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堅持創新引領加快推動科技自立自强

江苏 52℃ 0
摘要:科技是國家强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衕誌為覈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世界發展大勢,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域中的覈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畧支撐,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科技實力進入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新階段,成功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走出了一條從人才强、科技强,到產業强、經濟强、國家强的發展道路。

科技是國家强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衕誌為覈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世界發展大勢,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域中的覈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畧支撐,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科技實力進入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新階段,成功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走出了一條從人才强、科技强,到產業强、經濟强、國家强的發展道路。

江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努力在服務國家高水准科技自立自强、建設科技強國中扛起重大責任、勇當開路先鋒。十年來,江蘇大地上留下無數個堅實感人的創新“足迹”,創新版圖上拼出一幅幅絢麗動人的精彩畫卷。

創新引擎強勁驅動啟動高品質發展澎湃動力

在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展廳裏,一張習近平總書記與科研人員親切交談的照片將人們的思緒拉回到2014年。

當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聽取研發工作介紹、瞭解產品效能、詢問產業前景。在同科研人員交流後,總書記強調,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依靠創新驅動,實現科技同產業無縫對接,不斷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

“總書記為解决科技與經濟‘兩張皮’問題開出的好‘藥方’為我們指明了方向。”省產研院院長、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劉慶說,如今省產研院在科技體制改革這塊“試驗田”上已深耕8年多,累計轉化科技成果6200多項,衍生孵化1200多家科技型企業,吸引高水准項目經理團隊超過200個,服務企業超過2萬家。

十年來,江蘇堅持以創新發展理念引領高品質發展,堅決把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訓示要求作為根本遵循。從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確立“聚力創新”的鮮明導向,到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發出建設“科技强省”動員令,每年召開一次綜合性會議或者出臺一批重要文件進行專門研究部署,重視程度之高、政策密度之大、推動力度之强前所未有,創新已成為江蘇最鮮明的時代特徵。

高規格召開全省科技創新工作會議,明確江蘇科技創新重點,先後出臺《江蘇省貫徹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實施方案》《關於加快推進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創新型省份建設的若幹政策措施》《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若幹政策》等突破力度大、含金量高的創新政策。

十年來,江蘇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持續加大科技要素投入,形成了科技進步推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全省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從2.38%上升到2.95%、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准。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從5.7件提高到41.2件,居全國各省(自治區)首位。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56.5%提升到66.1%,全省區域創新能力居全國前列。

作為全國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江蘇已經成為我國創新資源最密集、創新活動最活躍、創新成果最豐碩、創新氛圍最濃厚的地區之一。得益於創新引擎強勁驅動,江蘇經濟發展全面步入高品質發展軌道,實現了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經濟大省加快向經濟強省跨越。我省納米科技、超級計算、物聯網、生物醫藥等產業規模和創新水平均位居全國前列。

十年來,江蘇以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為突破口,不斷提升創新水准,湧現一批國際領跑或並跑的先進科技。我國15.1%的領跑科技分佈在江蘇,1/5的高技術產品出口來自“江蘇製造”。

瞄準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前沿資料等最具基礎、最有優勢的重點領域,江蘇累計組織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產業前瞻及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項目均超過1000項,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瓶頸。高品質大尺寸氮化鎵單晶襯底、T1100級高强高模碳纖維、重組人源化PD-L1單抗等均處於國際一流水准;高功率電晶體雷射晶片、高端DSP晶片等打破國外科技封鎖壟斷;攻克“無銻聚酯纖維製備技術”難題,實現紡織品生命週期的綠色迴圈……一項項重大戰畧產品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此外,在關鍵資料、覈心零部件、工業軟件、先進工藝等領域,江蘇也通過實施產業基礎再造項目,突破了一批“卡脖子”科技短板。

重視源頭創新勇當科技和產業創新開路先鋒

今年8月在南京召開的第六届未來網絡發展大會上,紫金山實驗室聯合未來網絡產業公司、江蘇省未來網絡創新研究院發佈了全球首個廣域確定性網路系統重大突破成果。作為我省重大科創平臺之一,紫金山實驗室的發展與累累碩果,是我省戰畧科技力量培育取得新突破的縮影。

十年來,江蘇佈局建設了紫金山實驗室、太湖實驗室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鍛造了“奮鬥者”號載人潜水器、神威·太湖之光超算等一批“國之重器”。在國家頂層設計的大框架下,加强整體謀劃和系統推進,加快構建以實驗室為覈心、以技術創新中心為骨幹、以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支撐的創新平臺體系,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加快佈局重大創新平臺,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科研力量的“陞級加碼”,使得創新成果競相湧現,有力提升了江蘇的創新能級。

圍繞重點產業領域關鍵難題,江蘇在全國率先探索“揭榜掛帥”新機制,根據不同任務類型,針對不同創新主體,採用“任務定榜、掛帥揭榜”“前沿引榜、團隊揭榜”“企業出榜、全球揭榜”“需求張榜、線上揭榜”這4種管道,取得明顯成效。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呼吸機需求量急劇增長,雖然我國無創呼吸機已經開始國產化,但其中不少關鍵零部件仍受制於國外進口,其中就包括壓力感測器晶片。緊急關頭,江蘇採用“揭榜掛帥+賽馬制”管道在全省遴選,無錫永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從15家候選企業中脫穎而出,入圍攻關團隊。從2020年9月底接受任務,到2021年11月研發出成果,通過14個月努力實現攻關突破。

十年來,江蘇緊緊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著力推動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相繼出臺《關於加快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指導意見》《江蘇省“產業强鏈”三年行動計劃》,努力打造搬不走、拆不散、壓不垮的產業“航空母艦”。

