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積極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構建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江苏 61℃ 0
摘要:十年來,我省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做好區域互補、跨江融合、南北聯動大文章重要訓示要求,緊握“協調發展”這支如椽巨筆,繪製一體化發展的生動畫卷。優勢互補、協調聯動、融合融通,凸顯城鄉區域發展新格局,激發經濟動能、暢通要素流動、厚植民生福祉,展現區域差距、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的新氣象。2021年蘇中蘇北經濟總量占全省比重達到47.3%,比2012年提高7.2個百分點。

十年來,我省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做好區域互補、跨江融合、南北聯動大文章重要訓示要求,緊握“協調發展”這支如椽巨筆,繪製一體化發展的生動畫卷。優勢互補、協調聯動、融合融通,凸顯城鄉區域發展新格局,激發經濟動能、暢通要素流動、厚植民生福祉,展現區域差距、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的新氣象。2021年蘇中蘇北經濟總量占全省比重達到47.3%,比2012年提高7.2個百分點。這來之不易、令人振奮的提升,為我省構建新發展格局、奮進新征程夯實基礎。

國家重大戰畧牽引,協調發展躍上新臺階

9月15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下稱示範區)舉行新聞發佈會,解讀由滬蘇浙聯合出臺、進一步支持示範區高品質發展的第二批17條政策措施。示範區,是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畧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兩年來,示範區產生了88項制度創新成果,水鄉客廳、吳江高鐵科創新城等標誌性項目有序推進,連通江蘇吳江和上海青浦的元蕩慢行景觀橋讓人們步行跨省串門——這座網紅橋宛如湖上飛舞的同心結,寓意同心共進,象徵美好未來。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事關我省高品質發展全域。2018年以來,我省緊緊圍繞產業創新、基礎設施、區域市場、綠色發展、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的一體化,在全方位融入長三角合作中增勢賦能。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成長春認為:“以國家區域重大戰畧為牽引,是江蘇積極構建協調發展新格局的一大特色,也是江蘇在區域協調與城鄉協調方面取得歷史性成就的主要原因。”

“軌道上的長三角”提速延伸,北沿江高鐵、通蘇嘉甬鐵路、滬蘇嘉城際等項目加快實施,我省第一批11個省際斷頭路中6條建成通車;“創新鏈上的長三角”落地落實,《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建設方案》獲國家發改委批復,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揭牌,實施27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專案,取得18項重大成果;“迴圈暢通的長三角”便民利企,138個政務服務事項在三省一市實現“一網通辦、异地可辦、就近辦理”……

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南京都市圈的建設隨著2021年2月《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獲批而上升到新的戰略高度。一年多來,都市圈各都市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科技創新協同、產業分工協作、公共服務便利共亯、生態環境共保聯治等方面務實合作、高效對接。今年上半年,都市圈10個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285.82億元,占全國比重為4.1%,與去年全年占比持平。十地經濟增速,全部高於所在省份平均水準。

在今年6月召開的2022南京都市圈黨政聯席會議上,《南京都市圈產業“集群强鏈”行動方案》等一系列合作協定簽署,8月中旬,南京都市圈建設辦公室開始實體化運作。飛馳的寧句城際,是百姓對南京都市圈發展的直觀感受之一。“從去年12月開通到今年6月,寧句城際客運量達160.45萬乘次。每個工作日,在句容段進站的乘客85%去往南京。與城區捷運線路雙休日客流量减少不同,寧句城際雙休日客流量與工作日持平,因為新增了休閒旅遊的客流。”江蘇寧句軌道交通有限公司總經理金大路告訴記者。寧揚城際、寧馬城際、寧滁城際已開工,接線成網、結網成環,不僅方便出行,更利於資源要素合理流動聚集。

在南京都市圈中,南京江北新區與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緊緊相依的“頂山—汊河”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致力於在生物醫藥、軌道交通、智慧製造等產業領域合作共贏。此外,江蘇溧陽和安徽郎溪、廣德組成的蘇皖合作示範區,徐州與安徽宿州、淮北共同打造的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等省際毗鄰區域,在長三角一體化的春風中聚勢匯能、澎湃前行。

重構經濟地理版圖,優勢互補各揚所長

蘇南、蘇中、蘇北,是長期以來我省基於傳統梯度轉移理論進行的區域劃分。打破低梯度地區的“位置鎖定”,需要在更高層次上統籌區域協調發展,重構我省經濟地理版圖。2017年,我省開始實施揚子江城市群、沿海地區、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都市、江淮生態經濟區“1+3”重點功能區戰畧,重塑全省發展佈局,實現行政區經濟向功能區經濟的轉變。

