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推進綠色生態建設加快興林富民永續發展

吉林 48℃ 0
摘要:初秋時節,通化市二道江區鴨園鎮向陽村的一片山坡上,沉甸甸的大果榛子掛滿枝頭。去年純收入32萬元,今年隨著榛子樹進入盛果期,收入還會新增。一棵棵榛樹,結出的不僅是成熟的榛果,更是致富的希望。

初秋時節,通化市二道江區鴨園鎮向陽村的一片山坡上,沉甸甸的大果榛子掛滿枝頭。“榛子口感香甜,深受大家喜愛,銷量喜人。”村民蔡立春滿臉喜悅。幾年前,他在林業部門扶持下,率先在承包的荒山上栽下了320畝大榛子樹,又利用樹下空間栽培中藥淫羊藿。去年純收入32萬元,今年隨著榛子樹進入盛果期,收入還會新增。一棵棵榛樹,結出的不僅是成熟的榛果,更是致富的希望。

  優化生態環境,普惠民生福祉

通化市是全省重點林區和國家一級森林火險區,多年來,市委、市政府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力推進林業重點工程建設,交出了一份優异的成績單。

通化市現有林地面積97.90萬公頃,有林地面積87.86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900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67.30%;濕地總面積為11.62萬公頃,占全市總面積的7.4%。森林資源呈現“總量新增、質量提升”的可持續發展良好態勢。通化市先後榮獲“全國造林綠化先進單位”“全國林業生態建設先進市”“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進集體”“全國森林防火工作先進單位”“吉林省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先進單位”等殊榮。

加强生態建設,滋長綠色福利幸福感

推進國土綠化美化,既是改善環境、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也是發展生態經濟、增强承載能力、實現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多年來,通化市大力推進國土綠化美化生態建設,通過實施“國家森林都市”、林地清收還林、“三年綠美行動”等林業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打造通化生態品牌。從2016年到2020年,全市結合林地資源實際,大力實施宜林造林、更新造林、城區綠色空間、綠色宜居鄉村、退耕還林等建設工程,完成造林30萬畝。“十三五”以來,建設完成標準化綠美村屯335個。全市創建義務植樹基地224個,實施面積435畝,累計栽植各類喬灌木1299萬株,盡責率達到90%。在現有林地面積、活立木蓄積、森林覆蓋率全面增長的同時,生態修復取得顯著成效,全市生態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現時,全市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森林公園5個、國家濕地公園2個,實現全域縣(市)均為省級森林都市。全市形成了青山環繞、林城相彰、林水相依、林路相襯、林居相嵌的都市森林生態系統空間格局,市民在綠水青山中享受更多綠色幸福感。

强化生態保護,築牢綠色發展屏障

既要增綠,還要護綠。通化市始終堅持“保護優先、綠色發展”原則,高位推動森林防火、狠抓森林病蟲害防控、嚴格森林資源監管執法,為全面綠色轉型發展構建起一道堅實生態屏障。

“十三五”期間,全市投入森林防火資金3869.904萬元,進一步加強科技支撐,夯實森林防火工作基礎,實行網格化管理,建立健全各級森林防火責任體系,逐步完善森林防火指揮中心和防火信息化建設,大力推廣以水滅火、無人機巡查監控等新技術,全面提升森林防滅火能力,森林防火工作走上專業化、規範化、現代化、智能化科學發展道路。截至2022年春季森林防火期結束,全市森林防火實現連續68年無重大森林火灾優異成績。在狠抓森林防火的同時,加大林業資源管護力度,持續開展保護森林資源專項執法行動,各種涉林違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成效明顯,野生動植物得到最嚴格的保護,全市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工作受到國家表彰。此外,還對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重點生態區域實施了積極有效地保護。

現時,通化市有鳥類300餘種。其中,國家I級保護鳥類有金雕、中華秋沙鴨等;國家II級保護鳥類有鴛鴦、黃嘴白鷺、雀鷹等。這些鳥類在通化落戶、棲息繁衍,由候鳥、旅鳥變成了留鳥,一幅生態和諧、景色優美的畫卷已徐徐展開。

創新機制,進一步提高林業治理效能。2021年底,全市全面推行林長制,建立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覈心的保護發展森林資源責任體系。現時,共設立市級林長12人、縣級林長123人、鄉級林長453人、村級林長664人,全市共劃分939個網格,設定網格長803人、巡護員657人、配寘“一林一警”337人,構建起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障有力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新機制,實現林長組織體系全覆蓋。出臺了《通化市全面推行林長制實施方案》和《林長巡林制度》《林長制會議制度》《林長制信息公示制度》等7項配套制度,大力推行責任清單化、業務圖表化、常識手册化、工作機制化、示範範本化等“五化”工作方法。推出“林長+警長”“林長+檢察長”等工作模式,形成林長牽頭負責、部門協同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合力。

抓活產業發展,播種富民綠色希望

既要保護綠水青山,又要築起金山銀山。通化依託資源優勢,把發展林業產業作為調优結構、促農增收的重要抓手,以“資源增量、環境優美、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扎實推進以生態產業建設為支撐的林業經濟綠色轉型發展,使林業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新增、財政收入增長中發揮出重要作用,實現增綠、增收共贏。

通過加快產業基地建設、積極搶抓機遇爭取項目、大力引進培育龍頭企業,全面實施科技興林,同時,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獨特優勢,大力拓展森林多重功能,樹立森林康養發展理念,主動融入大健康服務產業領域的重要機遇和有效載體,衍生出森林體驗、森林休閒、森林度假、森林教育、森林康養步道等在內的一大批森林康養產品,打造了一批林業發展新業態。5年來,全市共爭取34個省級林業產業發展項目資金近2000萬元,藍莓生產加工基地、玫瑰穀生態旅遊康養基地項目、通化縣紅松果林示範基地建設項目等一批生態產業項目相繼落地。全市林下經濟初步形成了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產品加工、森林康養旅遊四大類型和林參、林藥、林蜂、林菌、林菜、林禽六大發展模式。康元生物、禾韻藍莓等一批有特色、有市場、帶動能力强的林業科技創新型龍頭企業發展強勢。現時,全市有國家級龍頭企業5戶、省級龍頭企業15戶,全市有林特山珍品牌生產企業32戶、品牌產品75個,擁有中國馳名商標3件,吉林省著名商標39件。2021年,全市林業產業實現產值154.6億元,其中林特山珍種養殖產值84.6億元。通化市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和中科院確定為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試點區域,是全國唯一進行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研究的地級都市。被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授予“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市”……

綠色能量不斷積蓄,通化發展仍在加力。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通化市將緊緊圍繞打造東北東部林區高品質發展示範區目標任務,以全國林業改革試點市建設為抓手,加强東北國家儲備林、長白山特色果品經濟林、長白山林下中藥材、長白山特種養殖、長白山森林康養和生態旅遊、長白山林業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應用等示範基地建設,將森林經濟培育成區域發展的支柱產業,努力打造“美麗中國”通化模範。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