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重現長江江蘇段,桃花水母再現太湖,藍天白雲成為常態,綠水青山觸手可及……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的價值取向,將生態文明建設自覺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生態環境高水准保護和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生態環境實現從嚴重透支到明顯好轉的歷史性轉變。
十年來,江蘇在經濟總量翻了一番多的同時,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組織GDP能耗、碳排放强度分別下降48.3%、43.4%。2021年,全省生態環境品質指標均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準,綠色成為江蘇高品質發展的鮮明底色。
美麗江蘇碧波蕩漾青山朗潤
在位於南京河西的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內,有一份珍貴的空氣“行事曆圖”。2013年以來,監測中心工作人員每天在固定時間、固定方位拍攝一組照片,直觀記錄天空“顏值”變化:“灰霾天”越來越少,“水晶藍”已成常態。
碧波蕩漾、青山朗潤,老街雨巷、絲竹悠揚,一幅幅優美圖景彰顯著江蘇的生態美。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2013年首次以全委會的形式專題研究部署生態文明建設;十三届江蘇省委把“生態環境更加優美”列為高水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六大目標”之一;2016年底,以中央環保督察迴響問題整改為契機,啟動實施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强的“263”專項行動;2018年召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確立“1+3+7”污染防治攻堅作戰體系。同年,在全國率先成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向污染宣戰;2020年,省委十三届八次全會專題部署美麗江蘇建設,將其作為一項事關全域的重大戰畧任務;2021年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更加有力推進美麗江蘇建設”;今年,江蘇出臺全國首個省級生態環境領域基礎設施專項規劃,進一步夯實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基。
在今年8月舉行的“中國這十年·江蘇”主題新聞發佈會上,省委書記吳政隆回顧十年中重要的歷史時刻,其中,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通五山濱江片區,稱讚曾經髒亂差的環境發生了滄桑巨變,強調一定要走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吳政隆表示,回顧這一重要歷史時刻,重溫的是江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訓示和關於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畧要求,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准保護良性互動的奮鬥歷程。
十年來,江蘇生態環境實現了從嚴重透支到明顯好轉的歷史性轉變,綠色已成為江蘇高品質發展的鮮明底色,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江蘇百姓最有幸福感的公共產品,羣衆對環境的滿意度提升至93.6%。全省擁有國家森林都市8個、國家生態園林都市9個,獲聯合國人居環境獎都市5個,建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446個。“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座談會上提出的長江經濟帶發展‘五新’‘三主’的定位要求,努力把江蘇建成美麗中國示範省。”吳政隆說。
建設美麗江蘇是推進現代化建設、實現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必然要求。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王天琦表示,將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切實抓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迴響問題整改,既强化末端治理打好“翻身仗”,又突出源頭治理打好“主動仗”,堅決守住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底線和生態環境領域安全底線。
鐵腕治污讓天更藍水更清
“難得一見!黃嘴白鷺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不久前,在無錫市新吳區大溪港濕地公園,觀鳥達人蘇濤拍攝到了黃嘴白鷺,這是無錫首次拍攝到該種鷺鳥。今年上半年,太湖無錫水域水質15年來首次達到Ⅲ類標準,各項水質名額均創2007年以來最好水準。
2007年,“太湖藍藻水危機”暴發。15年來,江蘇省級財政累計投入治太專項資金320億元,帶動各級財政和社會投資超過2000億元,共實施7000多個重點工程,有力推動流域水質改善。“捨得‘金山銀山’,方能換回‘綠水青山’。”省生態環境廳太湖處處長劉朝陽說。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自然資源部等多部門印發的《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充分肯定了治太成績,認為2008年以來,在流域經濟總量增長2倍多、人口新增近2000萬的背景下,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入湖污染物總量大幅削减,水環境質量穩中有升,連續14年實現“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太湖水體不發生大面積水質黑臭”的“兩個確保”目標。
鐵腕治污,讓天更藍水更清。今年4月,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通報鎮江市長江幹流岸線清理整治推進不力,生態破壞和污染問題較為突出。9月,記者來到鎮江興隆社區西十組外江灘,4000多平方米的地方芳草萋萋、綠樹成蔭,有關“江蘇遠澤電力有限公司片區整改情况”的告示牌醒目地立在那裡。
鎮江歐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違規佔用江灘,企業危廢貯存、管理不規範,現在生產車間固廢已經處置到位,所有建築全部拆除,完成複綠;揚中現代漁業園區堤外有超科研用途的經營性行為,現經營性設施已拆除,改造成農業科技服務量販店和農業技術人員培訓基地……對督察發現的問題,江蘇不折不扣整改,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對江蘇工作給予高度評價,指出江蘇“工作力度大,取得明顯成效”,“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管理污染物排放,蘇州在鐵腕治污之外,更多了一份溫情與關懷。去年3月,蘇州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出臺全省首創的“綠色助企十四條”,涵蓋小微企業危廢處置、幫扶企業治污降本增效等,量身定制服務內容,項目化開展幫扶,著力提升企業環境污染防治能力。
十年來,蘇州完成關停及實施低效產能淘汰企業7344家,關閉退出化工企業699家,全市化工園區壓減至6個,藍天白雲和青山綠水成為都市生態底色。
蘇州大學特聘教授、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方世南認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以習近平衕誌為覈心的黨中央著眼國家發展全域、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江蘇牢記總書記“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的諄諄教導,集中優勢兵力,以空前决心和力度向污染宣戰,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以生態環境高水准保護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轉型陞級發展與美麗同行
萬里長江流經江蘇“第一站”,北岸即是南京市浦口區。由於岸線資源和自然條件優越,浦口區橋林江岸一度聚集近50家大小船廠,形成遠近聞名的“十裏造船帶”。2008年以來,隨著造船業的低迷,一批混凝土攪拌站、砂場乘虛而入,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惡劣影響。濱江不見江,一度成為長江南京浦口段的“生態之憾”。