我省為每個重點功能區明確發展定位、量身定制政策支持:以跨江融合為重點推動揚子江城市群全面轉型陞級;以港產融合為重點推動沿海地區高品質發展;以提升都市能級為重點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都市;以江蘇永續發展的“綠心”重點建設江淮生態經濟區。“1+3”重點功能區各揚所長、特色鮮明、成績斐然。例如,徐州連續6年實現常住人口淨流入,累計新增常住人口12萬人;江淮生態經濟區建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174個,占全省39%。

“我們兵分兩路,殊途共赴,在深沉的江底,深情地盾構。”“在萬里長江,共繪大美畫卷。”這是南通市海門區和太倉市兩地融媒體中心用戶端在9月7日海太長江隧道開工後的真情唱和。海太長江隧道是《長江幹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年)》中明確於2025年前興建的公鐵複合型過江通道,計畫2028年通車。

十年來,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成為我省區域協調發展的强力支撐。2012年以來建成過江通道8座,其中3座為綜合過江通道,全省累計建成過江通道達17座,隔江相望的設區市之間均實現過江通道直通。截至2021年底,全省綜合交通網(不含筦道)總規模達18.7萬公里。13個設區市全部通動車,高鐵里程由2012年底的627公里增至2212公里,躍居全國第三。全省9個運輸機場的佈局規劃全面落地,實現地面交通90分鐘車程覆蓋全部縣(市)。

推進鄉村振興、縮小城鄉差距,是協調發展題中應有之義。今夏兩個月的荷花節,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園池村迎來十幾萬名遊客。2017年舉辦首届荷花節以來,平園池村的千畝藕池、水竹園、採摘園等休閒農業景點吸引遊客100多萬人次。村黨總支書記劉煒建告訴記者,發展鄉村旅遊、休閒農業,村集體收入從2014年的約14萬元新增到2021年267.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從1.3萬元新增到3.4萬元。據統計,我省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12年的2.37∶1降低為2021年的2.16∶1,是全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小的省份之一。

9月15日,揚州大學農學院孫成明教授團隊,到訪常州市金壇區指前鎮稻麥科技示範中心,為指前現代農業產業高品質發展示範園覈心區的規劃出謀劃策。常州市金壇區與南京市溧水區、高淳區以及宜興市、溧陽市組成的江蘇寧錫常接合片區,2019年底入選首批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試驗任務包括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建立科技成果入鄉轉化機制、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臺、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健全農民持續增收體制機制。建好江蘇寧錫常接合片區,對破解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義。國字型大小“試驗田”,將“融”出更美風景。

共建園區引擎轟鳴,有效縮小南北落差

省委、省政府將共建園區作為推進南北區域互動和產業聯動的重大載體,從2006年在蘇北開發區設立區中園,正式開啟南北共建園區發展序幕,到2015年,全省累計批復南北共建園區45家。

2016年,我省立足加快蘇北全面小康建設,堅持科技化、信息化、集約化、生態化“四化同步”,打造共建園區“升級版”。2019年開展共建園區高品質發展創新試點。2021年召開的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創新完善南北發展幫扶合作機制,支持蘇南蘇中蘇北圍繞全產業鏈分工協作、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多年接力探索,南北共建園區有效促進南北產業雙向提升。蘇南“騰籠換鳥”,傳統產業轉移退出為引進和培育高技術製造業提供空間;蘇北“築巢引鳳”,主動接受產業轉移和輻射帶動,學習先進理念經驗,集聚人才、項目和資本。同時,助力縮小南北經濟差距,帶動區域經濟振興發展。蘇北GDP占全省比重由2005年的19.8%上升至22.8%,蘇南蘇北人均GDP的差距由2005年的4.53倍縮減至1.96倍。全省共建園區累計培育企業2000餘家,帶動就業超70萬人,實際利用外資超40億美元,一批大企業實現跨區域佈局。

2011年,由蘇州電瓷廠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蘇州電瓷廠(宿遷)有限公司,在蘇州宿遷工業園區開工建設一期項目。受蘇州總部委派,魯慧民2012年擔任蘇州電瓷廠(宿遷)有限公司總經理,“十年來,我感到宿遷幹部的能力不斷提升,有很强的服務意識,對企業既無事不擾又有求必應。”

