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世界設計之都大會落幕,在企業看來,設計無界恰是上海設計後續發力的底氣所在設計、製造、科技:相融而成“上海引力”

上海 65℃ 0
摘要:昨天,為期四天的世界設計之都大會落幕。在企業看來,設計、製造、科技在上海的相融共生,形成了上海獨特優勢與引力。

  記者 李曄

  4天、110個參展品牌、50餘場論壇和設計活動、數億線上線下觀眾參會觀展……昨天,為期四天的世界設計之都大會落幕。

  人們在討論,這場大會給上海帶來了什麼?

  共識:做設計製造科技“三好生”

  同濟大學副校長婁永琪記得,9年前他參與中國工程院“製造強國戰畧研究”重大諮詢專案時,路甬祥院士拋出了一道思考題:製造強國幾乎都是設計強國,到底是强大製造推動了卓越設計,還是相反?

  而此次大會,一場科技時尚高峰論壇上,與會嘉賓又不止一次提到:但凡設計之都,都有硬核科技支撐。

  設計、製造、科技,究竟誰成就了誰,似已不重要。上海更在意並付諸努力的,是做這三者的“三好學生”。

  企業已在用脚投票。華為常務董事餘承東在開幕式上說,上世紀90年代他就派人來滬組建華為上海,開啟華為無線研發。此後,華為4G、5G網絡乃至旗艦手機、汽車的設計研發,無不佈局於上海。

  同樣,14年前成立於上海的中國商飛,將國產大飛機C919的所有設計都集中在了上海。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在大會上透露,繼2017年5月完成首飛後,C919今年有望取得民航適航證並交付東航,而上海設計是交付的保障。僅舉一例——C919的空氣動力學類比模擬需要千萬億次級超算,借助上海人工智慧科技優勢,中國商飛聯合華為打造了工業級流體模擬大模型“東方·禦風”,模擬計算用時僅為傳統超算的1/20。

  在企業看來,設計、製造、科技在上海的相融共生,形成了上海獨特優勢與引力。木馬創始人丁偉也由此發現一有趣現象,“在上海,做設計的一不留神就做了製造,比如建築設計師孟浩創辦了大界機器人;科技男則偏偏跨界做設計,比如鑽研人工智慧的範淩,創立了估值已達10億美元的企業級創意內容平臺‘特贊’。這種設計無界,恰是上海設計後續發力的底氣所在。”

  自信:“上海設計”獲得海外認可

  底氣帶來自信。大會參展品牌“琴馨怡”,選用在崇明種植的6000畝世界最古老孑遺植物銀杏,選取銀杏浸膏製成系列護膚品。品牌創始人觀察到,國外的芬迪、LV等品牌,無論是面料、包裝還是紐扣等,多將商標圖案化。於是她請來吳昌碩後人臨摹“琴馨怡”,將此三字商標圖案化後,又印染成服裝面料,理直氣壯“把中國字穿在身上”。這說明,上海企業已意識到,需要對產品、品牌、文化、產業進行系統設計。這樣的設計理念已經與海外看齊。

  自信,更來源於數據。就在大會開幕前兩天,一萬輛上汽旗下純電動車名爵MG MULAN出征歐洲。“在歐洲這個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品牌電動車份額超過10%,而上汽一家就占其中1/3。”上汽集團副總裁祖似傑說。這是海外主流市場對於“上海製造”背後“上海設計”的認可。

  今年5月,上海聯影醫療的全身PET—CT uEXPLORER“探索者”再抵美國,助力當地更精准臨床診療。相較於傳統PET—CT系統,“探索者”的PET軸向視野從15至30釐米擴展到2米,系統靈敏度躍升40倍,全身掃描時間縮短到最快30秒。聯影醫療體驗創新負責人姚春江無比自豪,“面對美國加征關稅等打壓舉措,uEXPLORER在美國依然是免稅進口。”

  海外“飄香”的還有上海船院自主研發設計的LNG動力7000車級大型汽車運輸船,其“軸帶發電機+鋰電池”混合動力科技,節省燃料,可實現港口內零排放,而內坡道系統採用“長直流線”優化設計,則大幅提高了裝卸效率。在2020至2021年度全球汽車運輸船新造船領域,該船型服務於東亞—歐洲、西歐—北美洲等跨洋幹線,國際市場佔有率已超過50%。

  標誌:好的設計沁入生活點滴

  設計對於產業發展、空間環境、公共服務、群眾生活和都市品牌的泛在賦能已顯而易見,但設計的最終落腳點在於“人”。

  此次大會主展覽中,一座智慧車站意外走紅。車站面積不過三四平方米,卻集合了都市導示、智慧公車站牌等模塊組合,配寘有口罩售賣、雨傘租賃和AED除顫儀等急救設施,智慧座椅還貼心自帶充電埠。這是上海設計之都促進中心、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等發起的“都市傢俱設計聯合創新中心”所設計的產品之一。這些“傢俱”如搭積木般,可按需組裝,疊加無人零售車、咖啡售賣機等,轉眼就能成為休閒驛站、都市會客廳,模糊了城市生活的界限,探索著柔性都市的各種可能。

  這些都來自市民的需求驅動。在上海設計之都促進中心主任羅志偉看來,這些年上海設計之都建設的最大變化之一,在於公眾對於設計認知的改變。“市民眼中的設計之都,不在於新增了多少網紅地標、建築,而在於自己衣食住行中能否感受到設計元素,能否帶來生活品質的提升。”

  這從上海市民堅持參與“上海設計100+”的熱情中便可見一斑。今年,已是“上海設計100+”第三年舉辦,來自全球18個國家1416個設計團隊的2128個項目參與申報,同比增長38.1%。在公眾網絡投票階段,短短7天,總投票數高達634萬,系統總訪問量超過2300萬。最終,青浦區一名駐村指導員朱女士榮獲擬合度最高的“最具慧眼市民大獎”,獲贈一輛飛凡R7。這是利用市民30%的投票權重,激勵設計師加快推出更人性化、更科學的產品與解決方案。

  上海設計之都促進中心理事長張展告訴記者,市民對於這座城市有無設計氣息的理解,往往落於最實處,“可能是點贊,比如餐廳桌底新增了一個方便掛包的鉤子,或自動取款機旁為老人配寘了拐杖架;也可能是吐槽,如天橋臺階雨天易滑的不銹鋼材質,以及中環道地‘此處易積水’的無用提示。”張展說,“好的設計接地氣、有溫度、沁入生活點滴,能給人帶來幸福感。當有一天,人們感受到這座城市撲面而來的設計氣息,發現都市處處是設計,生活處處是設計時,世界設計之都就真的建成了。”

  12年前,上海被聯合國授予“設計之都”稱號,成為夢開始的地方。12年後,已成功舉辦首届世界設計之都大會的上海,站上新起點,積蓄智慧、力量與共識,向2025年乃至2030年更宏大目標繼續進發。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