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印發〈2022年對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方案〉的通知》(國教督辦〔2022〕4號)要求,我省認真開展自查自評工作,形成《江蘇省人民政府2021年履行教育職責自評報告》,現予以公示,公示期限為2022年9月30日—2022年10月6日。如對報告內容有抗告,可通過來信來電等管道,在公示期內向江蘇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提出建議或反映問題。
聯繫電話:025-8333567318205185505
電子郵箱:njxutl@163.com
附件:江蘇省人民政府2021年履行教育職責自評報告
江蘇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
2022年9月30日
江蘇省人民政府2021年履行教育職責自評報告
2021年以來,江蘇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抓改革、提質量、促公平、守底線,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全省教育事業發展取得新進展。根據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印發〈2022年對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方案〉的通知》(國教督辦〔2022〕4號)要求,經自查自評,形成如下報告。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持續加强。組織全省教育系統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淮安市新安小學少先隊員的重要回信精神,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堅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對教育工作進行部署,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高標準建設教育强省,著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省、市、縣三級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認真履職盡責,加强對教育重大工作的研究部署、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和督促落實,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體系更加健全。將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列入2022年省委黨建工作要點。全省168所高校及所有中小學校(不含幼儿園)共建立黨組織2.2萬餘個,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確定南京大學等13所高校為省委、省政府領導聯系高校,主要領導多次赴高校調研指導、與師生座談交流,領導幹部“上講臺”制度化、常態化。細化落實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加强高校領導班子政治建設,建立民辦高校黨組織集中換屆和書記選派等制度。建强高校黨務工作隊伍,推動高校配足專職黨務工作人員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員。持續開展高校綜合考核,落實黨建與業務融合發展要求,將黨建作為評估“雙一流”建設的重要內容,明確黨建工作不達標的學科評審不通過。制定出臺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首部綜合性地方性法規《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促進條例》,强化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內涵建設,優化學科設定和佈局。在全國率先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隊伍專項督導,督促學校配齊配足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
(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落實。製定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和高校思政工作重點任務清單,堅持以內涵項目建設推進立德樹人落實機制創新,評審立項省級內涵項目335個。啟動2022年全省中華經典誦寫講等主題活動,高水准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强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嚴格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2022年版)》要求,開齊開足國家課程,提高地方課程實施質量,規範校本課程建設。印發《關於全面加强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開展勞動教育和社會實踐“百千萬”工程,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出臺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工作的實施意見,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推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美育工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2021年改造提升2404所義務教育學校教室照明。
(三)教育改革發展重點工作扎實推進。製定《江蘇省“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系統謀劃推進“十四五”時期教育事業高品質發展。穩步有序推進“雙减”工作,省級層面出臺實施意見、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多次研究部署,全省義務教育學校100%落實課後服務“5+2”模式,97%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轉型或註銷,所有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實現“營轉非”“備改審”、施行政府指導價,預收費資金得到有效監管。全面規範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加强教材建設管理,在首届全國教材建設獎評選中,江蘇教材獲獎數居全國前列。召開全省職業教育大會,全面部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出臺《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開展《江蘇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落實情況專項督導,整體推進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印發《江蘇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實施方案》,製定完善配套檔案,形成具有江蘇特色的“1+2+N”評估政策體系。