在全省南北共建園區考核中,蘇州宿遷工業園區奪得“十二連冠”。十年來,該園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06.14億元,年均增長15.18%;業務總收入1630.3億元,年均增長24.98%;進出口總額21.6億美元。“十三五”期間,蘇州宿遷工業園區以占宿遷全市0.16%的土地完成全市6%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7%的工業增加值、8.6%的實際利用外資、19%的企業所得稅和37.5%的高技術產業產值,組織土地產出水平達到蘇州工業園區的80%,成為宿遷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2019年省委、省政府批復同意,蘇州宿遷工業園區在全省共建園區中率先開展拓園試點。蘇州宿遷簽訂拓園發展協定,新增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今年8月27日,蘇州宿遷共建園區“1+5”聯動發展推介會上,15個項目簽約,協定總投資113億元。9月1日,蘇州·宿遷科創飛地揭牌儀式舉行。蘇州宿遷工業園區在蘇州工業園區辦科創飛地,意在構建“項目孵化在蘇州、成果轉化在宿遷”的模式。

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啟動新一輪南北結對幫扶合作,鎮江、徐州退出,無錫與連雲港結對。省發改委副主任林康介紹,我省還將務實推進蘇南縣(市、區)與蘇北10個重點縣的結對幫扶;將合作拓展至產業、科技創新、教育、醫療衛生、文旅康養、人力資源等6個領域;推進共建園區提檔陞級,“一園區一特色”打造優勢產業,探索“總部+基地”“研發+生產”等共建模式,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互動並進。

堅持陸海統籌發展,融出新的經濟增長極

堅持陸海統籌,方能充分激發陸地活力、釋放海洋潜力,並從陸域海域的融合中獲得新動能。

沿海地區是陸海統籌發展的關鍵區域。2021年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全力推進沿海地區高品質發展,加快陸海統籌發展,大力發展海洋經濟,著力塑造“繽紛百里”“生態百里”“藍灣百里”濱海特色風貌,努力把沿海地區打造成綠色生態高品質發展經濟帶。

十年來,我省沿海地區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比重從2012年的17.1%提高到2021年的18.4%。建成連雲港港30萬噸級航道等一批重大專案,2021年沿海港口完成貨物輸送量3.8億噸;初步形成以石化和精細化工、海工裝備、新能源等為主的特色產業體系,連雲港國家石化產業基地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海工裝備產值占全國1/4,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1183萬千瓦、居全國首位。

2021年12月,國務院批復《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為沿海地區發展提出新要求,描繪新藍圖。在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中,“一體化發展”是一項重要內容——2025年連雲港、鹽城、南通三市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生態環境共保聯治,與上海跨江融合發展開創新局面,與蘇北和皖北地區合作實現新提升。

規劃附圖《江蘇沿海地區發展總體布局》上,一條區域主發展軸自北向南串起陸海聯動區、河海聯動區、江海聯動區3大片區,它們分別依託連雲港、鹽城、南通3個沿海城市建設,孕育著新的經濟增長極。

東方大港,山海連雲。連雲港市加快培育臨港產業,2009年在一片鹽灘上白手起家,開發徐圩新區。徐圩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盧忠寶介紹,徐圩新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00多億元,其中,港口、環保設施、安全設施等基礎設施投資約730億元,工業投資約1800億元。作為全國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該基地建成、在建和簽約的重大石化產業項目有32個,總投資約3200多億元,其中12個項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投產。

利用豐富的風能、太陽能資源,採取“風電與光電立體佈局、開發與製造聯動發展”戰畧,鹽城將新能源產業打造成一張城市名片。“十三五”期間,鹽城獲批全國首批新能源示範都市。2021年4月,鹽城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成為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都市”。截至今年8月底,該市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232.42萬千瓦,規模全省第一。

我省唯一的濱江臨海都市南通,把握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畧交匯的機遇,大力建設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通州灣新出海口採取“前港後產”的總體佈局,85公里長的洋呂鐵路串聯洋口、通州灣、海門、呂四4個工作區。去年以來,通州灣累計簽約10億元以上項目62個、總投資1773億元,其中百億級項目6個;開工10億元以上項目25個、總投資800億元,其中百億級項目4個。

風勁帆滿海天闊。十年來,一體化發展的畫卷上,一筆一墨都是凝心聚力促發展、真抓實幹惠民生的真實寫照。新時代新征程,我省將繼續在協調發展理念引領下揚帆遠航,譜寫高品質發展新篇章。奮楫前行,未來可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