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先進製造業集羣湧現。2021年,全省16個先進製造業集羣規模占規上工業比重達70%左右,比2012年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南京新型電力(智慧電網)裝備、軟件和資訊服務,無錫物聯網,徐州工程機械,蘇州納米新材料,常州新型碳資料等6個集羣入選“國家隊”,數量居全國第一。特高壓設備(智慧電網)、晶矽光伏、風電裝備、起重機、特鋼資料、品牌服裝、軌道交通裝備等7條產業鏈邁入國際中高端水准。江蘇晶矽光伏組件占全國市場份額的54%,智慧電網、動力電池市場份額占全國40%以上,海工裝備、風電裝機的市場份額占全國30%以上,集成電路占全國市場份額的25%。

“量子無人機組正在起飛。”2021年1月,一項來自南京大學的科研進展引發美國物理學會線上雜誌《物理》的關注。這項成果正是祝世寧院士團隊在江蘇省前沿引領科技基礎研究重大專案支持下完成的。團隊成員龔彥曉教授告訴記者,與其他項目不同,此類重大專案沒有過多的“論文名額”等附加條件,科研人員可以自主確定研究方向、自主設定研究課題、自主選聘科研團隊、自主安排經費使用,甚至還有寬容失敗的免責機制和考核激勵機制、滾動支持機制。

為支持頂尖科學家開展變革性科技探索,促進高校科研院所創新要素向產業創新實踐集聚,江蘇對重大科學前沿或重大產業前瞻問題進行超前部署,鼓勵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向地方經濟釋放創新資源,促進創新人才、項目和成果向本地產業流動集聚。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隨著與省內外乃至境外高校科研院所各類創新要素對接,江蘇各地在聚焦本地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上,彙聚了新的能量。截至目前,全省人才資源總量超過1400萬人,研發人員達92.4萬名,在蘇兩院院士117人,總數居全國各省區之首,全國65%的院士在江蘇創新創業或開展相關項目合作,全省創業類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選數量連續13年居全國第一。

企業創新自立自强擁抱新興產業發展機遇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蘇徐州市考察,第一站就是徐工集團。總書記登上公司自主研發的XCA220型全地面輪式起重機駕駛室,向科技人員詳細詢問技術創新情况和操作流程,強調“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術是求不到、買不來的”。

在這次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加大投入、加强研發、加快發展,努力佔領世界制高點、掌控科技話語權”“著眼世界前沿,努力探索創新發展的好模式、好經驗”。

諄諄教誨縈繞耳畔,殷殷囑託銘記於心。江蘇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圍繞高品質發展要求,深入實施“一深化四提升”專項行動,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我們向全球產業高峰不斷發起衝擊。”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民說,“總書記來考察時,我們全球行業排名第七,現在沖到了第三,起重機300噸級以下關鍵配套件國產化率達100%,千噸級國產化率達90%。”打破國外企業技術壟斷,徐工集團已成為世界瞭解江蘇科技創新的一扇視窗。今年9月,自主研發的XCA2600全地面起重機成功將173噸的砝碼吊離地面,再次重繪了由其保持的最大噸位世界紀錄。

自立自强,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成為推動中國科技創新和轉型陞級的重要力量,勇敢地踏入“無人區”,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9月,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在南京開幕。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徵和較强發展韌性的江蘇中小企業,正在成為實現製造業强鏈補鏈、解决“卡脖子”問題的重要力量。

截至2021年底,我省已累計培育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48家、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138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09家,數量均居全國前列;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3.7萬家,居全國第二;我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超過7.2萬家,成為全國首個突破7萬家的地區。與此同時,江蘇加快實施科技企業上市培育計畫,為高成長性科技企業上市開闢綠色通道,入庫培育企業累計達1639家,共有495家培育企業成功上市或掛牌。全省科創板上市企業88家,數量居全國第一。

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到來,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充分湧現。江蘇抓住發展機遇,加快發展大數據、人工智慧、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數位產業,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持續推動數位科技賦能製造業發展,積極創建“數實融合第一省”。

現時,全省企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准指數達64.8,連續7年保持全國第一。累計擁有全球“燈塔工廠”8家、國家智慧製造示範工廠9家,均居全國前列。建成省級智慧製造示範工廠138家、示範車間1639個,培育省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142個、工業互聯網標杆工廠214家,“上雲”企業累計超38.2萬家。2021年,全省數字經濟覈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3%左右。

科技創新是一個不斷試錯、反復探索的過程,需要允許失敗、寬容失敗。解决企業的後顧之憂,自帶“創新基因”的科技創新券身擔重任,通過省級財政資金後補助的管道,對企業購買科技服務給予相應補助。小小創新券當“真金白銀”用,充分激發了中小企業的創新創業活力。享受到科技創新券紅利的南京斯泰爾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使用創新券,可以獲得高校科學儀器共亯服務,既減輕了初創企業的經濟壓力,還提供了企業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的科技資源創新平臺。

東南大學教授、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徐康寧說,江蘇創新發展十年畫卷燦爛奪目,最大的亮點是以科技創新引領全方位的高品質發展,最寶貴的經驗是始終把牢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定位不動搖,最大的潜力在於瞄準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加快在有比較優勢的關鍵前沿技術和未來產業的有力佈局,為實現國家高水准的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江蘇貢獻。

讓創新的浪花奔湧,更多的科研成果落地開花。如今,以科技創新帶動發展大局已成為全省上下、大江南北的聯合行動,江蘇創新空間的各個板塊呈現出精彩紛呈的發展態勢。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