組織實施新高考方案,嚴格執行國家招生計畫和招生政策,積極爭取優質招生計畫,2021年江蘇新高考實現平穩落地、首戰告捷。扎實推進“雙一流”建設,16所高校、48個學科進入國家新一輪“雙一流”建設行列。出臺《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方案(2021-2025年)》,實施江蘇高水准大學建設高峰計畫。研製《江蘇省學比特研究生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强化研究生教育品質監管和保障。遴選公佈“十四五”省重點學科,完成優勢學科四期專案驗收,加强基礎學科、理工農醫類緊缺人才培養。印發《關於加快推動江蘇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指導醫學類院校科學設定專業,完成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招生2125人。在全國率先出臺加快推進教育數位化轉型實施意見,積極開展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應用試點工作,獲教育部肯定。認真落實“穩就業”“保就業”措施,2021届江蘇高校畢業生年終畢業去向落實率達到95.55%。
(四)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有力有效。深化師德師風建設,啟動中小學師德師風專項治理,建立拒絕有償補課公開承諾和履職目標清單公開承諾制度。省、市、縣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全面達到國家基本標準,深化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加大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統籌力度,在省、市、縣三級確定23588個周轉空編供中小學使用,實行公辦幼儿園人員編制備案管理。推進教師評估改革,建立以師德、能力、業績、貢獻為主體的教師評估機制。修定《江蘇省特級教師評選和管理辦法》,開展第十六批江蘇省特級教師評選工作。深化職稱評審制度改革,突出教育教學實績與成果貢獻,充分發揮職稱晉升制度的激勵作用,加强對高校職稱自主評審等監管。完善義務教育教師和公務員工資待遇聯動調整機制,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准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准的要求得到落實。開展社會事務進校園排查整治,持續為教師減負。深入實施江蘇特聘教授計畫,修訂江蘇特聘教授選聘辦法,加大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全省高校入選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2個,5個家庭入選全國首批教育世家,“四有”好教師不斷湧現。新增國家教學名師12人、國家高職院校教學創新團隊26個,高校新增院士11比特,高層次人才優勢更加明顯。
(五)教育優先發展地位和公平底線更加穩固。2021年全省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2505.13億元,比上年新增85.9億元,增長3.55%,在校學生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同比增長。組織開展全省教育收費專項檢查,規範教育收費。全學段啟用資助申請平臺,精准資助和資助育人各項政策有效落實。統籌推進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新建改擴建幼儿園236所,新認定省優質幼儿園286所,15個縣(市、區)申報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督導評估認定。開展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建及評估,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216所,認定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23個。深入推進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90%以上義務教育學校基本達到省定辦學標準。加快推進特殊教育普惠融合發展,遴選省級融合教育示範區13個。召開全省普通高中資源建設推進會,部署加强資源建設、招生管理、師資調控等工作,推動提升辦學品質,全年新建改擴建普通高中68所。落實中職高職辦學條件達標工程相關要求,重點支持骨幹職業院校建設,改善實訓基地等辦學條件。將技工學校納入統一中招,加快職教高考制度改革,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出臺《江蘇省教育督導條例》和《江蘇省教育督導問責實施細則》,推動全省各級政府和學校更好履行教育職責。
(六)校園安全穩定防線全面築牢。認真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部署,圍繞校園管理、健康監測、核酸抽檢等重點環節,科學精准做好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壓實“四方責任”、落實“四早”要求,迅速果斷處置涉校疫情,全力守護廣大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扎實開展高品質平安校園建設和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聚焦實驗室及危化品、校園建築、校車、消防、食品等領域,持續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深化校園周邊環境清理整治,深入推進校園欺淩和“校鬧”專項治理。推進關工委優質化建設工作,注重家校社協同,關心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雙减”工作成效仍需鞏固。課後服務的內容還比較單一,質量有待提高,難以滿足學生及家長多樣化需求,相關保障措施還需加强。一些培訓機構變相進行學科類培訓,通過巧立名目等管道規避監管。校外培訓監管執法力量還需加强,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審批監管還存在一些堵點難點。一線教師工作時間延長、任務加重,工作壓力較大。全社會科學的教育評估觀念尚未真正形成,家長焦慮情緒仍然存在。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大。近年來,我省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攀升。受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等多重因素影響,住宿餐飲、文化旅遊等部分行業企業用工需求下降,加之部分專業資格考試延期,師範類、醫學類、警察類等機關事業單位招錄延后,畢業生落實就業進度放緩。
