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墨千秋畫

海南 45℃ 0
摘要:十年來,海南堅持生態立省不動搖,沿著綠色發展之路開拓前行——青山不墨千秋畫航拍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設立以來,在推進生態搬遷、創新管護模式、探索生態資源高效轉化和利用機制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有力助推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文/圖本報謝凱李天平■本報周曉夢良好的生態環境究竟意味著什麼?

十年來,海南堅持生態立省不動搖,沿著綠色發展之路開拓前行——
青山不墨千秋畫


航拍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設立以來,在推進生態搬遷、創新管護模式、探索生態資源高效轉化和利用機制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有力助推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文/圖海南日報記者謝凱李天平

海南日報記者周曉夢

良好的生態環境究竟意味著什麼?

從一隻蝦苗身上,可以看見生態的縮影。文昌馮家灣是海南有名的“蝦苗穀”,對蝦苗種產量占全省80%以上,但粗放式的水產養殖,為環境帶來巨大負擔。去年,馮家灣拆掉露天養殖場,建起現代化漁業產業園,讓蝦苗養殖“上樓”,也讓產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從一次搬家經歷,可以看見生態的抉擇。一年多前,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白沙高峰村生態搬遷安置點工程進入收尾階段,23戶高峰村村民成為首批喬遷村民,住進新居。高峰村的村民,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而搬,在舊宅新居之間,連起一條“綠色之路”。

這十年,“生態”一詞貫穿海南故事始終。

十年來,海南堅持生態立省不動搖,全省上下持續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沿著綠色發展之路開拓前行。

持之以恒

堅持生態立省不動搖

回望來路,歷史的棱鏡透視出海南一以貫之的步伐。

24年前,海南在全國第一個提出建設生態省,在當時那個“生態”尚屬新名詞的年代,綠色種子開始紮根瓊州大地。1999年,經國家準予,海南成為全國第一個生態示範省;同年7月,省二届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通過《海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

由此,書寫“生態”,海南運筆出鋒、筆力强健。在過去十年間,海南以生態為主題,不斷鋪開濃墨重彩的綠色書寫。

從宏觀到微觀,從頂層設計到系統舉措,十年來海南全省上下持續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之路上接力前行。

2018年4月,海南迎來生態文明建設新機遇——在中央12號檔案中,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被單獨提出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成為海南“三區一中心”戰畧定位之一,為推進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探索新經驗。

從生態省到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從發展觀到生態觀,從政績觀到執政觀,“生態”二字,深刻影響著海南。

“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2019年1月23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傳遞出我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鼓舞人心的消息。

2021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以下簡稱海南自由貿易港法)頒佈實施。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專章,被寫入其中。

沿著正確的方向,道路會越走越寬闊。今年4月,省第八次黨代會明確,堅持生態立省,建設生態一流、綠色低碳的自由貿易港。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海南自由貿易港最强的優勢和最大的本錢。要正確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扎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海南子孫後代的金飯碗。

多年來,海南堅持生態立省不動搖,為海南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積蓄能量,打下良好基礎。

省委書記沈曉明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對海南生態環境保護非常關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我們要進一步深化思想認識,深刻認識到海南的生態環境不僅是海南人民的寶貴財富,也是全國人民的寶貴財富,保護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是海南各級幹部必須了然於胸的“國之大者”。

持續發力

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海南貢獻

青山不老,綠水長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海南,不僅要在經濟社會發展上改革創新、先行先試,也要在生態文明建設上作出表率——

這十年,全省PM2.5濃度從25微克/立方米左右下降到13微克/立方米,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從75%提高到99.6%,土壤農藥化肥使用量大幅下降;

這十年,海南的清潔能源裝機比重從43.5%提高到70%,遠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這十年,海南累計造林260萬畝。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入選首批國家公園,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增至5群36只;

這十年,我省整治突出問題,嚴格落實兩輪中央環保督察和國家海洋督察迴響問題整改,開展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和海岸帶整治,在全國率先實現全省範圍內生活垃圾“零填埋”……

生態建設非一日之功,每一分綠色都來之不易。

當前,我省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持續推動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清潔能源島和清潔能源汽車推廣、“禁塑”、裝配式建築應用和推廣、“六水共治”、博鼇東嶼島零碳示範區建設等標誌性項目建設,充分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彰顯海南特色與優勢。

發力在當下,顯效在長遠。省長馮飛指出,要以標誌性項目為牽引,在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中,樹立一流目標,加强系統集成推進,加快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堅持以人為本,增强羣衆獲得感、幸福感。

點綠成金

正確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

深秋時節,深山裏的綠色發展迎來“新收穫”。在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當地的牙擴、青松等5個村、350戶農戶共869.1畝零散土地被綜合收儲後,以“引進企業+村民”的聯動管道,合力推動擴大山蘭稻產業規模。

這一改變,可為當地村民帶來每年近54萬元固定收入,以及更多就業務工機會。

作為生態環境部授予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白沙從今年4月起正式啟動“兩山平臺”試點工作。現時,該縣已初步形成生態資源收儲清單和收儲標準,共收集全縣11個鄉鎮包括自然資源、撂荒地等在內530餘項資源。

一座山、一片湖、一畝林、一方田,白沙將碎片化的資源存進“兩山平臺”,對其重新定價,實現存量資產、生態資源的價值再造,最終實現生態變現。

這樣的創新實踐,正在喚醒白沙“沉睡”的生態資源,為當地經濟發展賦能。

碧海藍天、綠水青山是一座座天然寶庫。而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並非只是一道單項選擇題。

縱觀我省,在重點園區內,環保、節能、低碳是招商引資的“門檻”,也是園區建設與運營的“標配”。

在產業項目選擇上,我省謀劃和推動一批像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全生物降解上游產業這樣帶動性强、可持續性好、綜合效益高的高品質項目,以集約高效的生產方式,讓產業發展的“底色更綠”。

在“雙碳”行動中,海南提出爭做“雙碳”工作優等生,推動博鼇東嶼島零碳示範區建設,同時結合海南擁有豐富海洋資源的特點,提出建設國際藍碳研究中心……

讓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行,將產生變革性力量。

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提到,海南自由貿易港推進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永續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鼓勵利用市場機制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積極推動“兩山”轉化上,我省探索推進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結果進決策、進規劃、進考核、進項目,形成應用範例;分區域、分領域、分行業開展試點示範和探索實踐,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發展熱帶雨林生態旅遊與林下經濟,統籌實施流域補償和環境治理,培育生態產品公用品牌,推動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

“取消12個市縣地區生產總值考核”“堅持戰畧留白,集約節約利用土地,在沒想好之前,不急於開發,要捨得把好的資源留給子孫後代”……省第八次黨代會報告中如是指出。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建設海南自貿港,始終貫穿著生態文明理念,持續推動生態的“高顏值”轉化為發展的“高品質”,不斷激發綠色發展新動能。(本報海口10月9日訊)

标签: 千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