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年均新增60萬個崗位,正規就業人數超千萬,“最大的民生”背後凝聚著一股合力搭把手托個底,讓求職者脚下總有路

上海 45℃ 0
摘要:無論年齡、學歷,有何經歷,求職者脚下總有路,也總有人願意搭把手、托個底。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其中多為“4050”失業人員。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間,不少用人單位、求職者都曾陷入彷徨焦慮。

  記者周程禕

  今天,一個人想在上海找工作,有哪些途徑?

  如果想要查找可靠的招聘資訊,可以瀏覽“上海公共招聘新平臺”等網站;如果求職遇到困難,不妨找各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构的職業指導師答疑解惑;如果是高校畢業生,還能諮詢學校輔導員或者就業指導中心……無論年齡、學歷,有何經歷,求職者脚下總有路,也總有人願意搭把手、托個底。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十年來,上海積極應對複雜多變的外部挑戰,强化就業優先政策,推動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全市正規就業人數由2012年底的948.3萬人新增至2022年8月底的1081.1萬人,累計新增132.8萬人;年均新增就業崗位近60萬個;勞動參與率達到80%以上。這些覈心資料表明,上海推動就業工作走在前列,為全國就業穩定貢獻了上海力量。

  求職途徑多元

  時光倒流十多年,找工作的路徑遠不如現在廣闊。

  2005年,楊浦區就業促進中心首席職業指導師武亭剛從事公共職業介紹服務。當時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視窗前接待一撥又一撥的求職者,聽取對方訴求,然後匹配崗位、指導推薦。其中多為“4050”失業人員。由於資訊不發達,他們非常依賴武亭這樣的職業指導員,職介所門口總是排著長隊。

  數年後,“4050”人員失業問題基本得到解决,公共就業服務的重心慢慢轉移到了年輕人身上。武亭說,相比“4050”人員,“80後”“90後”“00後”更有主見,實現自我價值的意願更强,但也存在職業定位不清晰、就業穩定性較差等問題。囙此,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就業服務,便成為職業指導師新的工作模式。

  “這十年來,最明顯的感受是全社會對於就業工作的認識不斷提高。”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感慨。在積極發揮市、區、街鎮公共就業服務機构和村居委就業援助員作用,加强資訊排摸、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公共就業服務的基礎上,上海著力加强就業服務品牌建設,以品牌化帶動多方協同破解就業難題。

  “樂業空間”就是楊浦區的一塊金字招牌。不管在高校還是街道,求職者都能通過這一平臺牽線搭橋,精准對接企業。武亭介紹,近年來“樂業空間”裏的就業服務隊伍不斷擴大,從首席職業指導師團隊擴展到上海市就業服務專家、楊浦區啟航導師、職業指導和心理諮詢“雙指導”以及“HR俱樂部”等人員,為求職者帶來豐富的崗位資源,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

  就業不光是兩三個部門的事,也不只是高校的事——而是整個社會的事。當前,上海已經逐步建立了彙聚政府、社會組織、學校、企業、媒體等社會各界力量的促進就業工作機制。華東理工大學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鄭東認為,這一共識的形成發生在近十年中。學生出現慢就業、懶就業傾向怎麼辦?鄭東說,面對這種情況,學校聘請優秀校友、企業資深HR人員、業務部門專家擔任學生職業發展導師,定期開展職業發展輔導活動,從而喚醒學生職業意識,提升學生職業規劃能力,“大家齊心協力把這件事做好”。

  破除招錄壁壘

  打開“上海公共招聘新平臺”網站,映入求職者小宋眼簾的是一個以橙色為主色調的介面。他根據工作性質、地點、薪酬等條件進行蒐索,選定數家公司,然後投出簡歷。整個過程非常便捷。

  相比市面上其他招聘網站,新平臺的優勢在於公益、免費和權威。平臺所有用戶均為實名認證,招聘單位主體資格一旦失效,所有招聘崗位資訊會立即下架,求職者也可以直接調用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政府認證數據,提升簡歷可信度。同時,平臺還依託本市“一網通辦”和“數字人社”系統,為求職者和企業帶來更便捷、智慧、可靠的使用體驗。

  比起技術壁壘,政策壁壘更需突破。2002年,上海率先實施“青年職業見習計畫”,後被人社部推廣到全國實施。2009、2017、2021年,就業創業見習政策經歷三次更新,推出將畢業學年學生納入見習對象範圍、引入“營員推薦制”等多項特色舉措。

  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上海是全國首個將高校及中職院校畢業學年學生納入就業創業見習對象範圍的省市。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近年來畢業學年學生已占到本市見習營員的一半以上,他們參加見習後的專業技能、職場適應能力和就業率均遠高於未參加見習的學生。最新的“營員推薦制”,則旨在破除招錄壁壘,解决就業困難青年被見習組織招錄難度較大的問題,對未就業青年做出有效引導。

  上海老鳳祥有限公司是2003年正式獲批的第一批見習基地,通過“青年職業見習計畫”吸納人才近400人。公司人力資源部門表示,現時企業80%的覈心人才都是通過“青年職業見習計畫”培養起來的,“除了政策和資金層面的支持以外,見習計畫也降低了企業的用工風險,對企業用工和見習營員就業都起到了緩衝作用,讓我們這樣的老字型大小得以吸收新鮮血液”。

  此外,上海為就業困難人員建立了梯度化、分層次、有銜接的就業援助政策體系,通過鼓勵企業吸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就業兜住底線。2012年以來,市人社部門已累計幫扶52.7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幫扶8.6萬名長期失業青年實現就業創業,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構建“五大體系”

  近年來,隨著世紀疫情衝擊,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劇,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壓力與日俱增。

  即便如此,上海就業形勢依然展現出強勁韌性。就業總量和創業活動率持續增長、失業人數穩步下降,就是最直接的證明。智聯招聘《2022年二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顯示,儘管受到疫情衝擊,上海仍是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較好的十大都市之一。“上海國際化程度高,經濟的高品質發展和產業體系的完整性,是吸引並容納各行各業勞動者的關鍵。”智聯招聘董事長、CEO郭盛表示。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得益於上海多年來為穩住就業這塊民生“壓艙石”所做的努力。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我國開始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十年來,上海不斷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和戰畧,逐步完善就業工作體制機制,構建起保底線的就業保障體系、擴就業的創業扶持體系、强供給的技能提升體系、促匹配的就業服務體系和防失業的風險防範體系,通過就業創業“五大體系”確保就業大局穩定。

  擴大就業容量,精准對接需求,離不開大數據的加持。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五大體系”外,上海還建立了完備的就業資料分析監測體系,現時全市1000多萬就業參保人員已全部實現實名制管理,“可以實时掌握每個人的就業狀況”。此外,近年來上海還通過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實名制跟踪服務,每年幫助80%以上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

  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間,不少用人單位、求職者都曾陷入彷徨焦慮。好在,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困難行業企業穩就業補貼、重點群體吸納就業補貼等一系列紓困政策舉措很快出爐並實施,讓他們吃下“定心丸”。

  現時,上海首部地方性就業法規《上海市促進就業若幹規定》正經曆自2005年誕生後的首次修訂,促進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形成全市穩就業工作合力、加强新業態從業人員權益保障將成為重點修訂內容。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