隨著南京全面啟動長江岸線專項整治行動,當地生態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螺母”造型的花壇、“螺絲釘”造型的座凳、鋼板鏤空雕刻的江豚……經過整治,曾經的“十裏造船帶”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駟馬河公園、東龍山郊野公園、舟營公園、武家嘴遺址公園,浦口區橋林段13.7公里長江岸線煥然一新。“春江十裏”不遠處,台積電、清華紫光等高科技企業陸續落戶,浦口經濟開發區成為南京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主陣地。
窺一斑而知全豹。江蘇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製定化工鋼鐵煤電行業轉型陞級實施意見,實施重化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行動,開展化工企業關停、轉移、陞級、重組“四個一批”專項行動……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定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畧要求,鐵腕治污、源頭治水、系統治理,在重繪長江江蘇段“顏值”的同時,更推動“氣質”不斷提升。2021年,沿江八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分別占全省的86%和87.4%。全省30條優勢產業鏈不斷做强,湧現出6個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羣,培育出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蹚出一條發展與美麗同行之路。
——轉管道上,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加强生態環境保護倒逼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管道轉變,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出臺“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為項目准入畫框子、定規則。
——調結構上,著力破解“重化圍江”難題,依法依規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57275家,關閉退出4739家安全環保不達標、低端低效的化工生產企業,化工園區定位由54個减少到29個。
——增動能上,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推動自願碳排放權交易,落實碳普惠政策,讓主動减碳的市民和小微企業得實惠。製定清潔生產發展規劃,推動企業主動開展清潔用能改造、生產工藝改造、污染治理設施提標改造,不斷提高清潔生產水准。
江蘇地處江海河湖彙聚的平原水鄉,“一山二水七分田”,建設美麗江蘇有較好的自然本底,但也存在資源稟賦不足、資源環境承載受限等問題。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孫衛東表示,近年來,全省自然資源系統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持續優化美麗江蘇國土空間格局,大力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系統實施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嚴格劃定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建立覆蓋全區域全類型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推進工業用地供應管道改革,鼓勵採取彈性出讓、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等供應管道,通過提高新上工業項目用地容積率低限等舉措,推進工業用地提質增效。
完善機制治理能力再上新臺階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訓示,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准,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强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作為與生態環境部共建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全國生態環保制度綜合改革試點省,江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不斷邁上新臺階:在全國率先出臺《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條例》《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率先完成生態環境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率先建立省級環境監察專員制度;推進排汙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開展排汙權有償使用,有效配寘環境資源,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行水斷面雙向補償,激發各地治污動力,深化生態補償制度改革,落實生態保護權責;健全重點領域常態化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機制,完善長三角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機制,加快構建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著力推進環境基礎設施提檔陞級,全面提升全省城鎮汙水處理、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强化環境執法監管,在全國率先以生態功能區為組織設立9家環境資源法庭,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審理了全國首例省級政府提起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
常熟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陸波認為,十年來,江蘇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的創新實踐充分證明,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加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只有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准,才能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强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為實現長三角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江蘇推動構建江浙滬生態治理合作機制,建立跨區域、跨部門水環境資訊共用機制,共同推進太湖流域綠色發展,協同推進清淤撈藻、濕地建設等工程,形成利益共亯、責任共擔的生態治理新格局。著力推進“藍天下的長三角”攜手共建,與滬浙皖聯合成立了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小組,聯合簽署長三角區域碳普惠機制聯動建設工作備忘錄,開展了太湖等河湖綜合治理。
2018年,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與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鎮兩地河長在聯合巡河時,發現清溪河淤泥厚度高,無法滿足行洪需求。於是,兩地簽訂聯合治理清溪河的合作協定,共同出資1億元,攜手實施清淤疏浚,並於同年11月全面完成聯合清淤。吳江與青浦、嘉善、秀洲、吳中、昆山建立“聯合河長制”,315名“聯合河長”實現區域內所有交界河湖全覆蓋,有效打破治水區域行政壁壘,跨界河湖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2020年,吳江區“跨界聯合河長制”入選中國改革2020年度50典型案例,為推廣跨界河湖協同治理、推動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有益示範。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强化頂層設計,抓好基層落實,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出臺“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建立了覆蓋全省的“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生態環境准入清單”管控體系,讓紅線“守得住”、發展“保得好”、效益“調得高”,確保“一張藍圖管到底”。强化黨政領導主體責任,建立了領導小組專題會議、省領導重點聯系問題整改、省市層面工作專班等制度,深入實施河湖斷面責任制,全面形成了省級統籌、市縣落實工作格局。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