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報送的兩部作品獲群星獎“新人新作選拔”助推好作品

上海 81℃ 0
摘要:這些選送作品全部是近三年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的優秀作品。

  記者鐘菡

  第十三届中國藝術節昨天閉幕,上海報送的口琴重奏《愛上這座城》、短劇《我記得你,你就活著》獲群星獎。群星獎每三年評選一次,是社會文化藝術政府最高獎,也是衡量各地社會文化工作水准的重要標準之一。

  “把作品每一環都做好”

  “我到現在還記得那一天,車開在延安路高架上,突然聽到947電臺裏傳來口琴重奏的聲音,電臺編輯趙晨曦介紹,有個魔幻之聲口琴樂團即將開一個音樂會。我激動極了,這不正是我要找的人嗎?”《愛上這座城》作曲孫彬彬早就想創作一首口琴作品,但口琴樂團在國內鮮見。她還記得那天演出結束後,自己摸到賀綠汀音樂廳後臺,沖過工作人員的阻攔,推開化妝間的門大喊:“我要找團長,我是你的校友,我要給你寫作品!”

  誰能想像,就是這個充滿意外的開始,三年後的作品竟走到了群星獎最高舞臺。2020年疫情期間,孫彬彬利用宅家機會自學口琴作曲技法,並把在上海生活十幾年的感受寫入旋律。口琴重奏《愛上這座城》融合了民歌和爵士的音樂元素,被大家稱讚“很民間、很上海”,在魔幻之聲這個本土口琴樂團和自由音樂人時旭的共同演繹下,這座城市的包容、活力和時尚體現得淋漓盡致。

  短劇《我記得你,你就活著》把紅色題材和穿越形式結合,講述抗戰中的20歲戰士穿越到紀念館裏,和同齡人對話,又毅然選擇回到戰場的故事。當志願者告訴小戰士所有人犧牲的結局,勸他不要回去時,戰士說了句“你記得我,我就活著”,不少觀眾看後都忍不住流淚。編劇劉曉耕介紹,自己是看到戍邊戰士去世的新聞時產生的創作靈感,“我被那條新聞深深感動,也意識到紅色題材可以找到讓當下年輕人感動的共鳴點。”

  孫彬彬在上一届群星獎評選中就以多國樂器融合的器樂重奏《和·鳴》獲獎。能連續兩届獲獎,她覺得很榮幸。“我們在創作時,並不是在考慮如何獲獎,而是考慮音樂和作品本身,考慮如何把作品每一環都做好。好作品自然會被看到。”

  考驗作品,也考驗心態

  今年群星獎評選除較早評選的戲劇門類外,音樂、舞蹈、曲藝等門類都採取線上評審的管道。儘管免去了燈光、定位、音響等調試都要在20分鐘內完成的緊張和突發狀況的可能,但孫彬彬等人並不覺得松了口氣。“我們此前的準備都是為了線下比賽,大家摩拳擦掌,設備也已運到原定的比賽場地。”她回憶,當時,所有演職人員都按要求在上海進行閉環管理,大家白天遠程工作,晚上排練。收到比賽改為線上的通知後,按照要求在三天時間內重新錄製了舞臺視頻。為了比賽公平,演出畫面必須一鏡到底,中間不能剪輯。

  9月4日下午和晚上,28個參賽作品的視頻在國家公共文化雲平臺直播,最終選出5個獲獎作品。“要取得好成績很難,不只是作品,也有心態上的考驗。”孫彬彬記得上一届群星獎在上海線下評比時的熱鬧場景,現場有20分鐘倒數計時,大家緊張又興奮。“線上的優勢是容錯率較高,調試時間充足,但視頻缺乏現場的感染力。”孫彬彬坦言,看不到台下的觀眾迴響,心裡沒底,也缺少和全國各地優秀團隊交流的機會。

  好在,國家公共文化雲平臺特別設立了“雲上群星獎”專題展播,既有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羣衆合唱、廣場舞決賽和頒獎晚會的直播,也有群星獎文化惠民演出、優秀作品巡演直播,無法線上下見面的各地創作團隊可以線上知彼此,觀眾也可以欣賞到這些優秀節目。

  新人新作機制提供保障

  在第十九届群星獎複賽中,上海作品成績驕人,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共8個作品入選決賽;廣場舞、合唱,上海亦有兩個團隊直通決賽。這是自2016年《群星獎評獎辦法》修訂以來,由上海市選送的群星獎決賽入圍作品數量最多的一次。這些選送作品全部是近三年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的優秀作品。上海群文新人新作展評展演,為參評群星獎提供了重要保障,孫彬彬、劉曉耕等都是從中走出的優秀年輕群文創作人才。

  孫彬彬說,“如果沒有新人新作選拔,上海的群文創作不會像現在這麼蓬勃。獲得新人新作優秀作品獎後,會有經費跟踪扶持,這也是上海獨有的”。在參加決賽前,上海還組織9個入圍作品或團隊的惠民展演,給了創作團隊在實戰中不斷提升的機會。

  據介紹,上海群文創作水准不斷進步,和近幾年的作品孵化機制和逐層遞進的跟踪指導扶持機制有關。上海對群文創作的扶持從文字階段就已經開啟。每年,各區文化館都會徵集創作構思文字,彙集於市群藝館進行初輪篩選,針對篩選出的優秀種子,會由市群藝館請相關專家研討評析、跟踪指導。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