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吉指揮上海交響樂團首演《複興·頌》《我們的世界》。 上海交響樂團供圖
記者 吳桐
昨晚,“復興路上——上海交響樂團的十月理想”音樂會在上海交響音樂廳上演。指揮家王永吉執棒,攜手大提琴家聶佳鵬及女中音歌唱家蔡靜雯,首演了上海交響兩部委約新作——青年作曲家方崠清創作的《複興·頌》,以及黃凱然、張巍、楊帆、鄭陽四比特作曲家聯手創作的《我們的世界》。兩部作品圍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主題,以多元的創作手法、開闊的音樂視野為時代畫像,同時也用音樂追溯過往,勾勒未來。
與此同時,上海交響樂團去年為慶祝建黨百年委約四比特作曲家創作的四部作品中的兩部——於陽的《中國頌》、楊帆的《父輩》,也於昨晚在北京國家大劇院由寧波交響樂團奏響。上海交響樂團的兩批主題委約創作於京滬同步上演,展現了樂團委約作品的生命力和傳播力。這也是上海交響樂團從去年開始嘗試委約作品版權開放的成果之一。
兩部新作為何邀請一眾青年作曲家擔當重任?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說:“作為中國音樂的未來,年輕藝術家的聲音應該被聽到,被記住。我們也希望年輕藝術家能吸引更多年輕觀眾,一起在現場,以音樂抒懷,共同表達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誠摯祝福,對美好中國未來的無限憧憬。”
音樂會上半場,“80後”作曲家方崠清作曲的《複興·頌》上演,在音樂中回望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的光輝歷程,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依託,應和時代脈動,以充滿活力的音樂譜寫中國夢。如何讓主旋律作品抓住年輕觀眾的心,是方崠清貫穿創作過程的思考。“年輕人每天都接觸多元的資訊,他們有廣闊的視野和獨立的思考,我希望我的作品走出‘象牙塔’,與年輕觀眾真正接軌,產生共鳴。主旋律創作一定要傾聽時代,傾聽觀眾,不斷打磨精進,才有可能留下來。”
方崠清記得,一次在高鐵上與指揮家餘隆開遠程創作會,看著飛馳的列車窗外的美景,瞬間感受到一種力量和速度,抓住稍縱即逝的靈感注入第三樂章。“融入親身體驗,用自然流露的真情實感,作品才更打動人。”
音樂會下半場首演的《我們的世界》由“80後”作曲家黃凱然、張巍、楊帆、鄭陽共同創作,分為溫暖中國、速度中國、幸福中國、未來中國四個獨立樂章。第三樂章“幸福中國”的作曲家楊帆說:“我們的孩子、父母、家人,我們的社區、公園、大好河山都是這個世界的組成部分,我們用年輕人的情感肌理展現和想像現在所處的當下和未來的世界。”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