展並聯審批,嚴肅查處環境影響評價領域弄虛作假行為。全面推行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加强排污許可與環境影響評價、總量控制、生態環境統計、生態環境監測、生態環境執法等管理制度銜接。加强“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常態化實施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加强移動源監管能力建設,建立健全以污染源自動監控為主的非現場監管執法體系。

(三十二)健全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優化生態環境監測站網佈局,補齊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水生態環境、溫室氣體排放等監測短板,加快建設要素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資訊共用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和大數據平臺,實現環境質量、生態質量和污染源監測全覆蓋。强化全省生態環境監測機构實驗室基礎和應急監測能力建設,提升環境質量預警預報、風險評估水准。加强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品質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弄虛作假行為,確保數據真實、準確、全面。

(三十三)加强生態環境科技支撐。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推動低碳前沿技術研究,推廣應用减污降碳科技,建立完善綠色低碳科技評估體系、交易體系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深入實施生態環境科技幫扶行動,鼓勵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企業、社會團體等,採取聯合建立研究開發平臺、科技轉化機构等管道,推動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應用。

八、加强組織實施

(三十四)加强組織領導。全面加强黨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各級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作用,研究推動解决本地區生態環境保護重要問題,加强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確保日常工作機构有場所、有人員、有經費。加快構建减污降碳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的制度機制。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完善强化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有關措施。

(三十五)强化責任落實。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圍繞污染防治攻堅戰主要目標任務,明確責任分工,壓實工作責任。省直有關部門要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細化實化污染防治攻堅政策措施,分工協作、共同發力。生態環境廳要會同有關部門做好任務分解,加强調度評估,重大情况及時向省委、省政府報告。

(三十六)強化監督考核。完善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將污染防治攻堅戰任務落實情況作為重點,深化例行督察,强化專項督察,優化派駐監察。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突出問題排查整改常態長效機制,常態化開展“四不兩直”暗查暗訪。落實《四川省環境質量改善不力約談辦法》,對環境空氣品質、水環境質量改善不力的市(州)、縣(市、區)進行約談。繼續統籌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和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考評,强化考核結果運用,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追究責任。

(三十七)强化文宣引導。大力宣傳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典型經驗和先進事蹟,講好生態文明建設“四川故事”。做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普及文宣工作,深入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學校、進農村、進企業、進社區活動。構建生態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發展壯大生態環境志願服務力量,深入推動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完善生態環境資訊公開和有獎舉報機制。

(三十八)强化隊伍建設。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將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機构列入政府行政執法機构序列,選優配强一線執法力量,統一保障執法用車和裝備。以政治建設引領業務能力建設,加强業務培訓,著力提升縣(市、區)、鄉鎮等基層生態環境保護隊伍能力。注重選拔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敢於負責、勇於擔當、善於作為、實績突出的幹部。按照有關規定表彰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中成績顯著、貢獻突出的先進單位和個人。

中共四川省委辦公廳

2022年9月23日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