(三)財政性教育投入與經費管理還不够到位。雖然我省2021年教育經費投入總量上實現了“只增不减”,但普通國中、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尚未全面實現同步增長。部分地區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沒有完全做到“兩個只增不减”,少數地區和部分高校執行收費標準不够規範。個別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存在超標準收費等問題,有待進一步加強管理。
(四)部分中小學學科教師存在結構性缺員。雖然我省中小學教師編制總量充足,但結構性缺員問題依然存在。部分農村地區小學體育教師以兼職為主,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覆蓋面還不够。勞動教育教師缺口仍較大,且專業化程度還不够高。
(五)教育評估改革力度還需加大。雖然省級層面評估政策體系已初步建立,但有關地區和職能部門工作進度不一,有待加快推進。經過專項整治,“唯論文”等不良導向已基本破除,但科學合理的分類評估制度還沒有完全確立,在提高同行評議科學性、權威性、認可度等方面還需下更大功夫。
三、下一步改進措施
江蘇省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和加强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以高品質發展為主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高標準建設教育强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對照自查中存在的問題,重點採取以下改進措施:
(一)深化新時代教育評估改革,更好引領支撐教育强省建設。健全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評估工作領導體制,推動各級黨委政府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五育”並舉、融合育人體系。持續推進黨委和政府、學校、教師、學生、社會五類主體評估改革專項行動,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加大教育評估改革宣傳力度,引導各地各校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人才成長觀、選人用人觀,堅決改變簡單以考分排名評估教師、以考試成績評估學生、以升學率評估學校的錯誤導向和做法,營造良好教育生態。落實“1+2+N”教育評估改革政策體系,督促各地各有關部門細化配套政策措施,切實做到頂層有設計、責任有分工、規劃有落實、進展有督查。
(二)堅持教育優先發展,進一步強化財政投入保障。按照“兩個只增不减”等法定要求,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保障水准,確保法定教育投入逐年增長和政策性教育經費全面落實到位。督促各地加强統籌,拓寬來源通路,多方籌集財政性教育經費,依法落實財政教育支出責任。將相關投入名額納入對設區市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指標體系,發佈各縣(市、區)教育經費投入公告,督促各地落實主體責任,持續加大投入。優化教育經費支出結構,注重教育統計資料分析,合理安排使用財政教育經費,不斷提高城鄉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組織開展教育收費專項檢查,跟踪做好違規問題整改,健全教育收費監管長效機制。同時,深入貫徹《江蘇省教育督導條例》和《江蘇省教育督導問責實施細則》,加强教育督導機构建設和人員配備,以强有力的教育督導推動責任落實。
(三)注重系統治理綜合施策,鞏固提升“雙减”工作成效。統籌近期遠期、校內校外、線上線下,完善配套治理和長效機制,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雙减”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建,豐富優質教育資源。强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深化教學管理改革,推動教師加强課程標準研究和交流研討,優化工作和考試管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推進課後服務提檔陞級,豐富形式、拓展內容、增强吸引力,滿足學生和家長多樣化需求。加大校外培訓監管執法力度,壓實屬地鄉鎮(街道)、社區責任,發揮網格化管理和綜合執法等機制作用,暢通群眾監督舉報途徑,嚴厲打擊違法違規培訓等問題。加强校外培訓預收費資金監管,用好全國監管與服務平臺,將校外培訓機構存量和增量預收費資金以及風險保證金等全部納入監管,切實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加强“雙减”政策和理念文宣,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四)加强指導服務和困難幫扶,有效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加大工作力度,落細落實穩崗位、擴通路、促匹配、兜底線各項政策措施,努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充分挖掘就業崗位,持續推進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穩定擴大國有企業招聘規模,支持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拓寬基層就業空間,支持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强化精准服務,引導高校用好國家和省24365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全面實施畢業生“離校不斷線”就業服務。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重點群體畢業生加强就業指導,有針對性地推薦工作崗位,幫助解決就業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力爭特殊群體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不低於總體水准。按照教育部明確的“四不准”“三不得”工作要求,壓實高校就業資訊稽核、統計、報送責任,確保就業資訊真實有效。
(五)緩解教師結構性缺員衝突,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嚴格教師隊伍管理,把師德師風貫穿培養培訓和日常管理全過程,引導廣大教師更好擔當教書育人使命。深入推進“縣管校聘”,新增教師資源供給,持續優化教師學科結構、學段結構、城鄉結構,滿足教育事業發展需要。完善“以縣為主、市域調劑、省級統籌、動態調整”的編制管理機制,打破區域、行業、校際間壁壘,優化資源配置,優先保障教育發展需要。對於流動人口隨遷子女人數多、教師編制相對短缺且難以通過縣域挖潜、市域調劑解决的地區,加强省級統籌,專項用於補充中小學專任教師。督促各地及時做好教師編制使用,杜絕“有編不補”現象。多管道補充體育教師,在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探索協力廠商購買等管道,引進專業教練進校教學,研究給予專業教練資質認證,階段性彌補體育師資不足。優化體育教師崗位結構,暢通體育教師職業發展通道。指導各地加强中小學勞動教育教師配備,組織開展勞動教育師資培訓,建立滿足需求、專兼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和教研員隊伍。加快建立勞動教育教師特聘制度,落實職稱評聘、專業發展等各項保障措施。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