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高原特色農業富民强市

云南 57℃ 0
摘要:短評昭通是農業大市,大力推動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助力昭通順利完成了脫貧攻堅的重大歷史任務。站在新起點,昭通將產業興市、農業强市作為開創新時代高品質跨越發展的重要抓手。

又是豐收的季節,甘甜的蘋果、肥厚的天麻……昭通各地的田間地頭處處是喜人的收穫景象。近年來,昭通市圍繞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決策部署,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圍繞“農業强市”目標,昭通大力培育以蘋果、竹子、馬鈴薯、天麻、花椒、特色養殖為代表的高原特色農業,創建省級“一縣一業”示範縣3個、特色縣2個,農業綜合產值突破1000億元。2021年,全市農業增加值與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分列全省第二與第六,農業發展實現從弱小到壯大的歷史性突破。

推陳出新做强昭通品牌

昭陽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裏,上萬畝標準化蘋果園一眼望不到頭。果樹高度只有兩米,橫排間隔剛好為機耕寬度,方便管護與採摘。這裡正是全國單體面積最大的蘋果矮砧密植示範基地。

示範園內展示著品相極佳的“金冠”、“米奇拉”等不同品種的蘋果。昭通超越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蔣啟波介紹:“過去因為缺乏管理,蘋果品相不好,消費者甚至以為‘醜蘋果’就是昭通蘋果的特色。如今,我們依靠現代農業技術實現了‘昭陽紅’品牌的孵化。通過引入國內外品種培育改良,現時,已有138個品種進入到種質資源圃,其中24個品種已經量產,真正實現了品質提升、品種改造、品牌建立。”

去年底,“昭陽紅”推出了兼具顏值和口感的全國首款“多樣性蘋果盲盒”,一經上市就受到年輕消費群體的熱捧。為保證供應市場的蘋果質量,企業耗資2000多萬元從法國引進糖度、酸度、黴心自動檢測生產線,並建成全國最大的蘋果儲存倉庫。

“10年間,昭通蘋果由26.7萬畝發展到85萬畝,早、中、晚三熟蘋果的產業結構搭建完成,果農實現人均收入近兩萬元。”昭陽區蘋果產業發展中心主任楊龍江說,全市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冷鏈物流園,並拓展線上銷售,去年通過電商銷售達到1000萬件以上,區域公用品牌“昭通蘋果”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蘋果產業榜樣品牌,大產業格局正全面塑造昭通蘋果的新形象。

近年來,昭通市以高標準、規模化種植為基礎,大力培育現代農業,全市創建綠色食品牌產業基地111個,認定龍頭企業470家,達到雲南省“三品一標”的產品439個。在高起點全產業鏈的理念推動下,昭通品牌煥然一新。

因勢利導推動熱區發展

巧家縣地處金沙江幹熱河谷地帶,太陽輻射强、日照率高,種植熱區水果具備天然優勢。立足縣情,巧家縣在20年前就成立了熱區產業發展中心,對全縣水果產業發展進行管理、指導和綜合協調。

以當地高糖甘蔗製成的巧家小碗紅糖曾經在市場上已有了較高知名度,然而,2021年,因白鶴灘水電站下閘蓄水,巧家營社區等地的蔗田改種到沿岸825米以上地區,蔗田面臨缺水的困難。

為此,熱區產業發展中心主動牽頭,通過配套滬滇合作項目資金+公司自籌的管道,建成了集光伏提水系統、全套蓄水池、分水筦道、機耕道路等為一體的白鶴灘鎮蔗糖產業配套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光伏發電“向天要水”,有效保障了農業生產用水。三家村村民方正美說:“解决了用水問題,不用擔心搬遷後甘蔗減產了。我和丈夫管護著100畝甘蔗,今年能有近10萬元收入。”

充分利用氣候特點,同樣在熱區農業發展中闖出一條新路的還有夏季草莓產業。從2017年165畝選點試種,到現時1.8萬畝全縣鋪開,5年間,巧家縣通過打造集中連片草莓覈心示範區、以獎代補鼓勵草莓大棚建設、建立健全農殘檢測體系、引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升級等管道,成為全國“夏季草莓示範基地”,實現年產量約3.6萬噸,產值5.4億元,為羣衆提供穩定就業崗位1.2萬餘個,務工收入近2.4億元。

巧家縣圍繞熱區優勢,堅持規劃佈局先行,通過將產業發展重點放在金沙江與牛欄江沿線,種植火龍果、石榴、芒果等特色水果1.6萬畝,“沿岸飄香”的熱區新景已經形成。

生態致富激發產業動能

在鎮雄縣赤水源鎮,村民常說“我的存款在山上”。“竹林既是重要的生態林,也是重要的經濟林。村民以前種玉米不僅收入低,還難以涵養水源。現在種竹子,每年只需要回家幾個月采笋,其他時間在外務工,等於額外多了一筆收入。竹子帶來的村集體收入讓我們修起了標準化公廁,綠化美化了家園。”鎮長吉章旭說。

近年來,鎮雄縣依託幼竹撫育、退耕還林、低效非竹林地種竹等項目,建成竹產業基地93萬畝,人工笋用竹林種植面積居全省第一。

通過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發展思路,不斷壯大“中國赤水源方竹之鄉”品牌,全縣初步形成了集種苗培育、基地種植、精深加工、品牌行銷為一體的竹產業發展格局。

鎮雄縣黑頸鶴生物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以竹笋加工為主導的龍頭企業。有一個“雲笋”覈心品牌、兩個現代化工廠,在實現4.5億元年銷售收入的同時,也提供了800餘個就業崗位,帶動4萬餘名羣衆增收致富。公司銷售部經理蘇蓮是一名“人才回引”的95後,蘇蓮說:“依靠昭通竹笋的高品質和在大城市學到的經驗,我們打開了市場,以‘廠店直銷’的模式供應海底撈、呷哺呷哺等大型餐飲。”

現時,昭通市竹子種植面積達563萬畝,通過技術革新、人才更新、產品推新,竹產業正成為生態致富的發展新方向。

短評

昭通是農業大市,大力推動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助力昭通順利完成了脫貧攻堅的重大歷史任務。站在新起點,昭通將產業興市、農業强市作為開創新時代高品質跨越發展的重要抓手。

按照“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的思路,昭通堅持蘋果、馬鈴薯、竹產業等特色優勢產業“科研+種養+加工+流通”的全產業鏈發展,培育和引進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提高農產品加工水准,提升產業組織化程度,推進了高原特色產業提質進階。

通過因地制宜推動熱區特色農業、生態綠色產業等模式創新,將鄉村振興、水源地保護等工作有機融合,更好地發揮產業助農增收致富功能,昭通正逐步實現從農業大市向農業强市的轉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